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选用优质水稻品种,‘耕、种、播、收’全程机械化生产,尽管遭遇高温干旱天气,去年我承包的3200亩水稻还是喜获丰收,平均亩产达680公斤。”在四川省眉山市东坡区太和镇永丰村的高标准农田,种粮大户王元威介绍说。
过去一年,在四川省农业融资担保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四川农担)的支持下,收完水稻,王元威又种上了蔬菜和中药材。9月种萝卜、西葫芦和药材,12月底至次年3月种青菜,4月正好可以赶上新一轮水稻春种。稻菜、稻药轮作效益好,不仅高效利用土地,改善土壤质量,还能提高收入。
近年来,为守护好“天府粮仓”,四川农担立足政策性担保增信助贷职能,围绕粮食生产提供低成本、广覆盖、高效率、可持续的融资担保服务,充分发挥财政金融杠杆作用,解决粮食生产投入资金总量不足的问题,做实助力“川粮”投入、产能、效益提升文章。
持续引入金融活水 把“米袋子”装得更满
670亩地、70万斤粮,广安市华蓥市华龙街道东方村一片“沉睡”的荒地在方智勇的托管下“复苏”了。“田保姆”方智勇是邻水县盛世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2022年初,他把“土地托管+全程社会化服务”模式搬到了华蓥。“村集体公司集中起来的670亩田,有420亩是撂荒地,通过我们的全程托管,平均亩产干稻谷1070斤。”方智勇对东方村新基地的收成还算满意。
但在年初,这可是未知数。一系列托管手续办完已是2月底,田地整治、水稻育苗迫在眉睫。农时不等人,急难时刻,四川农担“春耕贷”帮了大忙。
针对农业经营主体的季节性融资需求,四川农担专项开发了“春耕贷”产品,重点支持粮食稳产增产、大豆和油料生产扩面、农资供应保障。同时,联合合作银行开辟绿色通道,快审快批,全力保障春耕生产。
不到两周,100万元农担贷款到位,农机下地作业,农资采购到位,荒地变了装。撂荒地复耕,“田保姆”代耕代种代收代加工销售,村集体公司、农户、合作社三方受益。“按协议,每亩保底产量800斤,村民和村集体的保底毛收入为1080元,除去合作社的托管费用730元,保底毛收入每亩350元。超过保底部分,再按协议比例进行两次分红。算下来,农民只出土地,每亩得500元纯利润,这已超过自耕自种收入。达标的稻谷,如果交给合作社精深加工销售,每亩还能再增收500—800元。”方智勇算了一笔账。
向土地要效益,方智勇还另有打算。“东方村基地大部分是撂荒地,考虑长远发展,我们利用秋收后农闲时期,积极配合政府抓紧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明年田网、路网、水网改善了,‘粮田’变‘良田’,再轮种油菜、蔬菜,村民们的收益就更高了。”他说。
“种粮不赚钱是土地撂荒的症结之一。要解决粮食安全,必须想办法让种粮人赚钱。”在方智勇看来,在生产端,村集体出面集中土地化零为整,运用以农机、农技等社会化服务为依托的现代化生产方式和全程托管经营方式,农户土地实现规模化经营,成本降低了、效率提高了;在销售端,通过合作社统一品牌、包装销售,附加值提高了、收入增加了。“合作社+村集体+农户”三方利益分配机制贯穿产业链前后端,各方的积极性被充分调动,不仅解决了土地撂荒的问题,也促进了小农户和现代农业的有机衔接。
“让农户多种粮,让农民挑上农业现代化‘金扁担’”是四川农担的夙愿。早在2016年6月,公司在成立之初即推出了全国首个针对种粮农户的政策性涉农信贷担保产品——“惠农担·粮易贷”,实行“零抵押、低利率、快审批、随借随还”政策,切实让种粮农户“贷得到款、贷得起款、贷得简便、贷得灵活”。政策利好点燃农户种粮热情,种粮大户发挥规模经营优势,带动广大小农户多种粮。
从首个担保客户种粮大户黄明水,到职业“田保姆”方智勇,四川农担已累计支持15405个粮食生产经营项目,累计撬动超66亿元金融资本、社会资本投入粮食生产。
精准投放担保资源 让“米袋子”成色更足
2022年5月,位于广汉市金鱼镇的四川金禾隆有限公司农业社会化服务综合体正式投用。“种粮大户在这里可以一站式享受看田选种、育秧、农化、粮食烘干及收购等粮食生产全链条服务。除此之外,我们还提供农技培训、金融等增值服务。”公司负责人赵科军介绍。
然而,由于缺乏有效担保、抵押,预计总投资2000万元的“金禾隆”融资之路一开始走得并不顺畅。2021年8月,四川农担德阳分公司通过现场尽调发现,项目位于广汉市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内,周边有一大批种粮大户、家庭农场聚集,而项目主要服务对象正是粮食种植规模500亩以下的客户,建成投运后将起到很好的联农带农作用。2天后,“金禾隆”第一笔融资到位,300万元的农担贷款不仅加速了综合体的建设,更发挥了政策性农担的“引流”作用。“规模上去了,合作银行才慢慢多了起来。建水稻‘育秧工厂’、购买烘干仓储设备,都需要大量资金,正是有了农担公司的支持,企业后续才少了很多担忧。”赵科军感慨道。
广汉市、三台县、射洪县、富顺县……成立以来,四川农担紧密对接各市(州)农业产业布局,将担保资源重点向产粮大县、粮食生产功能区、优质粮油产业带、国省级农业农科园区、重要农产品生产区、农村融合发展园区等倾斜。截至目前,对76个产粮大县的担保资源投放占到公司担保总额的六成以上,已累计撬动278亿元信贷资金,累计担保额5亿元以上的产粮大县已达20个。
同时,四川农担通过与政府平台、领办企业合作,进一步强化财政金融政策联动,对现代农业园区内农业经营主体投身粮油宜机化改造项目、农机实验基地及综合农事服务中心(粮油加工区)建设项目等给予有力保障,为机械化耕、种、管、收、储,粮食烘干、回收,秸秆收储、还田引入金融“活水”。越来越多像“金禾隆”一样的新型农业项目获得了政策性担保支持,发挥联农带农机制,把农户经营引入了现代农业发展轨道。
甘孜州林丰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是新龙县实施牦牛产业集群建设的核心企业,去年年初,企业急需资金购买农资、农机,建设青贮玉米标准化种植基地。新龙县农牧农村和科技局、四川农担甘孜分公司与农业银行新龙县支行主动上门服务,为企业开通乡村振兴农业产业发展贷款绿色通道。在300万元农担贷款支持下,林丰农业在新龙县流转土地545亩,配套购置了机械化设备,引进节水滴灌等标准化种植技术,成片成带建设粮改饲示范基地,为新龙县牦牛产业提供充足饲料。
粮改饲基地的建设,不仅夯实了产业集群发展的基础,还依托“公司+农户”模式,带领乡亲们走出致富新路。“村民通过土地流转,每亩800元/年,每户每年可获得6000—8000元不等的土地流转费。粗略统计,今年新龙县和平乡和平村两委可组织全村600余人次到基地务工,按每天工资收入180元算,全年全村在基地可实现务工收入10.8万元,户均收入4320元。”林丰公司负责人彭蕾介绍。
聚焦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提升和产业增值增效,近年来,四川农担加大对种养结合循环农业、粮经复合、菜稻轮作等项目,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粮桑套种、橘豆套种等间作套种新模式,以及粮食加工转化、休闲观光农业、农村电商等产业融合项目的担保支持,助力粮食生产提质增效。
着力提升服务效能 让“种粮人”获得感更强
向森林是达州市宣汉县天生镇新芽村家庭农场主,过去一年,在四川农担前期提供的20万元支持下,他扩种了几十亩地,置办了烘干机和一些小型农机。然而,去年夏天,受到高温干旱极端天气影响,自家收成面临难题。“好在我向四川农担成功办理了续贷,将资金投入晚秋生产,实现了‘夏粮损失秋粮补’。”向森林说。
守护粮食安全,靶心不变、工作不松。四川农担始终以解决种粮农业经营主体融资难、融资贵、融资繁问题为导向,强化金融服务,主动提速降费,建立粮食担保绿色通道,执行最低担保费率(粮食生产项目平均担保费率0.48%),推动担保产品精准发力,服务举措不断创新。
——针对“长牙齿”的耕地保护硬要求,将耕地和基本农田、生态保护红线纳入融资担保业务负面清单。同时,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流转撂荒地复垦、村集体经济组织统一复耕、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组织代耕代种,丘陵、山区土地整理和农田水利建设项目开辟绿色融资通道。
——针对粮食产业全链条发展的融资需求,构建“川粮贷”为核心,“种业贷”“春耕贷”“农机贷”“流转贷”等为配套的“天府粮仓贷”产品体系,将与粮食生产经营有关的种业、农田基础设施建设、土地租赁托管、农技农机新技术与社会化服务、仓储物流等纳入支持范围。
——针对种养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小微农企、社会化服务组织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推广“助业贷”,创设“家庭农场直通贷”“创业担保贷”等产品,集中解决10万至300万元的粮油适度规模经营融资担保需求。大力探索“兴村贷”,支持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开展耕地集中托管、发展特色粮油。
(宋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