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农担体系巡礼:山西省农业信贷融资担保有限公司创新业务拓展模式 助力新型主体发展
山西省农业信贷融资担保有限公司
创新业务拓展模式 助力新型主体发展
山西地处黄河中游的黄土高原区,山区面积占全省国土总面积的80%以上,干旱、霜冻等农业自然灾害频繁。特殊的地理气候条件使山西很难成为大宗农产品的生产地,也非粮食主产区。但是,典型的地理环境也造就了以小杂粮、苹果、核桃等为代表的山西特色农业产业体系。
为找到一条能服山西水土,能适山西环境的农业担保发展之路,山西农担公司大胆创新、先行先试,探索发展了以下四种业务模式。
一是“政银担”三位一体模式。该模式以县级政府、银行和担保机构三方为合作实施主体,打造政银担三方为农业新型经营主体“抱团”服务的联动工作机制,推广“低成本、少环节、批量化、可持续”的支农信贷产品。为推动该项工作,在公司的积极争取及多方协调下,省财政厅、金融办、农业厅正联合制定关于开展试点工作的实施意见。目前,公司已选择当地政府积极性较高、农业经济总量较大、新型经营主体较多的太谷(山西“农谷”)、岢岚等县作为首期试点,并与当地县政府和金融机构就该模式达成初步意向,开展了分支机构设立与业务的试点工作。
二是银担合作模式。该模式以基层网点较为完善的农信社和邮储银行为依托,按照“利率优惠、不存保证金、风险分担”的原则,充分发挥其机构、人力、地缘、尽调等优势,对满足公司担保条件的各类农业新型经营主体开展批量化担保业务。目前,公司已与临猗县农商行开展合作,累计为运城地区的300多个农户的功能食品等项目提供融资担保9000多万元。公司与邮储银行也达成意向,并开展了实质性运作。
三是依托龙头企业辐射新型经营主体模式。该模式以具有农业产业特色的龙头企业为依托,为其产业链农户提供融资担保,龙头企业提供反担保并在产销环节控制风险。该模式将生产资料、种植、收储、加工、运输的全过程、全要素串联在一起,实行“龙头企业+农户”资金封闭运行,为我省许多贷款无门的农户找到了一条新的融资渠道。目前公司就我省一家生物有机肥企业的下游6户合作社及60位股东农民的担保贷款进行了研究论证,并达成初步合作意向。
四是再担保业务模式。公司选择农业担保项目较为集中的区域为合作重点,发挥增信功能。目前已累计为晋中、大同两个市级担保机构担保的79户新型主体农业项目提供了再担保共计18460万元。
围绕四种展业模式,公司不断加以实践和完善,农业担保的政策性功能得到较好的发挥。截至3月底,公司累计为431户新型农业适度规模经营主体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提供贷款担保35955万元,已提供担保授信的储备项目达6.5亿元,期末在保余额突破3亿元。业务范围涵盖晋中、大同、吕梁、长治、运城5市的临猗、昔阳、祁县、左权、临县、河曲等20余个县。其中,单户担保规模在200万元以下的种粮大户、家庭农场、农业合作社、社会化服务组织、小微农业企业等新型经营主体担保户数为414户,担保总额为22535万元,户均54.43万元,户数和金额分别占到公司全部业务的96.05%和62.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