聚智赋能创新发展——国家农担公司举办财政金融协同支农-“农担行”主题活动(第一期)暨党外人士专题调研会

4月1日至3日,国家农担公司在浙江杭州举办财政金融协同支农-“农担行”主题活动(第一期)暨党外人士专题调研会。财政部党外人士代表、国家农担公司及11家省级农担公司负责人、地方财政局代表、新农主体等50余人齐聚一堂,持续探索财政金融协同破解新农主体融资难题,共谋新质生产力赋能农担高质量发展新路径。国家农担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李若云出席并发表主旨讲话。

聚智赋能
财政金融协同支农破解融资难题
本次活动围绕财政金融协同破解新农主体融资难题,结合财政部党外人士专题调研内容展开交流与研讨。浙江等5家省级农担公司围绕“财政引导、金融协同、多方协作、科技赋能”支农实践,分享破解融资难题的创新模式与政策建议;山东济宁财政局、浙江农创客代表从地方政府和新农主体视角介绍农担支农成效与优化建议。
山东、河南、江苏、重庆、甘肃五家全国农担体系专家工作室(试点)着重剖析原因,精准定位农担实践中亟待突破的困境与节点,提出重点课题研究方向,并积极探讨新质生产力赋能农担工作高质量发展的创新思路。

此外,本次活动组织11家省级农担公司与工商银行11家省分行结对子,围绕深化“银担智联”合作新模式展开交流,对话解决双方合作过程中面临的困境与需求,持续推进银担“总对总”业务落地,进一步发挥“农担行”品牌活动在资源整合、搭建体系内外联络对接机制的重要功能。
识别应变
共谋新质生产力
赋能农担高质量发展
面对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加速演进的新形势,本次活动组织参会人员赴工商银行软件中心、浙江大学、大华股份、阿里巴巴等单位开展科技赋能专题调研。通过实地考察,深入了解人工智能、大数据等前沿技术在各领域的研究与应用经验,为全国农担体系引入科技力量提供了宝贵借鉴。

为进一步推动全国农担体系主动拥抱新质生产力,本次活动在浙江大学杭州国际科创中心举办了人工智能线上线下专题培训,解读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知识,为全国农担体系带来了全新的思维视角和工作方法。
锚定航向
布局农担工作新发展新要求
李若云在本次主题活动暨党外人士专题调研会上强调,全国农担体系自建立以来,始终坚守政策性定位,牢记党中央、国务院赋予的职责使命,在破解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融资难、融资贵问题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业务规模与质效并重、风险防控体系稳健可控、体系建设不断夯实,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政策性农业信贷担保之路。
当前,新质生产力已成为重塑产业竞争格局的重要力量,全国农担体系必须直面挑战,主动拥抱新质生产力破题。要强化政策效能与风险防控双轮驱动,提升为农服务效率,充分发挥“财政+金融”协同作用,持续强化“政银担”合作与创新,要坚定不移地推进数字化转型,全面认识、深入了解新质生产力,以新质生产力为体系高质量发展赋能。

同期,全国农担体系专家工作室(试点)正式启动。李若云指出,要努力将其建成聚焦破解融资难题的政策研究平台,培育复合型农担“生力军”的人才培养平台,打造可复制“农担样本库”的经验输出平台,构建多方联动“生态共同体”的协同创新平台,为全国农担体系事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支撑。
本次主题活动暨党外人士专题调研会结束后,与会人员纷纷表示,通过活动和调研深化了对财政金融协同支农机制的系统认知,形成了主动拥抱新质生产力赋能农担高质量发展的新共识。下一步切实将调研成果转化为工作建议与实务举措,推动农业信贷担保事业高质量发展。



欢迎关注国家农担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