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农业信贷担保体系工作动态(2021年2月期)
四川农担助力决胜脱贫攻坚
近年来,四川农担牢记政策性农业信贷担保职能,积极探索精准有效的金融服务模式,努力做大担保业务,引导金融资本投入农业农村,助力脱贫攻坚。一是在“精准度”上下功夫。推出“政担银企户”五方联动扶贫模式,有效构建了财政激励金融、金融推动产业、产业助推扶贫的精准扶贫机制,累计带动1.3万余户、超过3万贫困人口增收脱贫。二是在“覆盖面”上下功夫。针对传统担保不下农村、不去边远贫困地区的局限,不断扩大对农村金融覆盖,农业信贷担保对全省县区的覆盖率超过97%,其中,对贫困地区实现业务全覆盖。三是在“协同性”上下功夫。积极与深度贫困地区市县政府联动,通过政府推荐项目、出台专项扶持政策、实行担保客户与贫困户联结登记等举措提升帮扶成效。全省单县担保规模超过1亿元的县区达86个,在凉山州投放超过15亿元,重点支持的昭觉县三岔河镇三河村获得全国脱贫攻坚楷模荣誉称号。
福建农担惠农E贷(农担贷)业务规模完成三倍增长
业务发展模式实现新突破
近期,福建农担与省农行创新推出的惠农E贷(农担贷)业务贷款完成近4.5亿元,在2020年完成1.5亿元的业务规模上实现3倍增长。
惠农E贷(农担贷)是福建农担2020年与省农行创新推出的业务产品,即通过批量担保业务模式实现快速审批,为农业适度规模经营主体打造一条更顺畅、便捷的融资新渠道。同时基于省农担公司的政策性定位,合作银行的信贷风险进一步得到分散,贷款意愿进一步提高。
福建农担与省农行自2017年签订业务合作协议以来,双方积极开展“三农”业务,“三农”融资数据快速增长,切实做到为农业适度规模经营主体增信、为农业产业赋能、为现代农业发展提质增效。随着惠农E贷(农担贷)的影响力不断提升,福建农担和省农行将在前期合作取得丰硕成果的基础上,进一步密切合作,持续总结经验,及时适应金融市场变化,推出更多样化、特色化、精细化的农业担保服务,为福建农业农村实现现代化发展及乡村振兴贡献农担力量。
安徽农担农业产业链生态担保银担系统互通正式上线
为深化银担合作,科技赋能农业信贷担保全线上化业务的开展,实现银担系统互联互通,2月3日,安徽农担与九江银行合肥分行举行农业产业链生态担保银担系统互通正式上线暨战略合作协议签订仪式。
此次农业产业链生态担保银担系统互通上线,以担保码为载体,进行信息归集、项目筛选、线上申请、贷款审批、系统校验、合同签约、保费收取、贷款发放、贷后管理等全流程线上化互联互通,实现了银担业务操作过程中的数据信息即时交互共享 ,打破信息壁垒,协同交叉作业,有效降低成本,大幅提高信贷效率和客户体验感。
甘肃农担首笔“农担直通车”业务成功发放
近期,由甘肃农担担保的首笔“农担直通车”业务,在庆阳市正宁县成功落地,该笔贷款由兰州银行发放,综合融资成本不超过6%,并根据农业生产周期制定了合理的还款方案。拿到首笔“农担直通车”担保贷款的是正宁县从事母牛繁育及肉牛养殖的农业经营主体。
“农担直通车”是甘肃农担在总结四年来银担合作产品基础上,创新推出的针对农业适度规模主体的绿色信贷担保产品。该产品具有纯信用、利率低、审批快等特点。贷款额度在10万-300万元之间,期限不超过3年,并可以根据农业生产周期设定贷款额度和还款方案。
目前,“农担直通车”业务已经在庆阳市正宁县、华池县、合水县全面开展。下一步,甘肃农担将紧紧围绕产业集群区域化布局和特色产业园区建设,全面推广“农担直通车”融资产品,找准公司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着力点,助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和省特色农业产业的发展。
江西“财政惠农信贷通”业务管理系统正式上线
按照江西省“财政惠农信贷通”领导小组的部署,2021年2月1日,由江西农担负责开发的江西“财政惠农信贷通”业务管理系统正式上线运行。
“江西财政惠农信贷通”业务管理系统有效解决了“财政惠农信贷通”业务信息滞后、工作沟通不畅、数据统计效率不高等问题,实现了各级财政部门、农业农村部门、接入银行、省农担公司数据共享和业务协同。
下一步,江西农担将紧盯金融科技发展的前沿趋势,持续加大信息化投入,学习借鉴其他省级农担公司先进经验,加速数字化转型,提高核心竞争力,努力为省内新型经营主体提供更加优质高效的金融服务。
贵州农担与与农业银行签订战略合作协议
为进一步提升金融服务“三农”水平,创新银担合作模式,携手助推乡村振兴。2月9日,贵州农担与农业银行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本次签约是双方以实际行动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部署要求,通过深化合作关系,充分发挥各自优势,主动回应适度规模经营社会化服务领域的金融需求,在全力推进农村产业革命的战略举措中,展现更大的担当和更新作为。
下一步,双方将以签订战略合作协议为契机,继续加大合作深度和广度,创新担保模式,做大业务规模,提升业务水平、加强战略协作、实现资源共享,携手助力贵州省农业现代化建设,以实际行动践行乡村振兴战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