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专栏

【全国农担体系担保产品(模式)案例展示】“豫建农担贷”探索线上金融产品新模式

发布时间:2023/08/02




编者按

为充分发挥典型示范引领作用,凝聚起推动全国农担体系高质量发展合力,在中国融资担保业协会的指导下,国家农担公司举办了全国农担体系担保产品(模式)案例(2022年)征集活动,现予以集中展示,供体系互学互鉴,共同提升。

本期展示河南农担“豫建农担贷”新型金融服务模式



“豫建农担贷”探索线上金融产品新模式


研发背景



河南农担公司抓住金融科技带来的发展机遇,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要把握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融合发展的契机,以信息化、智能化为杠杆培育新动能”的重要指示精神,按照“条块结合、多途径分险、信息化大数据支撑”的思路,坚持“自建团队、自主研发、自有技术、自创产品”,以金融科技取代人海战术、以信息化技术驱动农业信贷担保工作提质增效,推动担保业务从“劳动密集型”向“数据密集型”和“智力密集型”转变。河南农担公司积极探索适配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的新型金融服务模式,与建设银行河南省分行联合研发“豫建农担贷”线上产品,破解与传统银行合作过程中业务流程长、审批慢等问题,实现担保流程线上化、风控模型精准化、保后动态监测风险预警自动化的全流程线上闭环处理模式,切实解决农业适度规模经营主体融资难、融资慢问题,为乡村振兴注入数字动力和金融活力。

公司客户经理来到新乡一良种站做尽职调查




市场定位及产品模式情况



(一)市场定位

围绕河南特色优势农业产业,立足省内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融资需求,服务对象聚焦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专业大户、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小微农业企业等农业适度规模经营主体和有产业支撑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优先支持县级以上农民合作社示范社、示范家庭农场,适度支持辐射面广、带动力强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业务范围为农业生产及与农业生产经营直接相关的产业融合项目,突出对粮食生产、小麦和花生良种、肉牛奶牛养殖重点产业以及优势特色产业的支持。

临颍一辣椒种植户向豫中第二办事处客户经理介绍辣椒收成

(二)产品模式情况

河南农担公司“十四五”规划战略全面优化升级,实施“以集群业务为导向、以数字化转型为引擎”的差别化竞争策略,将大数据贯穿担保业务全程。“豫建农担贷”线上产品是以银担“互信补位、分险担责”为核心的新型银担合作模式,实现项目申请、风险审查、审批放款到保后管理等全流程全线上运行。

1.银担紧密合作。通过签署银担《互信协议》,联合下发《关于印发“裕农快贷-豫建农担贷”线上产品业务合作方案的通知》《关于“裕农快贷-豫建农担贷”线上产品业务合作方案优化调整的通知》,明确了业务开展核心要素、业务操作流程等,为双方线上业务开展提供详细指南。

2.业务全线上运行。河南农担公司按照“豫建农担贷”业务合作方案要求,定制开发“智慧农担”机构合作端供省建设银行使用,并自动匹配生成农业细分行业尽职调查界面,实现双方实时线上交互项目信息、数据和文书资料等,大大提高了银担合作工作效率和数据质量。截至目前,已为省建设银行141个二级分行开通564个机构合作端账户。同时,该产品实现了线上申请、线上审批、线上签署合同、线上缴费等一站式在线业务办理,客户可在7天24小时在线申请担保贷款,3分钟内完成预授信和“24小时在线”服务。

3.风险防控闭环运作。“豫建农担贷”线上产品主要依托河南农担公司自主开发的大数据管理云平台,按照“一机构一产品一策略”大数据风控思路,将河南农担公司大数据风控前置,开发适配“豫建农担贷”专属风险模型,对业务模式、行业、额度实现大数据风控差异化决策机制,以及实现对项目的实时自动化大数据风控决策和审批额度综合测算,简化了业务流程,提高审批效率,也极大提高了风控防控精准度。截至目前,“豫建农担贷”经大数据风控模型线上审查业务11348笔。

豫西第三办事处客户经理向客户询问玉米收成




业务开展及社会效益



(一)业务开展情况

自2022年3月“豫建农担贷”产品上线以来,已实现担保项目2411笔,担保规模6.08亿元。综合融资成本控制在4.5%以内,覆盖84个农业细分行业,其中小麦种植担保规模1.5亿元,猪、牛、鸡等5个行业担保规模超3000万元。

(二)社会效益

通过“豫建农担贷”线上产品支持的贷款主体,直接带动1.8万农业人口就业,增强县域经济产值17.61亿元,有力推动了农业产业兴旺,激活了乡村振兴的内生动力。

张庄村党支部书记申学风(左)向客户经理介绍肉牛养殖情况



(图文由河南省农业信贷担保有限责任公司提供)



欢迎关注

国家农担联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