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农业信贷担保体系工作动态(2020年4月期)
四川农担公司在保余额突破100亿元
今年以来,四川农担公司坚持疫情防控和业务推进两手抓,在确保员工安全的前提下,业务工作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一季度,公司新增担保项目5880个,新增担保额27.8亿元,比去年同期分别增加2127个、增长8.7亿元,增幅分别为56.7%、45.5%,完成“开门红”目标任务的111.8%。截至3月底,公司在保余额达到100.4亿元,首次突破100亿元。
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公司保持干劲不松、力度不减、服务不停,主动担当作为,出台了降低准入门槛、降低担保费率、提升担保额度、提高审批效率、支持重点客户、完善负面清单、拓展审批手段、协调支持政策、开展联系帮扶等九项措施,全力支持本省重点农业产业复工复产、抢抓春耕时点,今年新增项目中,“10+3”农业产业项目占比超过90%。为全力支持受疫情影响的农业生产经营主体恢复生产,公司推出“疫情贷”专项产品,减半收取担保费,已为客户提供担保超过20亿元,减免担保费近1000万元。截至2020年3月底,公司已累计为36310个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供担保贷款147.6亿元。
青海农担湟源分公司在保余额突破4亿元
自2018年5月青海农担湟源分公司挂牌成立以来,在湟源县委、县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湟源分公司坚持职能定位,不断加强政银担合作力度。截至2020年4月14日,湟源分公司在保余额成功突破4亿元大关,在保客户达到1047户,担保规模、担保户数均居全国上游。
湟源分公司始终坚持政策性定位,面向不同经营主体,积极探索符合县域担保融资模式,着力破解全县农牧业经营主体融资难题。在短短两年时间里,成为服务地方农牧产业发展的核心力量,实现了担保业务由量变向质变的整体飞跃,让“想贷款,找农担”从一句口号变成了在湟源县普遍认同的良好口碑,为全县2020年第一季度实现经济发展良好开局提供了重要助力。
“一年之计在于春”。2020年一开年,面对业务提量及疫情防控双重压力,湟源分公司在及时总结上一年度工作成效的基础上,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业务提量,灵活采取实地查验、网络尽调、电话回访、容缺受理等一系列措施,确保完成“到期业务及时还款,续保资金及时落地、首贷客户及时对接、春耕资金有效保障”的既定目标。特别是在疫情“封村”期间,面对车辆无法通行的困境,分公司员工步行往返于乡与乡、户与户之间,创造了一天走访37户,微信步数超过30000步的“骄人”纪录,为全县战疫情、保春耕做出了突出贡献。
浙江农担公司区块链应用课题列入省重点研发计划
近日,浙江省农担公司与浙江工商大学联合申报的“复杂情境下融入区块链技术的农业信贷分布可信计算与金融担保服务平台”研究课题,经省科技厅组织专家评审、合同审批等,顺利通过并正式列入2020年省重点研发计划。本项目作为2020年首个区块链农业金融省重点研发计划项目,是省农担公司积极贯彻落实2020年中央一号文件“要加快区块链在农业领域的应用”具体举措。
以省重点研发计划为契机,省农担公司将与浙江工商大学立足开展项目研究,借力区块链技术,以支持担保业务发展、赋能合作机构、支持主体发展为目标,进一步优化担保业务,充分发挥政策效用,共同助推乡村振兴。
陕西省首笔“邮农宝-粮食贷”成功落地
4月26日,邮储银行渭南富平县支行成功发放全省首笔“邮农宝-粮食贷”,为粮食收购大户发放1笔45万元贷款,用于夏粮收购,满足客户无抵押物的融资需求。
在国内外疫情形势影响下,政府部门要求全力保供应、稳物价,保障好群众“菜篮子”“米袋子”。陕西省农业信贷融资担保有限公司积极践行国有企业社会责任,大力支持粮食相关行业行业,与邮储银行陕西省分行联合推出“邮农宝-粮食贷”特色产品,重点向生产、加工及销售企业投放信贷担保资金。
邮农保-粮食贷是陕西农担与邮储银行继“邮农宝-果品贷”、“邮农宝-花椒贷”、“邮农宝-黄花菜贷”、“邮农宝-冬枣贷”等特色产品后,针对渭南市辖内特色产业推出的又一特色产品,进一步丰富了信贷担保产品体系,为支持特色产业的发展探索出了一条新的道路。
福建农担持续发力“为农担当”
今年一季度,福建农担公司一手抓业务拓展,一手抓疫情防控,切实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开展春耕生产,保障农产品稳定供应,共为全省适度规模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供融资担保项目597个,金额20042.3万元,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93.1%,服务“三农”成效显著。
福建农担公司自成立以来,已累计为6278户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供209505.4万元的融资担保支持。其中,粮食种植类111户、金额5595万元,重要、特色农产品种植1840户、金额47522.4万元,畜牧水产养殖2456户、金额92629.1万元,农资、农机、农技等农业社会化服务300万元,休闲农业、观光农业、乡村旅游180万元及与农业生产直接相关的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项目1854户、金额63278.9万元,本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得到了初步缓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