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学互鉴

市场信息月报2023年第5期

发布时间:2023/05/31


市场信息月报

2023年第5期






本期要点

政策要闻方面,国办出台文件聚焦就业领域重点和难点,强化政策引导,确保就业总体稳定。文件要求落实创业担保贷款及贴息政策,简化担保手续,对符合条件的落实免除反担保要求,健全风险分担机制和呆账核销机制。农业农村部等六部门联合部署加快粮食产地烘干能力建设,鼓励融资担保机构按市场化原则对新型农业服务主体和经营主体投资建设烘干中心(点)提供信贷担保支持。农业农村部启动2023年农业品牌精品培育工作,对纳入精品培育计划的品牌在政策支持、渠道对接、金融扶持、消费促进等方面提供支持。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正式挂牌,统一负责除证券业之外的金融业监管。

宏观经济与金融市场方面,4月,在经济恢复好转、政策效应持续释放、上年同期基数较低等因素共同作用下,国民经济主要指标同比增速回升明显,积极因素累积增多。市场供应总体充足,消费需求逐步恢复,CPI环比下降0.1%,同比上涨0.1%。受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波动、国内外市场需求总体偏弱及上年同期对比基数较高等因素影响,PPI环比下降0.5%,同比下降3.6%。金融市场方面,M2同比增速回落。社融规模继续保持平稳。新增信贷规模季节性回落,信贷结构进一步改善。货币债券市场利率较上月整体下行。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与上月持平。一季度末,全国共有小额贷款公司5801家。贷款余额8722亿元,一季度减少385亿元。 

农产品方面,国内大米消费持续疲软,加工企业开机率维持低位,库存成本上升,预计稻米价格稳中偏弱运行。新麦产量预增,余粮加速出清,市场供给充裕,面粉厂采购积极性不高,预计小麦价格维持弱势运行。饲料和深加工企业亏损严重,叠加小麦、稻谷饲用替代增加,玉米饲料消费需求低迷,预计国内玉米价格弱势运行。东北大豆春播稳步推进,终端需求疲软,进口大豆价格优势明显,预计大豆价格稳中偏弱运行。新棉播种面积大减,下游纺织需求不足,棉花供需格局宽松,预计近期棉价或将持续弱势震荡。新季食糖产量预减,市场供需格局偏紧,下游需求持续旺盛,国内糖价或将维持高位偏强运行。生猪产能依旧偏高,政策性收储提振市场信心,但下游消费恢复不及预期,预计短期生猪价格继续维持底部震荡态势。

农业产业链龙头企业方面,牧原股份一季度亏损11.98亿元。新希望一季度亏损16.86亿元。温氏股份一季度亏损27.49亿元。正虹科技一季度亏损2916.90万元。大北农一季度亏损3.05亿元。正邦科技2022年亏损133.87亿元。傲农生物2022年亏损10.39亿元。





一、政策要闻

(一)国办出台文件强化政策引导,确保就业总体稳定。4月26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优化调整稳就业政策措施全力促发展惠民生的通知》(国办发〔2023〕11号),聚焦就业领域重点和难点,进一步强化政策引导。《通知》从激发活力扩大就业容量、拓宽渠道促进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就业创业、强化帮扶兜牢民生底线、加强组织实施等四方面提出15条具体的稳就业措施,确保就业总体稳定。其中,《通知》要求聚焦高校毕业生、农民工等群体创业需求,支持其创办投资少、风险小的创业项目,从事创意经济、个性化定制化文化业态等特色经营。落实创业担保贷款及贴息政策,简化担保手续,对符合条件的落实免除反担保要求,健全风险分担机制和呆账核销机制。创业担保贷款借款人因自然灾害、重特大突发事件影响流动性遇到暂时困难的,可申请展期还款,期限原则上不超过1年,政策实施期限截至2023年12月31日。

(二)六部门联合部署加快粮食产地烘干能力建设。5月9日,农业农村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自然资源部、生态环境部、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等六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加快粮食产地烘干能力建设的意见》(农机发〔2023〕3号),提出力争通过三年左右时间,补上粮食产地烘干设施装备短板,建成布局合理、体系完善的粮食产地烘干体系,烘干能力基本满足全国粮食产地烘干需求,应急烘干作业能力齐备,粮食产后损失显著下降,粮食产能得到进一步巩固提升。《意见》提出,要坚持市场主导、政府扶持,科学规划、统筹推进,规范引领、科技支撑,绿色发展、保障安全的原则,优化粮食烘干能力布局,推进粮食烘干设施装备规范建设,发展节能高效绿色技术与装备,提高烘干设施装备信息化水平,增强烘干作业服务能力。《意见》要求,各有关部门要加强组织领导,强化政策扶持,完善公共服务。鼓励融资担保机构按市场化原则对新型农业服务主体和经营主体投资建设烘干中心(点)提供信贷担保支持。

(三)农业农村部启动2023年农业品牌精品培育工作。5月17日,农业农村部办公厅印发《关于开展2023年农业品牌精品培育工作的通知》(农办市〔2023〕5号)。《通知》指出,2023年重点培育32个品类的区域公用品牌,包括粮油(大豆、小麦、小米、甘薯、花生、茶油)、果品(梨、葡萄、西甜瓜、蓝莓、火龙果、猕猴桃、芒果、石榴)、蔬菜(葱、山药、白菜、花椒)、畜禽(羊、鸭、禽蛋、蜂产品)、水产(鱼、贝、甲壳、藻)、饮料作物(黑茶、乌龙茶、黄茶、咖啡)、中药材(参、黄芪)等品类。《通知》强调,农业农村部对纳入精品培育计划的品牌将在政策支持、渠道对接、金融扶持、消费促进等方面提供支持。包括用好农业经营主体信贷直通车和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融资项目库两个服务平台,探索与中国农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开展专项合作,构建金融支持农业品牌精品培育的有效模式和长效机制。鼓励政策性、开发性、商业性等各类金融机构创新融资模式,创设专属产品,优化信贷条件,为品牌核心授权使用主体提供精准高效的信贷支持。

(四)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正式挂牌。5月18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正式挂牌,我国金融监管机构改革迈出重要一步。今年3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方案》,其中多项涉及金融监管领域,包括组建中央金融委员会、组建中央金融工作委员会、组建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深化地方金融监管体制改革、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调整为国务院直属机构、统筹推进中国人民银行分支机构改革等。根据改革方案,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在中国银保监会基础上组建,统一负责除证券业之外的金融业监管。






二、宏观经济和金融市场动态

(一)宏观经济。

1.我国经济延续恢复态势,主要指标继续回升。4月,在经济恢复好转、政策效应持续释放、上年同期基数较低等因素共同作用下,国民经济主要指标同比增速回升明显,积极因素累积增多。工业生产平稳增长。4月,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6%,增速比上月加快1.7个百分点;投资规模继续扩大。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4.7%,继续保持平稳增长;接触型、聚集型服务业回升明显。住宿餐饮业、批发零售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等行业的生产指数明显快于全部服务业生产指数,服务需求继续释放;国内需求持续扩大。4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18.4%,比上月加快7.8个百分点,其中餐饮收入增长43.8%;外贸韧性持续显现。4月,我国进出口总额同比增长8.9%,其中出口增长16.8%。1-4月份,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货物进出口总额同比增长16%,快于整体进出口增长。但也要看到,当前国际环境复杂严峻,外部压力依然较大,国内需求不足制约犹存,一些结构性问题仍比较突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仍面临困难和挑战。

2.4月,市场供应总体充足,消费需求逐步恢复,CPI环比下降0.1%,同比上涨0.1%。从环比看,CPI下降0.1%,降幅比上月收窄0.2个百分点。其中,食品价格下降1.0%。鲜菜(-6.1%)和鲜果(-0.7%)大量上市,生猪(-3.8%)产能充足叠加消费淡季影响,价格均有下降;粮食和食用油价格基本平稳。非食品价格上涨0.1%。其中,小长假期间出行需求增加,交通工具租赁费、飞机票、宾馆住宿和旅游价格均有上涨。从同比看,CPI上涨0.1%,涨幅比上月回落0.6个百分点,主要是上年同期对比基数较高。其中,食品价格上涨0.4%。禽肉类、鲜果、食用油和猪肉价格分别上涨6.7%、5.3%、4.8%和4.0%;鲜菜价格下降13.5%。非食品价格上涨0.1%。其中出行类服务恢复较好,飞机票、宾馆住宿、旅游和交通工具租赁费价格涨幅在7.2%—28.7%之间;工业消费品价格下降1.5%,主要由于能源价格回落较多。

3.4月,受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波动、国内外市场需求总体偏弱及上年同期对比基数较高等因素影响,PPI环比下降0.5%,同比下降3.6%。从环比看,PPI由上月持平转为下降0.5%。其中,生产资料价格由上月持平转为下降0.6%;生活资料价格由上月持平转为下降0.3%。从同比看,PPI下降3.6%,降幅比上月扩大1.1个百分点。其中,生产资料价格下降4.7%,降幅扩大1.3个百分点;生活资料价格上涨0.4%,涨幅回落0.5个百分点。同比降幅扩大,主要是由于上年同期石油、黑色金属等行业对比基数走高,以及近期国内外需求偏弱。

(二)金融市场。

1.货币金融情况。M2同比增速回落。4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280.85万亿元,同比增长12.4%,增速比上月末低0.3个百分点,比上年同期高1.9个百分点。狭义货币(M1)余额66.98万亿元,同比增长5.3%,增速比上月末和上年同期均高0.2个百分点。流通中货币(M0)余额10.59万亿元,同比增长10.7%。

2.社融规模继续保持平稳。4月,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为1.22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多2729亿元。政府债净融资和对实体经济发放的人民币贷款仍为拉动社会融资规模增量的主力。4月末社会融资规模存量为359.95万亿元,同比增长10%,与上月持平,继续保持平稳。新增信贷规模季节性回落。4月, 人民币贷款增加7188亿元,同比多增649亿元,但较上月显著回落,信贷投放节奏有所放缓。分部门看,企(事)业单位贷款增加6839亿元,其中,中长期贷款增加6669亿元,表明金融机构持续增加对制造业、基础设施等领域的信贷投放,且结构不断优化;住户贷款减少2411亿元,其中,短期贷款减少1255亿元,中长期贷款减少1156亿元,表明居民消费信心和购房意愿仍需进一步稳固。

3.市场利率情况。货币市场利率方面,4月,银行间同业拆借月加权平均利率为1.69%,较上月下行1BP;银行间债券质押式回购月加权平均利率为1.77%,较上月下行8BP。3月存期同业存单发行利率2.53%,较上月下行2BP。债券市场利率方面,1年期国债到期收益率为2.14%,较上月下行11BP;10年期国债到期收益率为2.79%,较上月下行7BP。信贷市场利率方面,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1年期报3.65%、5年期报4.30%,与上月持平。民间借贷利率方面,4月末,温州地区民间融资综合利率为15.04%,较上月上行9BP。温州地区民间借贷服务中心利率、小额贷款公司放款利率、社会直接融资利率分别为16.34%、16.56%、11.30%。

4.小贷行业情况。截至2023年3月末,全国共有小额贷款公司5801家。贷款余额8722亿元,一季度减少385亿元。





三、大宗农产品供需情况

(一)主要粮食。

1. 国内大米消费持续疲软,加工企业开机率维持低位,库存成本上升,预计稻米价格稳中偏弱运行。

供需方面,农业农村部农情调度显示,截至4月30日,全国已春播粮食3.2亿亩,完成意向面积的33.7%,进度同比快0.4个百分点。分作物看,早稻播栽接近尾声,中稻育秧过八成已栽插6.4%。4月底,华南大部早稻处于分蘖期,部分进入拔节期,海南大部早稻处于孕穗至成熟期。江南早稻处于移栽、返青、分蘖期。东北地区一季稻处于出苗期至三叶期;西南地区一季稻处于三叶至返青期,部分进入分蘖期。国家粮油信息中心5月份预计2023年稻谷播种面积为2934万公顷,同比减少11万公顷,减幅为0.37%;单产水平在上年受旱的基础上有所恢复,预计2023年稻谷单产7.131吨/公顷,同比增加0.051吨/公顷,增幅0.72%;稻谷产量20922万吨,同比增加72.5万吨,增幅0.35%。

市场方面,4月份,国内稻谷价格大多平稳,局部小幅回落。4月底中晚籼稻主流价格2660~2800元/吨;黑龙江圆粒粳稻价格维持最低收购价水平2620元/吨,长粒粳稻3300元/吨;江苏普通粳稻收购价格2780~2800元/吨,环比均持平。安徽普通粳稻收购价格2600~2620元/吨,环比下降60元/吨。2022年安徽产区稻谷质量不如往年,在近期供大于求的市场环境下,价格回落加快。当前,国家最低价收购稻谷及各省储备轮换的粮源供应充足,市场大米需求疲软和仓储保管成本提高导致加工企业采购谨慎,国内稻谷市场交易平缓,价格稳中有降。预计后期稻谷价格仍将稳中偏弱运行。

2.新麦产量预增,余粮加速出清,市场供给充裕,面粉厂采购积极性不高,预计小麦价格维持弱势运行。

供需方面,据全国农业气象站观测,截至4月底,北方大部冬小麦处于拔节孕穗至抽穗开花期,江淮、江汉处于开花期,西南地区大部处于灌浆乳熟期。大部发育期接近常年同期或偏早3~10天。4月30日冬小麦遥感长势监测结果表明,与上年同期相比,冬小麦主产区长势持平、略偏好的比例分别为83.6%、15.0%,冬小麦长势良好,总体略好于上年和常年同期。国家粮油信息中心5月份预计2023年全国小麦播种面积为2363万公顷,同比增加 11.2万公顷,增幅0.5%;预计2023年小麦单产为5.861吨/公顷,较上年持平略增;预计小麦产量为13850万吨,同比增加77.7万吨,增幅0.6%。

市场方面,4月底,河北地区小麦进厂价(国标二等,下同)2850~2860元/吨,山东地区小麦进厂价2840~2870元/吨,河南地区小麦进厂价2820~2850元/吨,安徽地区小麦进厂均价2820元/吨,江苏地区小麦进厂均价2850元/吨,月环比下跌10~50元/吨。具体原因有:一是临近小麦上市,面粉企业整体采购积极性不高,各级储备轮出小麦较多,后续粮源供应能够满足新麦上市前的制粉需求。二是存粮贸易商集中在新麦上市前出售粮源,小麦市场供大于需格局未改。三是国际小麦、玉米价格明显下跌,整体市场预期悲观,带动国内小麦看跌预期。四是目前新麦长势良好,丰产预期强,市场看跌氛围增强。

3.饲料和深加工企业亏损严重,叠加小麦、稻谷饲用替代增加,玉米饲料消费需求低迷,预计国内玉米价格弱势运行。

供需方面,农业农村部最新农情调度显示,截至5月5日,全国已春播粮食3.8亿亩、完成意向面积的38.6%,进度同比快1.1个百分点,北方粮食作物正进入播种高峰。吉林省农情调度信息显示,截至5月3日全省完成玉米播种计划面积的61.6%,同比慢1.4个百分点。国家粮油信息中心5月份预计2023年全国玉米播种面积6.48亿亩,比上年增加195万亩,增幅0.3%;玉米单产433.6公斤/亩,每亩产量比上年增加6.5公斤,增长1%;全国玉米产量28100万吨,比上年增加380万吨,增长1.4%。

市场方面,4月份,国内玉米价格稳中走低。4月28日,东北三省一区玉米深加工企业平均收购价格2627元/吨,月环比下降14元/吨,同比下降53元/吨;华北产区平均收购价2808元/吨,月环比上涨9元/吨,同比下降20元/吨。主要原因有:一是小麦价格持续走低,华北地区小麦玉米价差收窄至50元/吨以内,小麦饲用的性价比凸显,华北地区饲料企业开始采购小麦替代玉米,部分企业替代比例超过50%,并且5月底主产区小麦将从南至北陆续收获上市,短期小麦市场供应充足,间接降低了玉米饲用需求。二是国际玉米价格下跌,带动国内玉米期货连续三个月下降,增加了市场的看空预期。4月28日,大连商品交易所玉米2309合约报收2637元/吨,月环比下降71元/吨。三是下游饲料养殖及淀粉加工均处于亏损状态,企业收购补库积极性不高,需求恢复不及预期。二季度,东北地区农民余粮出售基本结束,需求预计将有所增加,制约玉米价格进一步下跌幅度。

(二)重要农产品。

1.东北大豆春播稳步推进,终端需求疲软,进口大豆价格优势明显,预计大豆价格稳中偏弱运行。

供需方面,据农业农村部农情调度,截至4月30日,全国已春播粮食3.2亿亩,完成意向面积的33.7%,进度同比偏快0.4个百分点。其中春玉米已播过三成,春大豆过一成。黑龙江省农业农村厅称,该省旱田粮食作物已播2901.2万亩,水田已泡田3594.9万亩,春耕生产有序推进。在大豆生产者补贴、轮作补贴、产粮大县奖励和带状复合种植推广等一系列政策刺激下,国家粮油信息中心5月份预计2023年我国大豆播种面积将保持稳中有增的态势,达到1042万公顷,同比增加1.7%,按照趋势单产测算,全年大豆产量达到2100万吨,同比增长3.5%。

市场方面,4月28日,美国CBOT大豆5月合约收盘1419.25美分/蒲式耳,较上月底下跌56.25美分/蒲式耳。巴西大豆集中上市,而国内仓储能力不足,农户卖豆非常积极,打压大豆价格。4月28日,黑龙江食用大豆收购价格5100~5250元/吨,月环比下跌200~250元/吨,国产大豆市场供应充裕,且高质量大豆数量减少,下游收购意愿不强,收购价格持续走低。

2.新棉播种面积大减,下游纺织需求不足,棉花供需格局宽松,预计近期棉价或将持续弱势震荡。

供需方面,2023年度全国植棉面积降幅预计扩大,播种进度较上年推迟。据机构调研,4月份以来,南疆频现大风沙尘天气,北疆多次遇到降雨、降温天气,致使全疆棉花播种进度较上年度推迟10天左右。当前,南疆播种进度虽快于北疆,部分早播棉田已出苗,但部分地区由于土壤板结、地膜及部分小苗受损,需补救和重播。调研结果显示,2023年度全国棉花种植面积预计减少10.3%,该降幅较3月份发布的意向植棉面积调查结果进一步扩大5.4个百分点。据国家棉花市场监测系统5月份预测,2023年我国棉花产量为617万吨,同比减少54.9万吨,降幅8.17%,期初库存618.2万吨,同比增加89.4万吨,增幅16.91%。

市场方面,4月份,国内棉花价格冲高回落,国外棉价持续盘整。截至4月28日,国家棉花价格B指数15766元/吨,较上月上涨472元/吨,郑棉期货主力合约15370元/吨,较上月上涨1050元/吨,国际棉花M指数(折1%关税人民币进口成本)15562元/吨,较上月下跌421元/吨。受今年以来国内棉价走势整体强于国际棉价,及人民币汇率反弹等因素影响,内外棉价差倒挂水平不断回缩,至4月底扭转了长达14个月的内外棉价差倒挂局面。截至5月12日,内外棉价差为661元/吨,较4月中旬上涨1232元/吨。整体来看,待售新棉总量仍然偏高,国内棉花供给充足,加之国内外棉花消费前景不容乐观,预计近期棉价或将持续弱势震荡。

3.新季食糖产量预减,市场供需格局偏紧,下游需求持续旺盛,国内糖价或将维持高位偏强运行。

供需方面,截至4月底,各主产区甜菜糖厂已全部停机,甘蔗糖厂除云南省有3家尚在生产外,其他省(区)糖厂已全部收榨。本制糖期全国共生产食糖896万吨,同比减少39万吨。全国累计销售食糖515万吨,同比增加71万吨;累计销糖率57.4%,同比加快10个百分点。据农业农村部5月预测,受天气、病虫害等综合因素影响,广西等主产省(区)甘蔗糖产量下降,预计2022/23榨季全国食糖产量至900万吨,较上年减少56万吨,较上月预测减少33万吨,年内供需缺口进一步扩大。

市场方面,4月,广西白糖现货成交价区间为6360-6942元/吨,月末收盘价6942元/吨,较上月上涨596元/吨,涨幅9.39%。糖企现货报价大幅上调。截至4月末,广西制糖集团报价区间为7010-7140元/吨,环比上涨580-730元/吨;云南制糖集团报价区间为6880-6910元/吨,环比上涨600-620元/吨;加工糖厂报价区间为7050-7500元/吨,整体报价上调500-800元/吨。近期糖价上涨原因主要有:一是国际糖价连创新高,对国内白糖期价产生共振上涨影响;二是国产糖减产基本落定,在进口糖预期缺位的情况下,市场看涨情绪浓厚,产销进度过快使得糖企惜售心理明显。整体来看,国际糖价持续高位、食糖进口成本高企,市场供需格局偏紧,销售速度加快,下游需求持续旺盛,国内糖价或将继续维持高位偏强运行。

4.生猪产能依旧偏高,政策性收储提振市场信心,但下游消费恢复不及预期,预计短期生猪价格继续维持底部震荡态势。

供需方面,生猪产能有序回调,据农业农村部数据,4月末,全国能繁母猪存栏4284万头,环比下降0.5%,处于产能调控的绿色合理区域上沿。根据中国畜牧业协会定点监测数据,4月二元母猪存栏量环比下滑0.9%。整体来看,从2021年6月开始,行业亏损时长已达15个月,逼近历轮猪周期最大亏损时长,且短期猪价依然处于低位,在全行业持续亏损驱动下,去产能趋势将继续延续。但随着生猪产能持续释放,4月全国生猪出栏环比增长3.1%,同比增长6.7%,市场供给压力依然不减。

市场方面,4月生猪价格持续震荡下跌。活猪价格为14.63元/公斤,环比下降6.83%,同比上升9.20%;猪肉价格为24.87元/公斤,环比下降6.44%,同比上升8.56%。全国仔猪价格为36.94元/公斤,环比下降1.92%,同比上升43.33%。分区域看,上海活猪价格最高,广东和浙江其次,甘肃、海南和新疆的价格较低。所有省(区市)生猪价格都有所下降,其中辽宁、北京和天津的价格下降幅度超过7.5%,上海的价格下降幅度微小。

生猪养殖亏损持续加深。4月玉米价格为2.94元/公斤,环比下降1.64%,同比下降0.06%;豆粕价格为4.40元/公斤,环比下降5.53%,同比下降6.93%;育肥猪配合饲料价格为3.87元/公斤,环比下降1.78%,同比上升0.26%。据行业监测统计,截至5月15日,自繁自养标猪(120kg)亏损为292元/头,外购仔猪育肥至标猪(120kg)亏损203元/头。

综上,国家再度开启政策性收储提振市场信心,屠宰企业开工率和屠宰量稳步上升,下游需求有所好转。但近期能繁母猪和生猪存栏依旧处于高位,加之持续养殖亏损倒逼中小养殖户加快出栏大猪,规模养殖场降重出栏,市场整体供给偏多,加之餐饮和居民消费恢复不及预期,预计短期生猪价格继续维持底部震荡态势。




四、农业产业链龙头企业动态

(一)牧原股份一季度亏损11.98亿元

4月28日,牧原股份披露2023年第一季度报告。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241.98亿元,同比增长32.39%;归母净利润亏损11.98亿元,上年同期亏损51.80亿元;扣非净利润亏损12.52亿元,上年同期亏损52.41亿元;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38.54亿元,上年同期为-5821.30万元;报告期内,牧原股份基本每股收益为-0.22元,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为-1.67%。截至一季度末,公司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为-38.54亿元,同比减少37.96亿元,环比下降170.05亿元;筹资活动现金流净额101.74亿元,较上年一季度末增长19.86亿元;投资活动现金流净额-40.47亿元,上年同期为-59.13亿元。

(二)新希望一季度亏损16.86亿元

4月29日,新希望披露2023年第一季度报告。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339.07亿元,同比增长14.92%;归母净利润亏损16.86亿元,上年同期亏损28.79亿元;扣非净利润亏损17.22亿元,上年同期亏损26.22亿元;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16.84亿元,上年同期为-17.68亿元;报告期内,新希望基本每股收益为-0.38元,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为-11.60%。截至一季度末,公司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为-16.84亿元,同比增加0.84亿元,环比下降72.74亿元;筹资活动现金流净额11.11亿元,较上年一季度末下降33.05亿元,主要原因是公司取得借款净增加额较同期减少及购买少数股权影响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下降所致;投资活动现金流净额-9.53亿元,上年同期为-38.44亿元,主要因为公司猪产业固定资产投入较同期投入减少所致。

(三)温氏股份一季度亏损27.49亿元

4月26日,温氏股份披露2023年第一季度报告。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99.70亿元,同比增长36.92%;归母净利润亏损27.49亿元,上年同期亏损37.63亿元;扣非净利润亏损27.83亿元,上年同期亏损35.98亿元;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5.38亿元,上年同期为-4.07亿元;报告期内,温氏股份基本每股收益为-0.4211元,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为-7.28%。截至2023年一季度末,公司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为-5.38亿元,同比减少1.31亿元,环比下降53.96亿元,主要系支付上年度绩效考核奖金同比增加所致;筹资活动现金流净额21.46亿元,较上年一季度末增长27.06亿元,主要原因是融资额增加所致;投资活动现金流净额-8.11亿元,上年同期为-16.29亿元,主要因为出售金融资产所致。

(四)正虹科技一季度亏损2916.90万元

4月29日,正虹科技披露2023年第一季度报告。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2.89亿元,同比增长31.43%;归母净利润亏损2916.90万元,上年同期亏损4472.87万元;扣非净利润亏损2731.58万元,上年同期亏损4577.54万元;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1117.79万元,上年同期为-2600.17万元;报告期内,正虹科技基本每股收益为-0.1094元,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为-13.57%。截至一季度末,公司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为1117.79万元,同比增加3717.96万元,环比增长5052.44万元,主要系本期净收回货款较上年同期增加所致;筹资活动现金流净额3653.25万元,较上年一季度末增长5812.03万元,主要原因是本期净增加借款较上期增加所致;投资活动现金流净额70.36万元,上年同期为570.90万元,主要因为本期购买固定资产增加所致。

(五)大北农一季度亏损3.05亿元

4月29日,大北农披露2023年第一季度报告。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77.75亿元,同比增长20.36%;归母净利润亏损3.05亿元,上年同期亏损2.33亿元;扣非净利润亏损3.12亿元,上年同期亏损2.72亿元;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10.93亿元,上年同期为-9.50亿元;报告期内,大北农基本每股收益为-0.07元,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为-2.88%。截至一季度末,公司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为-10.93亿元,同比减少1.43亿元,环比下降19.22亿元;筹资活动现金流净额4.97亿元,较上年一季度末下降7.26亿元,主要原因是公司本期偿还融资款等到期债务支付的现金增加所致;投资活动现金流净额-3.37亿元,上年同期为-17.76亿元,主要因为公司本期对外投资减少所致。

(六)正邦科技2022年亏损133.87亿元

4月29日,正邦科技披露2022年年度报告。2022年,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144.15亿元,同比下降69.76%;归母净利润亏损133.87亿元,上年同期亏损188.19亿元;扣非净利润亏损115.43亿元,上年同期亏损180.69亿元;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54.68亿元,上年同期为-22.04亿元;报告期内,正邦科技基本每股收益为-4.2833元,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为-421.47%。截至2022年末,公司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为-54.68亿元,同比减少32.63亿元;筹资活动现金流净额43.94亿元,同比增加110.49亿元;投资活动现金流净额-4.52亿元,上年同期为-10.34亿元。

2022年公司自由现金流为-99.23亿元,上年同期为-122.40亿元。

(七)傲农生物2022年亏损10.39亿元

4月29日,傲农生物披露2022年年度报告。2022年,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216.13亿元,同比增长19.82%;归母净利润亏损10.39亿元,上年同期亏损15.20亿元;扣非净利润亏损9.99亿元,上年同期亏损15.12亿元;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6.64亿元,同比增长26.58%;报告期内,傲农生物基本每股收益为-1.34元,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为-49.79%。

截至2022年末,公司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为6.64亿元,同比增长26.58%,主要系公司各板块销售规模增加,销售收入增加,现金流入增加,应付账款账期延长所致;筹资活动现金流净额12.20亿元,同比下降44.53%,主要原因是公司本期归还银行借款增加所致;投资活动现金流净额-17.03亿元,上年同期为-28.06亿元,主要因为本期公司养殖板块投资缩减,本期工程设备支出和投资支出比上期减少所致。2022年公司自由现金流为-16.51亿元,上年同期为-20.37亿元。


欢迎关注我们

扫描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