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动态

凝心聚力创新省担风险防控模式 携手共进提升体系风险管理水平

发布时间:2021/02/09

2020年,在新冠疫情冲击叠加宏观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背景下,全国农担体系“上下一体、总分联动”,在保障对受疫情影响较大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不抽贷、不断贷、不压贷的同时,不断创新风险管理手段和模式,充分了发挥政策性农业信贷担保职能作用。为做好体系风控指导与服务工作,国家农担公司深入挖掘提炼各省在风险管理方面的成熟做法和优秀经验,总结了一批有农担体系特色的风险防控模式并印发报告供全体系参考借鉴。

一、加强农担特色产品设计,夯实风险防控基础

一是各省农担加快推动担保产品“标准化”,设定授信标准和最高授信额度,有效防止授信过度。二是通过确定准入清单,可以有效避免项目经理的操作风险。三是明确了银担合作的准入要求、具体审查标准,将农担公司从单个项目中解放出来,从风险的被动承受者变为规则的制定者,把战略主动权掌握在自己手中。

二、围绕项目全流程发力,打造农担特色风控模式

一是在客户准入方面,省级农担公司坚持自主获客,制定符合农业特色的尽调模式、审查要点和风控模型,并契合项目情况进行精准授信已经成精细化风险管理的重要手段。二是在风险审查方面省担公司不断完善决策审批风险管理制度,通过建立分级授权管理审批机制,强化对项目全流程的风险控制。三是反担保创新方面,各省创新开发了“生物活体资产抵押贷款”等符合农业产业特点,并具有一定登记、流转、处置条件的反担保物,直接抓住客户的痛点,有效提高违约成本。四是保后管理方面部分省担公司进一步健全保后管理构架及风险监测制度,成立专业保后管理部门,便于更好更及时地预警和防范项目风险。

三、基于农担政策性定位,构建新型政银担企关系

一是省级农担公司通过设置准入标准,优选业务办理效率高、尽调质量好、服务三农力度大、风险防控严、不良率低的银行合作。二是根据银行的风险控制水平设定不同的合作额度与审查要求,设置“分类管理、动态监管”的互融互信的新型银担合作机制,牢牢把握风控的主动权。三是依托政银担企分险机制,政府、银行和企业深入参与到农担业务的扩展与风险管理中,特别是在审查、保后管理、代偿追偿和联合惩戒等风险管控方面,发挥了重要支撑作用。四是依托农业产业链开展全流程风控,有效降低了单个养殖户信用不足以及挪用资金的风险,将风险关注聚焦于龙头企业后,农担在业务尽调和保后管理方面更容易找到抓手,风险管理成本更低。

四、借力大数据等金融科技,迈进智能风控新阶段

一是以大数据为基础进行客户拓展,充分利用各省在信用村、信用户建设所积累的村民档案,对接农业、政务等第三方数据,建设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基础数据库。二是省担公司利用大数据技术开发了反欺诈模型,对客户进行准入筛查和身份核验,有效提高了自身风险识别和反欺诈能力。三是搭建农担大数据平台,实现对农业经营主体的精准画像、快速批贷。四是大数据技术应用已经成为农村金融风险识别的重大创新,逐步改变了长久以来农村金融机构依赖逐户尽调以及抵质押物进行风险识别、控制的传统模式,省担实践表明,数字化风控赋能不仅扩大了担保服务的覆盖面,还有效提高了农业经营主体信贷的可得性和精准性。 

下一步,国家农担公司将着手建立有农担特色的全面风险管理体系,指导、推动省担公司树立全面风险管理观念、完善风险管理组织架构、建立与金融科技发展相匹配的风险管理制度、提升农担风控人员专业化水平,助推体系数字化转型,进一步加快智慧农担的建设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