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省动态

全国农业信贷担保体系工作动态 (2018年第7期)

发布时间:2018/05/18

江苏省出台贯彻落实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意见。近日,江苏省委召开新闻发布会,对《中共江苏省委江苏省人民政府关于贯彻落实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意见》进行解读。《意见》根据中央确定的“时间表”,从江苏实际出发,提出到2020年,乡村振兴取得实质性进展,制度框架和政策体系基本形成,农村高水平全面实现小康。在财政支农方面,江苏省将不断创新财政支持方式,构建多元投入格局。发挥财政资金杠杆作用,加强“政银担”合作,支持加快全省农业信贷担保体系建设,2018年推进省农担公司分支机构在设区市实现全覆盖。进一步完善农业融资风险补偿政策,着力解决农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

湖南农担提前实现“双过半”。今年以来,湖南农担全面开展“春风行动”业务竞赛活动,精准施策,多管齐下。1-4月完成在保项目2470户,在保余额突破20亿元,提前实现年度目标“4000个项目,40亿元”的项目数和在保额“双过半”。湖南农担公司业务发展呈现四个特点:一是持续放量走高。1-4月新增农业项目1046笔,金额8.51亿元。二是担保结构更加均衡。在保项目中,“双控”范围内项目2423笔,金额16.89亿元,分别达98.1%82.9%。三是业务覆盖范围进一步扩大。“惠农担-特色贷”中支持柑橘、茶叶、蔬菜、珍珠养殖、农田基础设施建设、稻虾种养、药材等项目,实现省内“粮油桔茶蔬猪”六大传统优势农业产业全覆盖。四是农业新产业新业态与新金融融合发展。支持了稻虾生态种养、温泉特色旅游小镇建设、张家界武陵源特色乡村旅游等农业新业态新产业发展。

吉林探索农业综合开发融资新模式。吉林省农担公司与长春市农发办签署业务合作协议,充分发挥政策性农业担保的桥梁作用,将农业担保嵌入农业综合开发一系列运营链条中。一是不断完善政担合作机制。市农发办向省农担公司推荐符合国家和省有关规定、已获得同意建设批复的农业综合开发产业化发展财政补助项目;省农担公司为有贷款需求且符合准入条件的项目单位申请贷款提供便捷、高效的担保服务;双方在各自职能范围内,合力对项目进行监管,确保项目合规建成、补助资金及时支付、贷款如期收回。二是积极创新农发融资模式。引入政策性农业担保为银行分担风险,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增进信用,更好发挥财政资金的杠杆作用以及财政政策与金融政策的协调配合优势,撬动金融资本加大对农业综合开发产业化发展的支持力度,切实减轻项目单位“先建后补”自筹资金的压力。三是稳健提升担保业务规模。根据合作协议,农发项目建设单位获得的财政补助资金将用于归还由省农担公司担保的贷款,以农担公司、农发办、银行三方共同监管作为根本保障,有效形成了资金闭环运作,大大提高了还款来源的可靠性,降低了贷款担保的成本和风险,有利于探索完善“政银担”抱团介入、共同发力的风险防控机制。

广东农担全面启动汕头市农业信贷担保业务,构建互利共赢新型“政银担”合作。近日,广东省农担公司全面启动汕头市农业信贷担保工作,与汕头市政府签订了共建农业信贷担保体系合作框架协议,并为16个业务代办处授牌。根据协议,汕头市政府将与广东省农担公司有效整合各方资源,主动适应农村实际、农业特点、农民需求,探索创新财政和金融协同支农机制,不断深化农村“三农金融”改革发展,支持本地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做大做强,构建互利共赢新型“政银担”合作关系。汕头是2018年第一个与广东省农担公司共建合作关系的地市,也是广东省农担公司按区域在全省首批设立的9个分公司之一,至此,广东省农担公司业务代办处总数已达81个,业务在实现全省全覆盖的基础上,继续向市县纵深发展,累计为全省近千个农业经营主体提供担保服务,放款金额超8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