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农业信贷担保体系工作动态(2023年4月期)
山东农担首笔“供应链直通”业务成功落地
为抓住国家大力发展供应链金融的政策机遇,更好发挥农担政策效用畅通农业产业链供应链循环,山东农担聚焦供应链担保,积极推动模式创新,试点开展“供应链直通”业务,于3月31日与齐商银行合作在潍坊市实现首笔业务放款,落地金额300万元。从业务人员开展贷款调查到合作银行放款,仅用3天时间,“贷款这么就到账了,及时解决了我肉鸡养殖所需资金,这在之前是不能想象的”,贷款客户康某由衷地感谢。
“供应链直通”是山东农担自主开发的,基于核心企业的项目推荐及数据支持,通过对上下游客户提供担保预授信,实现客户线上“无感贷款”的普惠供应链金融产品。供应链直通业务打破了传统银担合作模式,提升公司自主获客能力,能够实现与地方政府产业发展的同频共振,同时能极大提高经营主体的融资效率。
首笔业务的落地,标志着山东农担在“供应链金融”探索中迈出了坚实一步。后续,山东农担将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重大战略部署,加快数字化转型步伐,丰富客户触达路径,推进业务模式创新,多措并举开发出更多符合农业供应链产业链需求的担保产品,为提升我省农业产业链供应链韧性与安全水平作出更大贡献。
金融服务铜陵市鲈鱼产业发展担保贷款签约仪式举行
4月12日,金融服务铜陵市鲈鱼产业发展担保贷款签约仪式举行。安徽省农担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方习利,铜陵市副市长吴强出席仪式并讲话。农业银行安徽省分行、光大银行合肥分行及铜陵市政府等相关负责人参加签约仪式。
此次签约合作是省农担公司实施农业产业链生态担保,支持铜陵市鲈鱼产业发展的有力举措,将特色产业拓展至全市布局,立足“土”,体现“特”,形成“产”,通过实施全市鲈鱼养殖强村工程、养殖富民工程、良种繁育工程和配套产业发展工程等“四大工程”,实现到2027年,鲈鱼养殖规模达7万亩,推动实现鲈鱼产业链融合发展。
方习利指出,此次政银担战略合作,是围绕做好“土特产”文章要求,依托铜陵市渔业优势产业,通过实施鲈鱼养殖强村工程、养殖富民工程、良种繁育工程和配套产业发展工程等“四大工程”,共同推动鲈鱼产业高质量发展,将形成良好示范效应。希望各参与方、各实施主体,进一步加强协同配合,做好顶层设计,发挥基层作用,调动资源、聚合要素,推进鲈鱼全产业链创建,让鲈鱼“土特产”写出兴业富民“大文章”。
吴强指出,此次鲈鱼产业担保贷款项目授信和政银担三方合作签约,为鲈鱼产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金融支撑。下一步,要进一步凝聚合力,强龙头、补链条、兴业态、树品牌,共同把“铜陵鲈鱼”打造成出众出彩的特色品牌,共享“鲈鱼美”、共筑“致富路”。
楚雄州实现担保费“零费率”惠农政策全覆盖
近日,随着楚雄州政担风险补偿资金的成功注入,云南省农担公司在楚雄州“5:3:2”的政担风险分担机制全面构建,实现楚雄州2市8县辖域内农业融资担保贷款担保费“零费率”惠农政策全覆盖。截至目前,省农担公司已累计为楚雄州8833户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供融资担保服务,金额25.2亿元,其中,在保户数6217户,在保金额13.25亿元。
按照省财政厅贯彻落实国务院和省政府稳住经济一揽子政策措施的安排部署,2022年以来,省农担公司不断加强与地方政府和有关部门的沟通对接,加快建立风险分担机制,形成政担合力,推动农业融资担保增量降费。自省农担公司成立以来,大力支持楚雄州发展蔬菜、花卉、水果、坚果、食用菌、畜禽等优势特色农业产业发展,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切实解决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助力楚雄州现代农业产业发展和乡村振兴战略实施。
截至目前,全省实施“零费率”惠农政策的县(市、区)共计60个;昭通市、楚雄州、临沧市3个州(市)已实现 “零费率”政策全覆盖。共计为全省950户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免除担保费1921.5万元。
下一步省农担公司将进一步加大“零费率”政策的宣传力度,加快推动全省各州(市)、县(市、区)“政担”风险分担机制的全面建立,让中央和省级财政的强农惠农融资担保政策在云南大地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湖北省农担公司业务风控准入模型正式上线试运行
为助推公司数字化转型工作高质量发展,针对农业生产体量小、分布散、风险难识别、业务成本高的特点,湖北农担公司开发了风控准入模型,并于近日在黄冈、孝感分公司上线试运行,标志着公司风控管理从人工管控向智能化跨越迈出了重要的一步,为实现数字化管理开启了良好的开端。
风控准入模型是公司“三端一库五平台”中智能风控平台中的重要一环,该模型通过汇聚大量的外部数据,对农业经营主体从征信的准入条件、申请人或实际控制人是否有不良嗜好、是否是被执行人等其他设定的准入条件进行判断,将具有不良信用和行为记录的客户在准入阶段予以排除,科学设定担保业务准入门槛,提升了公司风控管理水平,是实现数字化管理的关键模型之一。
近年来,为推动公司业务高质量发展,基于公司信息化建设现状及业务发展的实际需要,公司于2021年提出“对标先进、前瞻全局、统筹规划、分步实施”的总原则,制定了数字化转型三步走战略,2022年公司已实现数字化运营第一步目标。2023年是公司数字化转型第二步的开局之年,更是实现数字化管理目标的关键之年,按照规划,将利用大数据打造公司自有的新型农业主体库,推动智能风控平台中信用评价模型、额度测算模型、风险预警模型等功能建设,以扎实推进数字化管理目标,全面建设“数字农担、智慧农担”,为破解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助力我省农业强省建设作出应有贡献。
天津农担与静海区台头镇人民政府签署《政担合作协议》
为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落实市委市政府印发的《天津市乡村振兴全面推进行动方案》的有关工作部署,天津农担在市农业农村委的指导下,策划了“‘津沽担’下乡入户春季行动”,在宣传农担政策的同时走访调研我市乡村振兴示范村,了解一线农户需求,倾听基层村干部的意见建议,同时搭建政担合作平台。在2022年与蓟州区七个乡镇政府达成合作意向的基础上,3月30日天津农担与静海区台头镇人民政府签订了《政担合作协议》,按照“目标同向、工作同步、共把风险”的合作模式,为镇域范围内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供便捷、高效、实惠的融资担保服务,也为台头镇及静海区的产业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双方就项目担保额度、风险化解、追偿和资产处置做了进一步约定,农担公司承诺对于镇政府推荐的符合标准的优质项目放宽担保额度,镇政府负责督促借款人合理使用贷款资金并按时还款,在项目出现逾期风险时主动帮助农担公司对反担保物进行处置等。
川渝省级农担公司首家联合服务站落地
4月20日,四川省农业融资担保有限公司与重庆市农业融资担保集团有限公司在内荣农高区农业园先行区的核心区——“双昌”(即荣昌、隆昌)产业合作示范园设立川渝农担金融联合服务站并现场揭牌。
联合服务站的设立,有利于川渝省级农担公司携手为遂宁、资阳、内江、潼南、大足、荣昌等川渝相邻市县(区)的农业产业协同发展助力,撬动信贷资金扩大投放规模,推动成渝地区农业高质量发展,助力成渝双城经济圈建设。川渝省级农担公司将通过建立共同建设、共同运营的机制,有效统一川渝相邻地区的农担服务和产品,为跨省市开展经营的农业经营主体提供标准化服务,切实增强农担政策覆盖面、精准度和可得性。
揭牌仪式上,四川农担公司、重庆农担公司签订了《担担业务合作协议》,双方一致表示,将以合作为契机,加强互联互通,不断优化业务流程;加强互促互动,不断提升担保服务;加强互学互鉴,不断丰富风控举措,积极探索,力争为全国农担体系的省级农担公司跨省市合作提供借鉴。
揭牌仪式后,四川农担公司和重庆农担公司现场为隆昌庚鑫生猪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重庆市双昌生猪养殖有限公司等跨省市经营主体提供担保授信250万元。
欢迎各省联络员报送相关动态。



欢迎长按二维码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