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省动态

全国农业信贷担保体系工作动态(2023年10月期)

发布时间:2023/10/30


湖北农担扎实履行财政支农服务职能

近年来,湖北省农担公司坚持提升政治站位,把握政策定位,围绕“农业强省”建设目标,助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服务“强县工程”推进。截至目前,已累计为全省68000余户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供融资担保超400亿元,有效缓解了广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面临的“融资难、融资贵、融资繁”问题,扎实履行了财政支农服务职能。



天津农担财政支农政策效应不断放大


截至2023年9月末,天津农担公司累计担保规模突破100亿元大关,服务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数量超过15000个,充分发挥了农业担保“四两拨千斤”政策作用,财政支农政策效应不断放大,逐渐成为服务津沽乡村振兴的重要力量。

天津农担公司专注“支农”“支小”,深耕农村金融市场,集中解决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融资难”“ 融资贵” 问题。截至9月末,300万元(含)以下的政策性业务占比超过95%,笔均在保金额55万元。支持行业方面,种养殖业在保金额占比78%左右,农产品初加工及流通占比17%左右,贯彻了“专注支持农业”的政策性要求。支持对象中,家庭农场(种养大户)及农民专业合作社在保占比超90%,服务对象较为精准。

天津农担公司与24家银行建立授信合作,确立了“风险分担、利率优惠、不缴存保证金”三项基本合作原则,获得银行授信金额96.7亿元。已与天津市13个区域级或镇域级地方政府签署了合作协议,累计为区域、镇域范围内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供融资担保服务超过5000万元。形成了“一体两翼”的产品架构模式,创建“津沽担”品牌,开发适合农业农村特点的担保产品。强化全面风险评估评价及预警机制,逐步加强大数据风控的应用,坚决防范各种风险失控蔓延,累计代偿率自2020年以来呈逐年下降趋势。



四川农担受邀参加2023年全省金融助力乡村振兴联席会并作大会发言


近日,四川省农业农村厅在遂宁市召开2023年全省金融助力乡村振兴联席会。四川省农业农村厅、遂宁市有关领导,全省各市县农业农村部门分管负责人、部分金融机构有关负责人及农业经营主体代表参加会议。

会议总结了近年来四川省金融支农取得的成效,介绍了新时代更高水平“天府粮仓”十大投融资重点,安排部署了下一步金融支农重点工作。会议指出,打造新时代更高水平“天府粮仓”,加快建设四川农业强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必须充分调动金融社会资本投入的积极性,形成多方共同投入农业农村的强大合力。会议强调,全省农业农村部门要进一步深化政银担、政保合作,加强与金融机构沟通对接,共享涉农信息,搭建政银担合作平台,引金融“活水”润“三农”沃土。

部分市县农业农村部门、金融机构代表作典型交流发言,省农业厅相关处室作农业产业政策宣讲。四川农担公司受邀参会并作经验交流。公司总经理刘文龙围绕政策性农业担保如何服务中心工作展现责任担当、创新担保服务解决融资主体痛点问题、深化多方合作建立良性合作机制、发挥放大功能引入金融力量等方面作了大会交流发言。



皖吉农担跨省联动推动肉牛产业

高质量发展


为推动肉牛产业高质量发展,做好“畜头肉尾”增值大文章,在国家农担公司的大力支持下,皖吉农担积极探索跨省担保联动的有效路径,进行模式共建、信息共享、业务共拓、风险共管,协同打造产业融合区域发展新机制。10月19日,首批跨省肉牛担保项目落地安徽阜阳,安徽农担为13户阜阳市肉牛规模养殖户开出1440万元“牛票”,预计可购回1400头吉林牛,着力破解养牛人没钱买牛、卖牛人有牛愁卖、银行人无牛愁贷的“三愁”困局,皖吉农担跨省联动落地见效。

皖吉农担肉牛跨省联动担保是以“牛票”即担保授信证明为载体,采用码上办、线上化、纯信用、无抵押、降保费、减成本的方式,专项解决安徽肉牛养殖主体购买吉林省小牛犊、架子牛的资金需求,破解肉牛产业发展中信贷供给与融资需求的不匹配问题,以标准化操作流程实现信息互通、资金融通、交易畅通。一是实施信息互通。皖吉农担信息交互,对接供给需求信息。目前,吉林农担初步梳理了2928户养殖主体、合计提供待售育肥牛12万头的信息;安徽农担初步对接了阜阳市61户育肥牛养殖主体,计划引进育肥牛6800多头,做到供需对接、精准服务。二是实现资金融通。皖吉农担跨省协作,面对“养牛人没有钱不能买、卖牛人没收钱不能卖”的交易困局和“银行人没见牛不能贷”的活体贷中无活体物(牛)抵质押的融资困局,做到提前授信、买时用信、担保增信。三是保障交易畅通。买牛人出示“牛票”,在吉林农担的协助下,在买卖牛双方签订完交易合同后,售出的育肥牛统一打上了耳标、完成检疫,安徽农担通知合作银行点对点支付给吉林养牛户,确保卖牛方及时收款,做到见单即付、专款专用。



欢迎各省联络员报送相关动态。


欢迎长按二维码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