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展内控制度审计评价 助力扎牢扎密制度“笼子”
为贯彻落实财政部关于强化公司治理和加强内控监督工作的有关要求,公司围绕制度设计的科学性和执行的有效性,在总结前期工作经验的基础上,完善相关工作程序,创新工作方式,强化结果运用,于近期完成了2020年度内控制度审计评价,这是公司首次对内控制度进行审计评价,进一步发挥了审计监督作用,促进了公司内控制度建设。
一、高度重视,周密安排
2020年初,公司党委即将内控制度审计评价纳入公司年度重点工作任务。在公司党委的领导下,公司结合上级部门的有关政策制度及内外部环境,编制了《2020年度内控制度审计评价工作方案》,对内控制度审计评价工作进行周密安排,明确先由公司各部门自评,再由内控合规部归口汇总分析,最后由审计部独立、客观地进行专项审计评价的相互协调、相互制衡的工作机制,确保工作目标更明确,组织保障更有力,实施步骤更合理,评价方法更有效,为内控制度审计评价工作的顺利完成提供了行动指南。
二、创新方法,明确分工
公司在不断的实践中,建立了自评与专评相结合、内部与外部相统筹的评价方法。一是开展自主评价。公司各部门从制度的需求分析、架构设计、运行机制、执行情况、实施效果五个方面切入,对制度的完整性、控制方法、需优化流程节点、不相容岗位及职责等方面进行自我评价,侧重于单个制度的微观评价。二是引入中介机构评价。审计部结合外部环境变化、公司内部管理及业务发展需要等情况,对各部门自评结果进行整体分析,并对各部门的制度管理及运行情况进行重点抽查,通过整体分析和抽查自评质量,选聘中介机构对内控制度进行全面审计,通过出具审计报告披露问题与不足,并从制度体系建设的全面性、重要性、制衡性、适应性、成本效益等维度进行专项评价,进一步提高制度审计评价的准确性与全面性。三是进行综合分析评价。公司审计部会同中介机构结合公司实际,从问题的产生背景、认定依据、目前状态等方面进行综合分析。对于可能存在问题的事项,进一步从严格把握审计依据与公司管理现状的匹配性、适应性等角度,先后组织相关部门进行两轮沟通,第一轮是对制度设计的有效性进行沟通,第二轮是对制度执行的落地性进行沟通。确保每个问题事项事实清楚、依据充分、证据确凿。
三、补齐短板,提升认知
公司基本建立了一套设计科学、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为促进各项管理工作实现程序化、规范化、制度化、标准化,也为公司战略有效实施、资源优化配置、企业价值提升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但也存在一些问题。为做好内控制度审计评价的“后半篇文章”,公司对发现的14个问题编制整改清单,下达整改通知,对相关部门提出认真研究整改措施、及时制定整改方案等具体要求,并强调有关部门要举一反三、查缺补漏,加强内控制度建设。同时,公司通过将这次审计评价问题的整改情况纳入公司绩效考核体系,将整改效果与绩效挂钩,确保问题整改的严肃性与有效性。以审计的视角发现问题,以管理的视角解决问题。通过此次内控制度审计评价,“治已病、防未病”的内部审计文化在潜移默化中得到了培育,有的部门在审计评价过程中就对发现的问题立行立改,公司各级管理人员的审计意识也得到进一步增强。
下一步,公司将统筹内外部资源,坚持问题导向,拓展内部审计监督广度,减少内部审计监督盲区,提升审计监督效能,促进公司各项工作的稳健发展与壮大,推动公司治理和国家治理体系建设的有机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