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专栏

【全国农担体系担保产品(模式)案例展示】科技赋能点亮福建“政银担”服务新模式

发布时间:2023/09/07




编者按

为充分发挥典型示范引领作用,凝聚起推动全国农担体系高质量发展合力,在中国融资担保业协会的指导下,国家农担公司举办了全国农担体系担保产品(模式)案例(2022年)征集活动,现予以集中展示,供体系互学互鉴,共同提升。

本期展示福建农担“政银担-科特贷”担保产品。



科技赋能点亮福建“政银担”
服务新模式


研发背景



科技特派员制度发源于南平、兴于福建,是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工作时深入总结基层经验、科学深化提升、大力倡导推动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农村工作创新机制。

2019年,习近平总书记在科技特派员制度推行20周年总结会议上作出重要指示:科技特派员制度推行20年来,坚持人才下沉、科技下乡、服务‘三农’,队伍不断壮大,成为党的‘三农’政策的宣传队、农业科技的传播者、科技创新创业的领头羊、乡村脱贫致富的带头人,使广大农民有了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并强调要坚持把科技特派员制度作为科技创新人才服务乡村振兴的重要工作进一步抓实抓好。

2021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考察时再次对科技特派员制度做出重要指示:要很好总结科技特派员制度经验,继续加以完善、巩固、坚持;要深入推进科技特派员制度,让广大科技特派员把论文写在田野大地上。

为积极响应金融创新号召,助力科技特派员制度走向深入,福建农担公司联合南平市科学技术局(以下简称:南平市科技局)、南平市域内各农信系统(以下简称:南平农信系统)共同开发设计出“政银担-科特贷”担保产品。




市场定位及产品模式情况



(一)市场定位

“政银担-科特贷”产品聚焦2017年以来省、市、县科技特派员创办、领办或服务的农业经营主体,联合“政”“银”“担”三方力量,深化资源共享、业务融合与机制创新,共同搭建农业信贷服务“绿色通道”,为科技特派员创办、领办或所服务的农业经营主体提供量身定制、利率优惠的金融服务方案,满足农业经营主体发展的融资需求,缓解农业经营主体产业升级中所面临的无有效抵质押物、贷款成本高等的融资难题,从而实现为农户增信、为银行分险,引导并加大信贷政策对地方农业发展的支持与倾斜力度,助推科技赋能农业提质增效的目的。

(二)产品模式情况

 1、政府部门推荐把关,合作项目风险共担  

合作项目由南平市科技局推荐,由福建农担公司与南平农信系统负责独立风险审查。南平市科技局、南平农信系统、福建农担公司对合作项目的授信风险各自承担担保责任,并由南平市科技局与福建农担公司共同设立风险基金用于风险补偿。

2、统一准入条件,提高评审效率

为配合农业主体抢农时,“银担”双方建立互信机制,统一合作项目准入条件,即在合作对象范围、主营业务、经营年限、信用情况、贷款用途等方面制定了明确的标准,提高担保放款时效性。

3、严控综合融资成本,执行减费让利政策

福建农担公司收取担保费率0.5%/年,南平农信系统向借款人发放的贷款执行优惠利率,原则上借款人综合融资成本不超过5%/年。

4、解决农业融资难题,反担保措施以保证为主

以自然人为借款主体、金额在100(含)万元以下的项目原则上采用信用方式;以企业为借款主体或金额在100万元以上的项目视实际情况追加反担保人。




业务开展情况及社会效益



(一)业务开展情况

“政银担-科特贷”产品于2022年2月正式启动。受到各农业经营主体及金融机构的热情响应,截至目前累计担保项目金额4720万元,平均贷款利率4.8%。扶持经营主体行业涉及粮食种植、茶叶种植加工、渔业生产、生猪养殖等农业重点领域和当地支柱产业。

(二)社会效益

“政银担-科特贷”是“金融+科技”的一次创新尝试,是福建农担公司“政银担”业务合作模式进一步深化的产物,也是为响应科技特派员制度与制度的深入实施、加速推进农业产业转型升级的产物。“政银担-科特贷”产品围绕解决“三农”问题,综合考虑农业经营主体实际需要,坚持“科学是第一生产力”的理念,通过科技特派员制度、农业产业发展、金融服务支撑之间的相互融合,通过政银担密切协作,解决了农业经营主体贷款过程中“无抵押物、找担保人难”的问题,为农业经营主体提供专业技术与配套资金的双重保障,充分发挥了财政资金的杠杆作用,加大力度支持农业产业升级,共同作用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步伐。

    “政银担-科特贷”项目经营主体现场照片




(图文由福建省农业融资担保有限公司提供)



欢迎关注

国家农担联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