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聚焦

媒体看农担 ( 2021年3月期)

发布时间:2021/03/21

编者按


传播好声音,凝聚正能量。随着全国农担体系“1+33”“大宣传”格局的逐步建立,农担“好声音”受到各类媒体平台的广泛关注。借助全媒体宣传,农担体系政策性定位和贴农、惠农、支农的有力举措深入人心,为体系发挥作用营造了良好的舆论氛围和社会环境。国家农担公司特开设“媒体看农担”专栏,持续关注新闻媒体对全国农担体系的宣传报道。


国家农担公司与农民日报社签署战略合作协议获主流媒体关注

3月30日,国家农担公司与农民日报社战略合作协议签署仪式在京举行,双方将凝聚共识,在新闻宣传、品牌传播、政策咨询等方面开展全方位合作,共同推动农村金融服务优化创新。该项工作成效获农民日报·中国农网等媒体关注报道。




农民日报社与国家农担公司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见习记者 赵炜


向下滑动查看全文

        本报讯(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见习记者 赵炜)3月30日,农民日报社与国家农业信贷担保联盟有限责任公司(简称“国家农担公司”)战略合作协议签署仪式在京举行,双方将凝聚共识,在新闻宣传、品牌传播、政策咨询等方面开展全方位合作,共同推动农村金融服务优化创新。

  签约仪式前,国家农担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张洪武在农民日报社融媒体中心通过视频现场连线方式,和辽宁、甘肃两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代表了解了农担机构对当地种养户的服务情况。“在辽宁省农担公司新宾办事处帮助下,我们从银行获得200万元贷款,农担公司真是做到了‘因农而生,为农担当’。”辽宁省新宾县香菇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王明芳说,去年该合作社销售额达1400多万元,带动就业900多人。甘肃省榆中县马坡乡的顺旺养殖专业合作社以养殖肉牛和直销鲜牛肉为主。2019年由于扩大生产规模,流动资金紧张,甘肃省农业融资担保有限责任公司及时为合作社提供融资担保贷款200万元,补充了肉牛存栏。“现在,顺旺合作社的肉牛存栏从120头扩大到500头,销售额增长到240万元左右,带动扶贫户208多户,合作社还每年进行分红。”合作社的技术指导员张佳龙说,农担服务不仅解决了合作社因为缺少有效担保抵押物而造成的融资难题,有效助推了合作社的发展壮大,更提升了合作社的带贫益贫能力。

  国家农担公司成立于2016年5月,是经国务院批准同意组建的政策性担保机构,是全国农业信贷担保体系在国家层面的实体机构。国家农担公司通过创新财政资金支农方式,有效化解农业农村发展“融资难”“融资贵”问题。截至2021年2月,33家省级农担公司共设立分支机构1584家,对全国主要农业县的业务覆盖率达到99%以上,累计纳入再担保项目142.8万个,金额4448亿元,政策效能放大了6.92倍,体系综合融资成本仅为6.34%,政策性效果逐步显现,为各地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签约仪式上,双方就历史沿革、主要职责、业务开展等情况作了介绍,并就我国农村金融服务发展现状与潜在痛点交换了意见。农民日报社党委书记、社长、总编辑何兰生表示,今后农民日报将充分总结国家农担公司的实践探索,让金融支农在乡村振兴中发挥出更大的作用。农民日报社副总编辑詹新华,国家农担公司总经理吕恒心代表双方在合作协议上签字。


广东农担“农担贷”创新产品获主流媒体报道

作为广东财政金融协同支农的重要力量,省农担公司携手邮储银行广东省分行积极推广“农担贷”创新产品,为广东徐闻菠萝产业供应充足金融支持,并得到了人民日报、南方+、南方网、南方农村报等主流媒体的报道关注。

报道以徐闻菠萝产业代表人物——“菠萝姐”吴建连的融资发展经历为例,以点带面,详细介绍了省农担公司联合银行机构共同支持徐闻菠萝产业发展的具体举措、创新做法,全面总结了广东六大特色水果品牌打造过程中的“农担经验”。

点击查看原文



吉林农担5周年工作成效获媒体关注

2021年3月11日,吉林省农业融资担保有限公司成立5周年之际,吉林日报、吉林农村报以《砥砺奋进著华章 乘风破浪开新局》为题,整版篇幅介绍公司推动“三农”事业发展进程。

点击查看原文



黑龙江农担提供备春耕生产贷款担保工作获媒体关注

当前正值农业备春耕时节,黑龙江农担公司全力保障生产资金需求,已为全省6.85万户种粮大户提供备春耕生产贷款担保67.7亿元。近日,黑龙江日报等媒体对此进行了关注报道。



扫描二维码 | 关注国家农担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