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信息月报2023年第6期
市场信息月报
2023年第6期
本期要点
政策要闻方面,中国人民银行、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等五部门联合印发意见助力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意见要求充分发挥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增信作用,推动“银担”线上系统互联互通,提高代偿效率。支持活体畜禽、农业生产设施设备、农业仓单、品种权(证书)、应收账款等担保融资业务通过人民银行征信中心动产融资统一登记公示系统进行登记。农业农村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等四部门联合制定印发我国首部现代设施农业建设规划,明确现代设施农业重点任务。鼓励各类金融机构因地制宜给予设施农业建设信贷支持。发挥全国农业信贷担保体系作用。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等四部门联合发文部署2023年降成本重点工作,提出完善税费优惠政策、提升金融对实体经济服务质效等8个方面22项任务。其中要求继续实施小微企业融资担保降费奖补政策,促进中小微企业融资增量扩面,降低融资担保成本。
宏观经济与金融市场方面,5月,各地区各部门深入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稳增长稳就业稳物价政策效应持续显现,发展质量继续提升,经济运行总体平稳。消费需求继续恢复,市场运行总体平稳,CPI环比下降,同比涨幅略有扩大。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整体下行,国内外工业品市场需求总体偏弱,加之上年同期对比基数较高,PPI环比、同比均继续下降。金融市场方面,M2同比增速放缓。社融增量、新增信贷规模低于市场预期。货币债券市场利率较上月整体下行。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与上月持平。一季度末,全国共有小额贷款公司5801家。贷款余额8722亿元,一季度减少385亿元。
农产品方面,国内稻谷供应充足,大米需求疲软,加工企业采购谨慎,预计稻米价格维持稳中偏弱运行。主产区小麦收获遭遇连阴雨,新麦品质受损,预计新麦价格走势将持续分化,优质优价特征明显。饲用玉米替代增加,饲料消费需求低迷,预计短期内国内玉米价格或将震荡下行。大豆播种面积稳中有增,进口大豆集中到港,豆制品消费进入淡季,预计国产大豆价格稳中偏弱运行。新季棉花产量预减,皮棉销售进度加快,纺织企业订单充足,预计国内棉花价格小幅振荡上涨。食糖库存偏低,夏季消费高峰到来,产需缺口扩大,预计短期国内糖价或继续震荡上行。生猪去产能进程缓慢,市场供应小幅减少,下游消费稳步恢复,预计短期生猪价格或将逐步止跌回升。
农业产业链龙头企业方面,牧原股份力争实现屠宰肉食业务扭亏。新希望5月销售生猪环比减少8.33%。大北农5月生猪销售数量环比减少8.62%。正邦科技5月销售生猪环比减少26.11%。傲农生物拟定增逾17亿解困。
一、政策要闻
(一)五部门发文增强金融服务能力,助力全面推进乡村振兴。6月16日,中国人民银行、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证监会、财政部、农业农村部五部门联合印发《关于金融支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建设农业强国的指导意见》(银发〔2023〕97号),从做好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金融服务、强化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金融支持、加强农业强国金融供给等九个方面提出要求。《指导意见》强调,各金融机构要主动对接粮食生产主体扩大产能、设备改造、技术升级等融资需求,促进粮食稳产增产。加大高标准农田和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信贷投放。加强种业振兴等农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金融支撑,强化农业科技装备和绿色发展融资支持,加大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金融资源投入。鼓励供应链核心企业为上下游企业担保增信,提升链上企业农户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融资可得性等。加大创业担保贷款政策实施力度。《指导意见》提出,支持各地与金融机构共建涉农公用信息数据平台,鼓励金融机构与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合作,开展整村授信、整村担保。鼓励各地完善风险补偿、财政贴息、融资担保等配套政策,与再贷款等货币政策形成合力,支持乡村振兴相关领域贷款发放。充分发挥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增信作用,推动“银担”线上系统互联互通,提高代偿效率。支持活体畜禽、农业生产设施设备、农业仓单、品种权(证书)、应收账款等担保融资业务通过人民银行征信中心动产融资统一登记公示系统进行登记。
(二)我国首部现代设施农业建设规划发布实施,明确现代设施农业重点任务。6月15日,农业农村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自然资源部联合制定印发《全国现代设施农业建设规划(2023—2030年)》。这是我国出台的第一部现代设施农业建设规划,对促进设施农业现代化具有重要指导意义。《规划》明确建设以节能宜机为主的现代设施种植业、以高效集约为主的现代设施畜牧业、以生态健康养殖为主的现代设施渔业、以仓储保鲜和烘干为主的现代物流设施等4方面重点任务;部署实施现代设施农业提升、戈壁盐碱地现代设施种植建设、现代设施集约化育苗(秧)建设、高效节地设施畜牧建设、智能化养殖渔场建设、冷链物流和烘干设施建设六大工程。《规划》提出,到2030年,我国现代设施农业规模将进一步扩大,区域布局更加合理,设施蔬菜产量占比提高到40%,畜牧养殖规模化率达到83%,设施渔业养殖水产品产量占比达到60%,设施农业机械化率与科技进步贡献率分别达到60%和70%。《规划》要求,在不新增隐性债务的前提下,鼓励各类金融机构因地制宜给予设施农业建设信贷支持。发挥全国农业信贷担保体系作用。鼓励有条件的地方探索开展一揽子设施农业综合险。
(三)发改委等四部门部署2023年降成本重点工作,激发企业活力。5月17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人民银行等四部门联合发布《关于做好2023年降成本重点工作的通知》(发改运行〔2023〕645号),提出完善税费优惠政策、提升金融对实体经济服务质效等8个方面22项任务。《通知》明确,完善税费优惠政策,增强税费优惠政策的精准性、针对性。对科技创新、重点产业链等领域,出台针对性减税降费政策。2023年底前,对月销售额10万元以下的小规模纳税人免征增值税。《通知》提出,推动贷款利率稳中有降。持续发挥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改革效能和存款利率市场化调整机制的重要作用,推动经营主体融资成本稳中有降。健全全国一体化融资信用服务平台网络,深化地方征信平台建设,提升征信机构服务能力,扩展中小微企业信用信息共享覆盖面,提高征信供给质量和效率。持续优化应收账款融资服务平台功能。继续实施小微企业融资担保降费奖补政策,促进中小微企业融资增量扩面,降低融资担保成本。
二、宏观经济和金融市场动态
(一) 宏观经济
1.我国经济运行总体延续恢复态势。5月,各地区各部门深入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稳增长稳就业稳物价政策效应持续显现,生产需求逐步恢复,就业和消费价格总体稳定,经济运行保持恢复态势,发展质量继续提升。生产需求主要指标同比增速有所回落,主要由于上年同期基数抬升影响,剔除基数因素影响,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生产供给持续增加,服务业较快增长。5月,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5%,扣除上年同期基数升高的影响,两年平均增速比上月有所加快;受“五一”假期效应带动,接触型服务业增长较快。5月,住宿和餐饮业生产指数同比增长39.5%。消费和投资逐步恢复。5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12.7%,其中餐饮收入增长35.1%。投资规模继续扩大。1-5月份,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4%,其中基础设施投资和制造业投资分别增长7.5%和6%,保持较快增长。外贸韧性继续显现。5月,进出口总额同比增长0.5%。1-5月,我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外贸进出口总额同比增长13.2%,继续保持较快增长。但也要看到,国际环境依然复杂严峻,世界经济增长乏力,国内经济恢复向好,但市场需求仍显不足,一些结构性问题比较突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仍需要加力。
2.5月,消费需求继续恢复,市场运行总体平稳,CPI环比下降,同比涨幅略有扩大。从环比看,CPI下降0.2%,降幅比上月扩大0.1个百分点。其中,受季节性因素影响,食品价格下降0.7%,降幅比上月收窄0.3个百分点。食品中,由于市场供应充足,虾蟹类、鲜菜、猪肉、鸡蛋和鲜果价格分别下降3.5%、3.4%、2.0%、1.6%和0.3%。非食品价格由上月上涨0.1%转为下降0.1%。从同比看,CPI上涨0.2%,涨幅比上月扩大0.1个百分点。其中,食品价格上涨1.0%,涨幅比上月扩大0.6个百分点。食品中,禽肉类、食用油和鲜果价格分别上涨5.6%、3.6%和3.4%,涨幅均有回落;猪肉价格由上月上涨4.0%转为下降3.2%;鲜菜价格下降1.7%。非食品价格由上月上涨0.1%转为持平。
3.5月,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整体下行,国内外工业品市场需求总体偏弱,加之上年同期对比基数较高,PPI环比、同比均继续下降。从环比看,PPI下降0.9%,降幅比上月扩大0.4个百分点。其中,生产资料价格下降1.2%,降幅扩大0.6个百分点;生活资料价格下降0.2%,降幅收窄0.1个百分点。国际原油、主要有色金属价格下行,带动国内相关行业价格下降。从同比看,PPI下降4.6%,降幅比上月扩大1.0个百分点。其中,生产资料价格下降5.9%,降幅扩大1.2个百分点;生活资料价格由上月上涨0.4%转为下降0.1%。调查的40个工业行业大类中,价格下降的有26个,比上月增加3个。主要行业中,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业、煤炭开采和洗选业价格降幅较大。
(二) 金融市场
1.货币金融情况。M2同比增速放缓。5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282.05万亿元,同比增长11.6%,增速比上月末低0.8个百分点,比上年同期高0.5个百分点。狭义货币(M1)余额67.53万亿元,同比增长4.7%,增速比上月末低0.6个百分点,比上年同期高0.1个百分点。流通中货币(M0)余额10.48万亿元,同比增长9.6%。社融增量边际放缓。5月,新增社会融资规模1.56万亿元,比上月多3312亿元,较去年同期少增1.31万亿元,低于市场预期,主要是受主要去年高基数与国内实体经济融资需求偏弱影响。5月末,社会融资规模存量361.42万亿元,同比增长9.5%,较上月末下降0.5个百分点。新增信贷规模低于市场预期。5月,人民币贷款增加1.36万亿元,同比少增5418亿元,环比多增6412亿元,低于市场预期。受去年同期疫情剧烈扰动影响,稳增长政策大幅支撑信贷规模,形成较高基数,导致本月信贷规模同比偏弱。分部门看,新增居民户贷款3672亿元,同比多增784亿元;新增企事业单位贷款8558亿元,同比少增6742亿元。金融机构持续增加对制造业、基础设施等领域的信贷投放,仍为信贷增长的重要支撑。
2.市场利率情况。货币市场利率方面,5月,银行间同业拆借月加权平均利率为1.50%,较上月下行19BP;银行间债券质押式回购月加权平均利率为1.55%,较上月下行22BP。3月存期同业存单发行利率2.32%,较上月下行21BP。债券市场利率方面,1年期国债到期收益率为1.97%,较上月下行17BP;10年期国债到期收益率为2.69%,较上月下行9BP。信贷市场利率方面,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1年期报3.65%、5年期报4.30%,与上月持平。民间借贷利率方面,5月末,温州地区民间融资综合利率为15.96%,较上月上行92BP。温州地区民间借贷服务中心利率、小额贷款公司放款利率、社会直接融资利率分别为18.00%、18.76%、11.65%。
3.小贷行业情况。截至2023年3月末,全国共有小额贷款公司5801家。贷款余额8722亿元,一季度减少385亿元。
三、大宗农产品供需情况
(一)主要粮食
1.国内稻谷供应充足,大米需求疲软,加工企业采购谨慎,预计稻米价格维持稳中偏弱运行。
供需方面,农业农村部农情调度显示,截至5月20日,全国已春播粮食7.6亿亩,完成80.1%,其中早稻播栽已结束,中稻栽插过四成。近期,我国从南向北陆续进入汛期,农业防汛抗旱进入关键阶段。东北地区应加强田间管理,水稻移栽后及时查苗、补苗,辽宁西部等土壤墒情偏差地区注意及时灌溉或抓住有利时机开展人工增雨作业,保障春播作物稳健生长。江南华南早稻区根据秧苗长势做好水肥管理,为抽穗期生长做好准备,并做好病虫害的监测与防治。西南地区抓住降雨有利时机做好库塘蓄水,确保农业生产用水。国家粮油信息中心6月份预计,2023年稻谷播种面积为2934万公顷,同比减少11万公顷,减幅为0.37%;单产水平在上年受旱的基础上有所恢复提高,预计2023年稻谷单产7.131吨/公顷,同比增加51公斤/公顷,增幅0.72%;稻谷产量20922万吨,同比增加72.5万吨,增幅0.4%。
市场方面,5月份,国内稻谷价格大多平稳,各品种走势依质分化。5月底中晚籼稻主流价格2660~2840元/吨,环比上涨0~80元/吨,普优品种价差在140元/吨左右,环比上涨20元/吨;黑龙江圆粒粳稻价格维持最低收购价水平2620元/吨,长粒粳稻3300元/吨,环比持平;江苏普通粳稻收购价格2700~2720元/吨,环比回落80元/吨;安徽普通粳稻收购价格2600~2620元/吨,环比持平。中晚籼优质新稻基层余粮见底,米企补库采购拉动价格上涨,粳稻市场需求相对稳定,价格有所回落。现阶段,各省储备轮换的粮源供应充足,市场需求疲软和保管成本提高导致加工企业采购谨慎。在政策性稻谷拍卖价格支撑下,国内稻谷市场走势平稳,预计后期稻谷价格仍将稳中偏弱运行。
2.主产区小麦收获遭遇连阴雨,新麦品质受损,预计新麦价格走势将持续分化,优质优价特征明显。
供需方面,据国家卫星气象中心监测,截至6月1日,安徽小麦收获超过20%、河南19%、江苏17%。5月底,西北地区东南部、华北南部、黄淮、江汉等地多阴雨天气,其中河南、陕西中南部、江汉中西部等地连续雨日有3~4天,部分麦田出现土壤过湿,较强降水还造成局地小麦倒伏,机收作业受到不利影响、夏收受阻,河南南部局地小麦出现霉变发芽现象。国家粮油信息中心6月份预计,2023年全国小麦播种面积为2363万公顷,同比增加11.2万公顷,增幅0.5%;预计2023年小麦单产为5.861吨/公顷,与上年的5.856吨/公顷相比持平略增;预计小麦产量为13850万吨,同比增加77.7万吨,增幅0.6%。
市场方面,5月底,2022年产河北小麦进厂价2760~2820元/吨,山东小麦进厂价2780~2830元/吨,河南小麦进厂价2780~2800元/吨,安徽小麦进厂均价2790元/吨,江苏小麦进厂均价2800元/吨,月环比均下跌20~100元/吨。具体原因一是新麦由南至北逐渐上市,市场小麦供应量增加。二是上年小麦丰收供应充足,市场供大于求,这部分粮源供给压力仍存。三是各级储备轮出有效供应市场,成交价格月环比走低,对市场情绪影响明显。但河南小麦遭遇“烂场雨”灾害后,市场认为后期符合制粉要求的高质量小麦将会紧缺,并且新麦有后熟期限制,高品质的陈麦更受欢迎,前期积极抛售陈麦的主体预期普遍扭转,部分采取惜售行为,制约小麦跌幅。5月底,新麦上市价格比陈麦低30~70元/吨左右,芽麦价格1400~2000元/吨左右,预计新麦价格走势分化,优质优价特征明显。
3.饲用玉米替代增加,饲料消费需求低迷,预计短期内国内玉米价格或将震荡下行。
供需方面,农业农村部最新农情调度显示,截至5月23日,我国春播粮食已超过九成,玉米、大豆等旱地作物播种进入扫尾阶段。东北地区已春播粮食完成意向面积的91.7%,同比快3.4个百分点,其中春玉米播种基本结束。国家粮油信息中心6月份预计,2023年全国玉米播种面积6.48亿亩,比上年增加195万亩,增幅0.3%;玉米单产433.6公斤/亩,每亩产量比上年增加6.5公斤,增长1%;全国玉米产量28100万吨,比上年增加380万吨,增长1.4%。
市场方面,5月国内玉米现货价格先跌后涨。5月上旬,玉米价格延续下跌趋势,市场预期较为悲观,存粮主体抛售力度加大,但下游采购观望情绪强烈。北方港口部分贸易商控量收购,东北玉米价格承压下行。5月15日,东北三省一区玉米深加工企业平均收购价格2565元/吨,比月初下降72元/吨,同比下降147元/吨。5月下旬,国内期货反弹上行提振玉米市场信心,基层贸易商短期销售节奏放慢,部分库存偏低的企业提价采购。另外,受河南小麦“烂场雨”灾害影响,小麦价格反弹也带动玉米价格走高。5月31日,东北三省一区玉米深加工企业平均收购价格2574元/吨,比中旬低点上涨9元/吨,比月初下降63元/吨,同比下降158元/吨。短期来看,一方面东北玉米渠道库存加速消化和饲料企业存在刚性采购需求支撑玉米价格,另一方面受降雨天气影响,芽麦数量增加且价格相比玉米具有优势,对玉米价格带来利空影响。综合看,预计短期内国内玉米价格或将震荡下行。
(二)重要农产品
1.大豆播种面积稳中有增,进口大豆集中到港,豆制品消费进入淡季,预计国产大豆价格稳中偏弱运行。
供需方面,据农业农村部农情调度,截至5月26日,全国已春播粮食8.1亿亩,预计6月初春播工作基本结束。3月份以来,有关部门出台了一揽子稳定大豆播种面积的政策措施,农民种植意愿明显恢复。黑龙江省农业农村厅表示,全省粮食作物播种(插秧)面积超国家下达任务705.9万亩,其中大豆播种面积超国家下达任务78.8万亩,为全国大豆播种面积实现稳中有增奠定基础。国家粮油信息中心6月份预计,2023年我国大豆播种面积将达到1042万公顷,同比增加1.7%。按照单产趋势测算,全年大豆产量达到2100万吨,同比增长3.5%。
市场方面,近期阿根廷减产,巴西丰产,新季美豆播种顺利,全球大豆供应充足,国际大豆价格受天气影响呈震荡走势。国内方面,5月31日,黑龙江食用大豆收购价格4950~5200元/吨,月环比下跌80~100元/吨。5月中旬黑龙江省启动地方调节储备大豆收购,收购价格受到支撑。短期来看,豆制品进入消费淡季,加上国储拍卖陈豆、进口大豆集中到港,预计国产大豆价格稳中偏弱运行。
2.新季棉花产量预减,皮棉销售进度加快,纺织企业订单充足,预计国内棉花价格小幅振荡上涨。
供需方面,截至5月31日,全国棉花播种工作基本完成,播种进度达99.6%,较去年慢0.1个百分点。其中新疆播种全部完成;黄河流域为99.9%,较去年慢0.1个百分点;长江流域为91.7%,较去年慢4.2个百分点。棉花播种以来,新疆大部气温偏低,出现多场大风、沙尘天气,5月上旬又遇强冷空气寒潮降温,部分棉苗遭受冻害死亡,多次补种、重播,下旬多地出现强对流天气,冰雹、强降水致部分棉花受灾,气象条件总体对棉花出苗及苗期生长不利,棉苗发育迟缓,苗情偏弱,发育期晚于去年一周左右。据国家棉花市场监测系统6月份预测,2023年我国棉花产量为617.9万吨,同比减少54.9万吨,降幅8.17%,期初库存618.2万吨,同比增加89.4万吨,增幅16.91%。
市场方面,5月棉花原料采购活跃,国内棉价有所上涨。截至5月31日,国家棉花价格B指数16320元/吨,较上月上涨554元/吨,郑棉期货主力合约15530元/吨,较上月上涨160元/吨,国际棉花M指数(折1%关税人民币进口成本)16124元/吨,较上月上涨562元/吨,ICE棉花期货主力合约结算价83.48美分/磅,较上月上涨2.68美分/磅;内外棉价差为196元/吨,环比缩小8元/吨。本月国内皮棉销售进度明显加快,截至5月26日,全国销售率为90.2%,同比提高36.1个百分点。纺织企业新增订单增加,内需市场好转。预计近期国内棉花价格小幅振荡上涨。
3.食糖库存偏低,夏季消费高峰到来,产需缺口扩大,预计短期国内糖价或继续震荡上行。
供需方面,5月广西、云南产区降水偏少,进入6月主产区降雨增多,旱情逐步缓解,有利于稳定国内甘蔗生产。据农业农村部6月预测,2023/24年度主产区甘蔗面积保持稳定,甜菜种植面积减少,糖料种植面积持平略减;土壤墒情转好,糖料单产提升,食糖产量预计1000万吨;食糖进口量保持稳定,消费量略增至1570万吨。
市场方面,5月,广西白糖现货成交价格区间为6893~7211元/吨,月末收盘价为7085元/吨,较上月末上涨143元/吨,涨幅2.06%。糖企现货报价大幅上调。截至5月末,广西制糖集团报价区间为7140~7320元/吨,环比上涨60~270元/吨;云南制糖集团报价区间为6970~7010元/吨,环比上涨90~120元/吨;加工糖厂报价区间为7270~7500元/吨,整体报价上调70-270元/吨。随着夏季消费高峰逐渐接近,食糖需求将持续提升,但食糖工业库存下降,国内产需缺口持续扩大,叠加国际糖价偏强影响,配额外食糖进口利润严重倒挂限制进口,预计短期国内糖价或继续震荡上行。
4.生猪去产能进程缓慢,市场供应小幅减少,下游消费稳步恢复,预计短期生猪价格或将逐步止跌回升。
供需方面,5月全国生猪产能继续回调,据农业农村部监测数据,5月末,全国能繁母猪存栏4258万头,环比下降0.6%,同比增长6%,连续5个月回调,是4100万头正常保有量的103.9%,处于生猪产能调控绿色合理区域的上沿。随着前期压栏肥猪逐步出清,全国生猪出栏增速趋缓,短期市场供应过剩压力有所释放。5月份,全国生猪出栏环比增长0.3%,增幅较上月收窄2.8个百分点,同比增长7.2%。
市场方面,5月份,活猪平均价格为14.58元/公斤,环比下降0.36%,同比下降4.71%;猪肉价格为24.37元/公斤,环比下降2.04%,同比下降2.38%。全国仔猪价格为36.57元/公斤,环比下降0.99%,同比上升15.91%。分省区来看,上海活猪价格最高,浙江和广东其次,黑龙江、云南和新疆的价格较低。
生猪养殖亏损持续加深。5月,育肥猪配合饲料价格为3.87元/公斤,与上一个月持平,同比上涨0.17%;玉米价格为2.93元/公斤,环比下降0.34%,同比下降1.32%;豆粕价格为4.51元/公斤,环比上升2.58%,同比下降0.97%。据行业监测统计,截止6月15日,自繁自养标猪(120kg)亏损289元/头,外购仔猪育肥至标猪(120kg)亏损271元/头。
综上,生猪存栏量处于较高水平,母猪存栏量连续5个月小幅下降,去产能进程缓慢且不及预期,大型养殖集团资金链日趋紧张,出栏体重稳步下降。部分中小养殖场户在持续亏损压力下存在压栏惜售情绪,市场供应过度的形势有所改善。整体来看,当前猪粮比价处于二级预警区间,第二批中央冻猪肉储备收储工作或将适时启动,加之猪肉进口量减少,下游餐饮消费逐步释放,预计三季度生猪价格或将逐步止跌回升,但空间有限。
四、农业产业链龙头企业动态
(一)牧原股份力争实现屠宰肉食业务扭亏
近期,牧原股份接受机构调研时表示,截至5月末,公司共投产10家屠宰厂,设计屠宰产能2900万头/年,在建4家屠宰厂。前5个月,公司共屠宰生猪449.1万头。近期单月屠宰量提升至100万头左右,产能利用率已提升到40%左右。2023年,公司屠宰量预计在1200万头-1500万头。随着产能利用率的提升及销售渠道的不断优化,目前公司有1/3的屠宰产品以分割品形式对外销售,公司今年力争实现屠宰肉食业务扭亏。
(二)新希望5月销售生猪环比减少8.33%
6月6日,新希望公布2023年5月生猪销售情况简报。5月公司销售生猪144.28万头,环比变动-8.33%,同比变动37.99%;收入为22.38亿元,环比变动-5.25%,同比变动26.73%;商品猪销售均价14.20元/公斤,环比持平,同比变动-4.12%。公司称,5月新希望生猪从断奶至出栏的成活率为89%,断奶成本390元左右,PSY提升至23左右。新希望今年以来的养殖成本已经从第一季度的平均17.4元/公斤下降至5月份的16.5元/公斤。
(三)大北农5月生猪销售数量环比减少8.62%
6月6日,大北农公布2023年5月份生猪销售情况简报。公司控股及参股公司生猪销售数量当月合计为45.36万头,1-5月累计为238.77万头;销售收入当月合计为7.11亿元,1-5月累计为37.97亿元;公司控股及参股公司商品肥猪当月销售均价为14.03元/公斤。控股公司生猪销售数量为27.21万头,销售收入4.40亿元。其中销售数量环比增长-12.84%,同比增长36.87%;销售收入环比增长-12.00%,同比增长27.91%;商品肥猪出栏均重122.66公斤,销售均价14.11元/公斤。
(四)正邦科技5月销售生猪环比减少26.11%
6月9日,正邦科技公布2023年5月份生猪销售情况简报。5月公司销售生猪41.96万头(其中仔猪23.83万头,商品猪18.13万头),环比下降26.11%,同比下降44.03%;销售收入4.24亿元,环比下降21.39%,同比下降39.35%。商品猪(扣除仔猪后)销售均价13.90元/公斤,较上月上升0.77%;均重122.09公斤/头,较上月上升2.53%。2023年1-5月,公司累计销售生猪271.38万头,同比下降33.72%;累计销售收入25.59亿元,同比下降39.78%。
公司称,5月生猪销售数量及销售收入同比降幅较大,主要是由于公司经营策略调整所致。
(五)傲农生物拟定增逾17亿解困
6月19日,傲农生物发布2022年度向特定对象发行A股股票预案(二次修订稿),根据公告,傲农生物此次向特定对象发行2.61亿股,募集资金总额不超过17.78亿元,其中5.17亿元拟用于补充流动资金,其余部分拟用以饲料、食品项目的建设,以及收购子公司少数股权项目。对于此次定增目的,傲农生物表示,为降低公司流动负债水平,优化财务结构,增强公司抗风险能力和资本实力。为公司饲料及生猪养殖等经营活动的开展提供资金支持,从而进一步加强公司的行业竞争力。

关注我们
扫描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