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公司概况
董事长致辞
领导成员
体系成员
公司文化
工作动态
公司动态
各省动态
媒体聚焦
通知公告
专题专栏
业务指南
服务领域
特色产品
业务成果
体系建设
政策调研
分险增信
战略合作
互学互鉴
政策法规
政策文件
法律法规
党群工作
党建动态
纪检建设
党建专题
工会团委
招贤纳士
人才理念
招聘公告
媒体聚焦
农民日报:政策工具作用凸显 山东农担点燃农业强省建设“金融引擎”
发布时间:2024/10/28
(记者 岳晓光 通讯员
许凌云
)
近年来,山东坚持“三向发力”、聚焦“三个重点”、筑牢“三大支撑”,最大限度用好农担政策工具,撬动“金融活水”精准滴灌“三农”,有效破解农业农村发展融资难题。截至9月末,全省发放农业信贷担保贷款1910亿元,累计扶持农业经营主体29.67万余户,累保、新增、在保金额分别占全国的1/8、1/10、1/11。
坚持“三向发力”,持续夯实涉农金融服务基础。
一是织密服务网络。搭建“公司总部+市级管理中心+县级办事处+镇街农担工作站”的四级服务网络,推动154个区县设立农担办事处,镇街农担工作站达到1007个,撬动全省政担合作层面4000多人参与农担工作,形成全覆盖工作体系。二是加大政策支持。推动济宁、临沂、潍坊、威海、日照等13个地市出台支持农担发展专项政策,10个地市、9个县区出台担保费补贴政策,7个地市、4个县区出台贷款贴息政策,7地市、3区县提高分险比例,有力推动了农担事业的健康发展。三是深化银担合作机制。构建银担联席会议机制,推进系统互联、政策互通、问题互答、展业交流;引入人行支农支小再贷款机制,为农商行等地方法人机构拓展低成本资金来源。目前,山东农担已与231家银行签署新版《银担互信协议》,3万多名银行客户经理在农担业务系统中办公。
聚焦“三个重点”,精准服务乡村振兴重点领域。
一是助力粮食稳产保供。牢记“国之大者”,扛牢粮食安全责任,打造“农耕贷”“粮食规模种植贷”等系列产品,推动黄河滩区农业规模化、集约化发展,将金融服务融入产购储加销粮食全产业链条各环节。截至9月末,已累计为3.6万多个种粮大户提供担保贷款156亿元,覆盖种植面积1110多万亩,相当于支持了220多亿斤粮食生产。二是助力产业提质增效。深度融入农业场景,加快构建“1+N”担保业务布局,每县选取2到3个特色主导产业,助力地方政府做好“土特产”文章;打造“方案+白名单”业务模式,引导合作银行由“看资产、看流水、看押品”向“看人、看事、看发展”转变。目前,公司200多个担保服务方案已覆盖我省绝大部分特色优势农业产业,潍坊蔬菜、烟台苹果、沿黄肉牛、海水养殖等一大批产业集群担保规模超过10亿元,有力支持了我省现代农业发展和乡村产业振兴。三是助力村集体经济发展。结合山东“万村共富”行动,推广“强村贷”和“大田托管智慧服务模式”,推进土地集约化、规模化经营,激活党支部领办合作社新引擎,助力集体增收和农民致富。截至9月末,大田托管智慧服务模式累计支持1945个村集体担保贷款22.57亿元,实现种植业成本下降12%、粮食增收10%。
筑牢“三大支撑”,有力保障农业信贷担保开展。
一是降低融资门槛。坚持减费让利于民,实行粮食类担保0.5%、其他类担保0.75%的收费政策,远低于市场化担保公司3%—5%的担保费率。将农担政策、产品方案、目标客户名单向银行开放,引导合作银行公开利率、农业经营主体自主选择银行,形成金融机构竞争支农的良好局面。二是强化数智赋能。探索“数智赋能乡村振兴”实践路径,打造金融助农“高效办成一件事”,搭建24小时不打烊“客户直通”平台,涉农贷款申请全流程实现线上无纸化,审批时长由3个工作日缩短至1个工作日。汇集我省31亿条涉农数据,覆盖超过2500万个农业经营主体,高标准承建省农业农村厅“全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融资平台”、省委组织部“三资”监管信息平台建设等多项重点任务,初步构建起全省涉农数据一张网。三是抓牢风险防控。强化数字监管,开发风险评价模型,优化大数据预警策略,运用视频监控、卫星遥感、AI识别等技术实时预警,通过“软信息”交叉验证和“硬数据”科学判断,有效促进金融机构由人控向数控、智控转变,为我省数字金融发展保驾护航。截至9月末,全省农担项目累计代偿率为0.50%,低于全国1.30%的平均水平,连续4年在国家农担公司风险管理评估评价中获评A级。
分享到:
上一篇:
四川广播电视台:蜀道稻香——乡村振兴路上的新农人
下一篇:
农民日报:全国农担体系探索“担保助粮”多元范例
关闭
首页
>
工作动态
>
媒体聚焦
>
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