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省动态

全国农担体系巡礼:河南省农业信贷担保有限责任公司 推进新型政银担合作助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发布时间:2018/01/31

河南省农业信贷担保有限责任公司

推进新型政银担合作

助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河南省农业信贷担保有限责任公司自组建以来,按照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在筹建省级平台公司的同时,立足政策定位,通过加大与政府、金融机构的合作力度,不断拓展轻架构农业信贷担保体系的业务深度和广度,助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服务河南经济社会发展大局。

一、发挥政策优势,推进新型银担合作

银担合作是做好农业信贷担保工作、推进金融支农最为关键的一环。为筛选优质合作银行,公司出台《合作银行管理办法》,严格设置金融机构准入门槛,对合作银行的准入条件、准入评级、日常管理、年度评价等进行规范。在与银行合作谈判中,始终坚持“风险分担、利率优惠、提高授信”的原则,把提供风险分担、不收或少收保证金、提高放大倍数、控制贷款利率上浮幅度等优惠条件作为银担合作的前提,努力寻找双方合作的最佳契合点。截至目前,省农业信贷担保公司已获得邮储银行、中原银行、中银富登村镇银行9家金融机构授信担保额度近300亿元,并与邮储银行、卢氏农商行等7家银行签订了合作协议,核心内容是合作银行按约定比例分担实质风险,并给予省农业信贷担保公司优先准入、保证金减免、绿色审批通道专设等优惠条件。新型银担合作机制的建立,打破了过去银担合作中银行不分担代偿风险的惯例,大大增强了担保公司的风险对冲和分散能力,更进一步降低了农业经营主体的综合融资成本。

二、加大合作力度,实现风险联防共管

为保证银担合作业务顺利开展,公司不断加大与合作银行合作的广度和深度。一是明确合作办法。为最大限度维护公司利益,防范业务风险,公司制定了与合作银行的《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融资合作协议》、《银行合作操作流程》、《涉农贷款业务合作管理办法》等,为合作业务健康开展提供了制度支撑;二是规范项目管理。为加强合作贷款项目管理,公司出台《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融资业务指引》和《四位一体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业务管理操作指引》,引导合作银行、基层政府及担保机构在项目申报、审查、推荐、审批、放款等环节按照既定流程规范运作,帮助符合扶持条件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及时获得融资服务;三是合力防范风险。为有效规避合作业务的操作风险和合规风险,促进合作双方风险联防和共管,公司与合作银行联合下发《涉农贷款业务监督检查管理办法》,按照“下管一级,监控到底”的原则,就做好涉农合作贷款业务的日常监测、检查、作业质量监督、风险预警、信息通报等进行明确,并着重强调检查形式、检查频次、检查重点和业务考核等核心内容,对提高担保效率、控制担保风险、促进合作贷款业务的健康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

三、围绕业务拓展,着力构建联动支农机制

公司立足政策定位,以业务模式和产品创新为动力,按照“风险分担、合作共赢”的原则,设计推出了“政、银、担、保、投”联动支农机制,形成政府激励引领,银行信贷跟进,投资示范带动,担保、保险护航的合作模式。在担保业务开展过程中,要求县级政府设立风险补偿基金,以县为单位整体推进,并按照约定比例分担风险;同时,利用中原农险贷款保证保险的增信分险功能,进一步分散担保风险。截止目前,公司已与13个省辖市的59个县级政府签订了合作协议,37个县风险补偿金已到账并根据公司制定的《涉农项目申报指引》建立了项目库,公司已经在18个县开展实质性担保业务,针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投放20-200万元以内的担保贷款335笔,贷款规模1.68亿元。“政、银、担、保、投”联动支农机制的建立,进一步吸引、撬动了金融和社会资本,提升了担保公司服务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助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能力,在实践中表现出了良好的可操作性和可持续性,受到了银行、政府、担保、保险、新农主体等各方面的广泛认同。

四、设计政策方案,联合发力助推脱贫攻坚

为推进扶贫小额信贷政策执行和落实,真正发挥金融扶贫作用,按照省委省政府要求,河南省农信担保公司坚持解放思想、大胆创新,以产业带贫涉农企业、农民合作社为扶持对象,以参与金融扶贫的银行为贷款主体,以信用体系建设为抓手,以政府增信为手段,牵头设计了符合河南省情的“政银联动、风险共担、多方参与、合作共赢”金融助推脱贫攻坚工作方案,并选择我省国家级贫困县卢氏县作为省级金融助推脱贫攻坚试验区先行先试。方案由河南省财政厅、扶贫办、金融办、人行等6部门联合印发,涵盖了贷款对象、资金来源、贷款利率、政府增信、风险分担、信用建设和考评机制等在内的全链条的扶贫政策体系,旨在帮助贫困地区提高信用、发展产业、提升其内生动力和活力。目前,试验区各项工作正稳步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