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农担体系巡礼:河南省农业信贷担保有限责任公司 推进新型政银担合作助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河南省农业信贷担保有限责任公司
推进新型政银担合作
助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河南省农业信贷担保有限责任公司自组建以来,按照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在筹建省级平台公司的同时,立足政策定位,通过加大与政府、金融机构的合作力度,不断拓展轻架构农业信贷担保体系的业务深度和广度,助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服务河南经济社会发展大局。
一、发挥政策优势,推进新型银担合作
银担合作是做好农业信贷担保工作、推进金融支农最为关键的一环。为筛选优质合作银行,公司出台《合作银行管理办法》,严格设置金融机构准入门槛,对合作银行的准入条件、准入评级、日常管理、年度评价等进行规范。在与银行合作谈判中,始终坚持“风险分担、利率优惠、提高授信”的原则,把提供风险分担、不收或少收保证金、提高放大倍数、控制贷款利率上浮幅度等优惠条件作为银担合作的前提,努力寻找双方合作的最佳契合点。截至目前,省农业信贷担保公司已获得邮储银行、中原银行、中银富登村镇银行9家金融机构授信担保额度近300亿元,并与邮储银行、卢氏农商行等7家银行签订了合作协议,核心内容是合作银行按约定比例分担实质风险,并给予省农业信贷担保公司优先准入、保证金减免、绿色审批通道专设等优惠条件。新型银担合作机制的建立,打破了过去银担合作中银行不分担代偿风险的惯例,大大增强了担保公司的风险对冲和分散能力,更进一步降低了农业经营主体的综合融资成本。
二、加大合作力度,实现风险联防共管
为保证银担合作业务顺利开展,公司不断加大与合作银行合作的广度和深度。一是明确合作办法。为最大限度维护公司利益,防范业务风险,公司制定了与合作银行的《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融资合作协议》、《银行合作操作流程》、《涉农贷款业务合作管理办法》等,为合作业务健康开展提供了制度支撑;二是规范项目管理。为加强合作贷款项目管理,公司出台《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融资业务指引》和《四位一体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业务管理操作指引》,引导合作银行、基层政府及担保机构在项目申报、审查、推荐、审批、放款等环节按照既定流程规范运作,帮助符合扶持条件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及时获得融资服务;三是合力防范风险。为有效规避合作业务的操作风险和合规风险,促进合作双方风险联防和共管,公司与合作银行联合下发《涉农贷款业务监督检查管理办法》,按照“下管一级,监控到底”的原则,就做好涉农合作贷款业务的日常监测、检查、作业质量监督、风险预警、信息通报等进行明确,并着重强调检查形式、检查频次、检查重点和业务考核等核心内容,对提高担保效率、控制担保风险、促进合作贷款业务的健康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
三、围绕业务拓展,着力构建联动支农机制
公司立足政策定位,以业务模式和产品创新为动力,按照“风险分担、合作共赢”的原则,设计推出了“政、银、担、保、投”联动支农机制,形成政府激励引领,银行信贷跟进,投资示范带动,担保、保险护航的合作模式。在担保业务开展过程中,要求县级政府设立风险补偿基金,以县为单位整体推进,并按照约定比例分担风险;同时,利用中原农险贷款保证保险的增信分险功能,进一步分散担保风险。截止目前,公司已与13个省辖市的59个县级政府签订了合作协议,37个县风险补偿金已到账并根据公司制定的《涉农项目申报指引》建立了项目库,公司已经在18个县开展实质性担保业务,针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投放20-200万元以内的担保贷款335笔,贷款规模1.68亿元。“政、银、担、保、投”联动支农机制的建立,进一步吸引、撬动了金融和社会资本,提升了担保公司服务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助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能力,在实践中表现出了良好的可操作性和可持续性,受到了银行、政府、担保、保险、新农主体等各方面的广泛认同。
四、设计政策方案,联合发力助推脱贫攻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