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专栏

【全国农担体系担保产品(模式)案例展示】探寻支农政策深度融合,推动县域农业高质量发展

发布时间:2023/08/29




编者按

为充分发挥典型示范引领作用,凝聚起推动全国农担体系高质量发展合力,在中国融资担保业协会的指导下,国家农担公司举办了全国农担体系担保产品(模式)案例(2022年)征集活动,现予以集中展示,供体系互学互鉴,共同提升。

本期展示福建农担“政银担”业务合作模式



探寻支农政策深度融合

推动县域农业高质量发展


研发背景



福建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大多存在经营体量小、抗风险能力差、自身的资金持有量不高、融资能力普遍不足的问题。同时,农业生产的资金需求季节性明显,具有资金使用周期性强、贷款审批时效性要求高的特点,不符合一般金融机构信贷偏好。

为解决农业融资的现实难题,促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逐步构建福建省涉农主体良好的信用环境,加大力度普惠“三农”信贷政策,福建农担公司以罗源县为首个试点地区,与罗源县人民政府(以下简称:罗源县政府)、罗源县农村信用合作联社(以下简称:罗源农信社)对接,按照“政府主导、政银担协同、市场化运营、专业化管理、专注三农”的原则,创新财政与金融协同支农机制,落实融资风险分担机制,于2019年12月正式确立“政银担”业务合作模式,通过发挥金融放大器作用,做到农担政策精准扶持,促进农民增收、农业转型升级,推动农业现代化。




市场定位及产品模式情况



(一)市场定位

“政银担”业务合作模式服务对象聚焦罗源县内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包括家庭农场、种养大户、农民合作社、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小微农业企业等农业适度规模经营主体。服务范围为粮食生产、畜牧水产养殖、菜果茶等农林优势特色产业,农资、农机、农技等农业社会化服务,农田基础设施,以及与农业生产直接相关的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项目,家庭休闲农业、观光农业等农村新业态,重点扶持罗源县水产养殖、食用菌种植等特色农业产业。

(二)产品模式情况

1、建立信息交流机制

一是三方确定对口联系部门,定期会商研究农业融资合作事宜;共同宣传与引导,优化农村金融市场生态环境,提升借款人守法意识、诚信意识和合规意识,严厉打击逃废银行债务以及弄虚作假等违法行为。

二是成立“罗源县农业信贷担保领导小组”,由县政府领导任领导小组负责人,并指定农业农村局作为具体联络部门,负责研究解决“政银担”合作过程中遇到的重要问题。

2、风险共担

福建农担公司与罗源县政府、罗源农信社三方秉持风险分担原则。罗源县政府与农担公司共同设立风险基金用于风险补偿,合作三方按风险基金放大不高于10倍的规模开展业务合作。

3、政府部门推荐把关

罗源县政府充分发挥在项目筛选和技术把关中的作用,牵头开展“政银担”信息沟通,推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建档立卡,收集整理区域内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基础信息资料及贷款需求意愿等信息,筛选、推荐符合项目准入条件,且有资金需求的优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4、共同搭建农业信贷服务“绿色通道”

针对农业主体抢农时、资金时效性要求高等特点,农担公司优化担保服务,合作各方统一合作项目准入条件,建立互信机制,优化业务流程,提高评审效率,力求达到“四同”,即调查同步、审批同步、合同同步、资金同步,及时满足农业主体融资需求。




业务开展情况及社会效益



(一)业务开展情况

自业务合作以来,在县委、县政府主导下,组织协调各乡镇政府、农信社、农户、小微企业代表召开专项推进会,开展宣传推广“政银担”业务13次,对项目开展的具体手续进行专题培训超250人次,畅通农户、小微企业申贷渠道。截至2022年末,在保金额放大倍数较风险基金已达10倍上限,后经三方友好协商,于2023年完成二期风险基金注资,释放了更多合作空间。

(二)社会效益

罗源“政银担”业务的推广与落地,使农担政策和农担品牌深入乡、镇、村,让广大农户认识并了解农担公司及其财政支农政策。福建农担公司将担保服务与地方农业、财政、金融相关政策相融合,发挥了政策合力与叠加效应,聚集各方力量促进罗源县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通过“政银担”业务,农户享受到了融资的便利,有效降低了农业经营主体的融资门槛,“政银担”业务在农户间自发地相互宣传推荐,形成一定的地方影响力。2021年12月,罗源“政银担”模式在2021中国县域金融年会上入选“中国金融服务乡村振兴十佳典型案例”。罗源“政银担”模式也为福建农担公司“政银担”模式探索、复制及推广奠定了良好的开端及坚实的基础。

    罗源县人民政府、罗源县农村信用合作联社、福建农担公司签署《“政银担”合作协议》




(图文由福建省农业融资担保有限公司提供)



欢迎关注

国家农担联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