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农业信贷担保“劝耕贷”季度质量报告(2017年第三季度)
(2017年第三季度)
一、在保项目质量报告
截至2017年9月30日,农担公司“劝耕贷”累计担保额25.49亿元、累计担保户数5217户;在保余额19.25亿元、在保户数4147户。当前 “劝耕贷”项目累计有1105户、担保金额6.38亿元陆续到期,其中,按期解除担保责任1070户、担保额6.24亿元;出现还款逾期35户、担保金额1415万元;救助无望,可能要实施代偿10户,金额311万元。
“劝耕贷”业务开展情况汇总表一
“劝耕贷”业务区域情况统计表二
“劝耕贷”逾期项目明细统计三
截至2017年9月30日,“劝耕贷”合计有35户、担保金额1415万元的项目发生逾期,经核实协调,其中因人身意外等突发事故造成经营确实无法接续的,预计需要代偿的金额311万元,预计代偿率0.49%。
“劝耕贷”逾期项目分布情况四
统计显示,和县、霍邱两县逾期项目金额较大,主要系逾期项目单户贷款金额较大;庐江、和县两县逾期项目户数相对较多,其他地区的逾期项目分布较为分散,详见图一。
二、质量风险成因分析
经调查了解,上述逾期项目发生的原因,可归纳为客观因素,包括自然灾害、意外事故、市场周期等;主观因素,包括盲目投资、能力不济、资金挪用等。其中,因自然灾害、意外事故而发生逾期的项目合计占比46%,成为主要风险原因(详见图二)。这说明主体风险源是在预期范围内,服务农业农村农民必然要面对这些风险,“劝耕贷”在设计之初就预留了应对和化解此类风险的制度空间。
(图二)
客观因素形成的风险一
1.自然灾害
六安、庐江部分逾期项目、凤台逾期项目均因受水灾影响,种植的作物产量、养殖的产量大幅下降或绝收,经营亏损,重新补种的还未产生收益,资金紧张,到期无法归还贷款,造成逾期。
2.意外事故
(1)人身意外
繁昌、太湖、定远的逾期项目,均系借款人或家庭成员重病或死亡,无法继续生产,家庭无稳定收入来源,无法偿还贷款。
(2)突发事件
萧县逾期项目系借款人的合伙人携款潜逃,无法归还贷款;无为一逾期项目系借款人酒后袭警,被判有期徒刑半年,造成贷款逾期;无为另一逾期项目系遭遇禽流感冲击,经营亏损,无法按期偿还贷款;泗县逾期项目系因环保部门依法设置禁养区,导致在禁养区内投入资金无法收回,造成贷款逾期;肥东逾期项目系因政府征收土地,补偿金还没到位,造成贷款归还暂时困难;枞阳逾期项目系借款人交通肇事被判有期徒刑和民事赔偿。
3.市场周期
肥东、庐江部分逾期项目系因借款人前期未做好市场分析和调研,主要种植物的价格今年持续走低,收入大幅降低,资金周转困难,暂时无法偿还贷款。
主观因素形成的风险二
1.能力不济
当涂、和县部分逾期项目系借款人个人能力有限,生产经营能力有限,管理不善,造成亏损严重,无法偿还贷款。
2.盲目投资
青阳逾期项目系因投资前未做好市场调研及分析,其主营的产品客户群体相对狭窄,销售渠道不畅,产品积压严重,资金无法回笼造成贷款逾期;灵璧逾期项目系因盲目扩大投资,新建基础设施,忽略了经营周期,导致资金回笼出现困难,造成贷款逾期;霍邱逾期项目系借款人在其关联公司整体负债规模过大的情况下,依然加大投资,最终导致资不抵债,资金链断裂,无法偿还贷款。
3.资金挪用
(1)庐江一逾期项目系借款人配偶参与房地产开发,与他人合伙投资购买土地,但由于土地证无法办下来,导致资金链断裂,农业生产也已停止,当地农商行有存量贷款,到期未还,已被起诉;另一逾期项目系借款人将贷款全部借给亲戚做工程,到期后亲戚未还钱,导致贷款逾期。
(2)和县部分逾期项目系贷款为关联企业所用,该关联企业负债较大,有涉诉情况,资金链已断裂。
(3)六安部分逾期项目系贷款挪作他用,未用于粮食种植,现资金周转困难,无法偿还贷款。
三、质量救助行动方案
信用接续
对因自然灾害发生逾期的项目,公司已经与合作银行协商,拟采取借新还旧、展期、转贷等方式对其进行信用接续。其中徽商银行和县支行逾期项目,借款人已还款10万,余款正通过借新还旧方式进行接续;无为徽银村镇银行逾期项目已办理展期半年手续;和县农商行一逾期项目正在操作借新还旧手续;六安农商行两个逾期项目已协商一致结清利息后减额续贷。
启动代偿
对因人身意外发生逾期的项目,债务人均已死亡或患重病,经沟通协调其亲属也无接管经营的意愿,生产无法继续,公司正与政府及相关责任主体协商代偿方案,即将启动代偿程序。
“抱团”施救
对因突发事件、盲目投资、市场周期、能力不济发生逾期的项目,拟发挥政银担“抱团”作用,积极协调各方力量,信用接续、资产接管、兼并重组等多管齐下,帮助借款人渡过难关。其中肥东农行逾期项目,拟与政府协调处理好征地赔偿款事宜,借款人表示拿到赔偿款后会归还贷款;无为农行一逾期项目,鉴于借款人已出狱,经与银行沟通协调,已为其展期半年;霍邱农行逾期项目,正采取借新还旧方式对其进行信用接续;庐江农行一逾期项目在银行多次跟踪后,已经归还了1.5万,银行正在积极跟踪,商定分期还款计划;萧县农行、泗县农行逾期项目,拟发挥政府主导作用,积极协调各方,要求借款人配偶及子女履行连带责任代为偿还。
规范问责
对上述因资金挪用发生逾期的项目,在维持稳定的原则下,由政银担三方联合启动问责机制,对因银行方面隐含道德风险造成的,农担公司依合作协议进入免责程序;对因政府相关部门和农担公司内部道德风险造成的,分别进行见人见事见结果的问责。
四、质量管理工作建议
(一)进一步提升政银担“抱团”操作水平和质量。“劝耕贷”推出的时间较短,其创新的信贷理念、抱团操作模式都需要理解和领会的过程,目前存在筛选推荐项目时缺少经验、政银担各自视角不一致、“抱团”不够紧密等现象,并随之出现了一些因能力不济、盲目投资而发生逾期的项目。为减少此类风险的发生,建议加强培训学习、沟通磨合、进一步提升政银担“抱团”操作的水平和能力,在项目筛选和推荐等流程上提高精准度。
(二)建立“劝耕贷”信息互通机制,提高信息沟通质效。此次部分逾期项目情况未能在第一时间传递,造成政银担三方信息不对称,没有及时沟通协调,延误风险化解的时间和效果。建议建立“劝耕贷”信息互通机制,政、银、担三方应及时将发现的风险预警信息告知各方,以便第一时间做好沟通协调工作,最大限度降低风险发生的概率和程度。
(三)规范乡镇“建档立卡”工作,提高源头梳理、甄别质量,加强贷(保)后跟踪服务。此次多数逾期项目都来自没经过规范“建档立卡”的区域。建议加大乡镇“建档立卡”工作的力度和速度,实现扩大在乡镇为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建档立卡”覆盖范围与扩大“劝耕贷”覆盖范围的同步,从源头上堵住原发性风险。同时,不断完善、扩大、丰富“建档立卡”功能,积累政银担“抱团”实施“劝耕贷”项目贷(保)后跟踪服务的经验,防患于未然,把风险控制在苗头,把帮扶贯穿在始终。
(四)加大“劝耕贷”免责审计力度,防范道德风险。因资金挪用造成逾期的项目,有可能隐含合作银行和借款人串通作假等道德风险,需通过问题审计一一核实,对涉及银行或乡镇道德风险的一律免责,并启动督查问责。同时需扩大抽样审计的覆盖面,在风险发生前及时发现预警信息,从源头上防范道德风险。
(五)加大对借款主体培育培养,帮助其实现有效益的增长和有品质的成长。因借款人盲目扩张、市场周期变化、借款人能力不济发生的逾期也占有一定比例,建议通过加强政银担“抱团”对借款人提供各类后续培训、培育,帮扶借款人形成内生成长能力,理性经营、稳健发展,实现经验规模的增长与经营者品质和能力的成长同步、经济效益的增长与信用意识的提升同步。
(安徽农担公司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