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学互鉴

市场信息月报2023年第8期

发布时间:2023/08/31


市场信息月报

2023年第8期






本期要点

政策要闻方面,农业农村部办公厅印发通知,对2023年中国农民丰收节有关工作进行部署。农业农村部、教育部、工业和信息化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等七部门联合印发方案,启动乡村工匠“双百双千”培育工程。财政部、税务总局发布公告,延续执行农户、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融资担保增值税政策至2027年底。农业农村部印发通知,要求积极发挥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社会化服务在农业防灾减灾中的主体支撑和服务保障作用。

宏观经济与金融市场方面,7月份,各地区各部门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加大宏观政策调控力度,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国民经济持续恢复,生产需求基本平稳,就业物价总体稳定,发展质量稳步提升。7月份,居民消费需求持续恢复,CPI环比由降转涨,但受上年同期基数较高影响,同比有所回落。受国内生产供应总体充足、部分行业需求改善及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传导等因素影响,PPI环比、同比降幅均收窄。金融市场方面,M2延续回落趋势。新增社融规模、新增人民币贷款均低于预期。货币市场利率、民间借贷利率较上月整体下行。6月末,全国共有小额贷款公司5688家。贷款余额8270亿元,上半年减少837亿元。

农产品方面,新季早稻陆续上市,市场供应宽松,高温天气影响持续,市场需求不振,预计稻米价格偏弱运行。新季小麦产量略降,库存充裕,预计短期内普麦价格以稳为主,优质麦价格有望继续走强。新季春玉米陆续上市,进口玉米迎来到岸高峰,供需偏紧局面持续缓解,预计短期玉米价格或将高位震荡。国储大豆拍卖增加,市场粮源充足,豆制品需求减少,预计短期大豆价格仍将稳中偏弱运行。棉花主产区出现高温天气,对棉价形成支撑,下游内外需市场未见明显好转,预计短期棉价维持偏强震荡走势。国内食糖供给偏紧,进口量减少,夏季传统消费旺季不及预期,预计短期国内糖价或维持高位震荡走势。生猪产能稳步下降,市场供应仍然过剩,学校开学带动消费需求增加,预计短期猪价或将延续反弹走势,但空间有限。

农业产业链龙头企业方面,牧原股份上半年亏损27.79亿元。新希望7月生猪销售收入同比下降4.98%。正虹科技上半年亏损4918.59万元。  禾丰股份上半年亏损2536.34万元。正邦科技重整草案初步落地。东方金诚再次调低“正邦转债”信用评级。





一、政策要闻

(一)农业农村部部署2023年中国农民丰收节有关工作。8月2日,农业农村部办公厅印发《关于做好2023年中国农民丰收节有关工作的通知》(农办市〔2023〕8号),对2023年中国农民丰收节有关工作进行部署。《通知》明确,2023年中国农民丰收节以“庆丰收 促和美”为主题,围绕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建设农业强国,聚焦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展现三农发展成就,展示农业农村现代化美好前景,弘扬中华优秀传统农耕文化。《通知》要求各地各有关部门围绕培育全国性民俗节日、打造做强乡村产业重要载体、搭建展示农民风采特色平台、用好促进城乡消费有力抓手等4个方面组织开展活动,汇聚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建设农业强国的强大力量。

(二)农业农村部等七部门印发方案启动乡村工匠“双百双千”培育工程。7月31日,农业农村部、教育部、工业和信息化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等七部门联合发布《乡村工匠“双百双千”培育工程实施方案》(农乡振发〔2023〕2号)。方案明确,自2023年起,启动实施乡村工匠“双百双千”培育工程,力争到2025年年底在全国认定百名乡村工匠大师、设立百个大师传习所,认定千名乡村工匠名师、设立千个名师工作室,扶持乡村工匠领办创办特色企业,打造乡村工匠品牌。《方案》提出,支持乡村工匠名师、大师领办创办经营主体,鼓励申报农业农村部组织开展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信贷直通车活动,符合条件的按规定落实创业担保贷款、“富民贷”等各类金融支持政策等。

(三)两部门发布公告延续执行农户、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融资担保增值税政策至2027年底。8月4日,财政部、税务总局发布《关于延续执行农户、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融资担保增值税政策的公告》(财政部 税务总局公告2023年第18号)。公告明确,纳税人为农户、小型企业、微型企业及个体工商户借款、发行债券提供融资担保取得的担保费收入,以及为上述融资担保提供再担保取得的再担保费收入,免征增值税。再担保合同对应多个原担保合同的,原担保合同应全部适用免征增值税政策。否则,再担保合同应按规定缴纳增值税。公告执行至2027年12月31日。

(四)农业农村部印发通知要求积极发挥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社会化服务在农业防灾减灾中的主体支撑和服务保障作用。7月24日,农业农村部办公厅印发《关于发挥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社会化服务作用全力做好农业防灾减灾夺丰收工作的通知》(农办经〔2023〕8号),要求积极发挥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社会化服务在农业防灾减灾中的主体支撑和服务保障作用,千方百计夺取秋粮和全年粮食丰收。《通知》要求,要引导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社会化服务组织进一步增强防灾减灾意识,立足于防、着眼于早,系统谋划防范举措,做好物资储备和充分应对准备。加大“家庭农场随手记”推广使用力度,确保气象灾害预警信息精准直达家庭农场。强化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指导服务体系应急服务能力,积极开展防灾救灾社会化服务。深化社企对接,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供定制化解决方案。要加大“一码通”家庭农场贷推广力度,为家庭农场防灾减灾提供信贷支持等 。






二、宏观经济和金融市场动态

(一)  宏观经济

1.7月份国民经济持续稳定恢复。7月份,各地区各部门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加大宏观政策调控力度,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国民经济持续恢复,生产需求基本平稳,就业物价总体稳定,发展质量稳步提升。工业生产平稳增长。7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7%,环比增长0.01%。1-7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8%。市场销售继续恢复。7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6761亿元,同比增长2.5%,环比下降0.06%。1-7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64348亿元,同比增长7.3%。全国网上零售额83097亿元,同比增长12.5%。其中,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69856亿元,增长10.0%,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为26.4%。固定资产投资规模继续扩大。1-7月份,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3.4%。分领域看,基础设施投资同比增长6.8%,制造业投资增长5.7%,房地产开发投资下降8.5%。7月份,固定资产投资环比下降0.02%。货物进出口同比下降。7月份,货物进出口总额34563亿元,同比下降8.3%。其中,出口下降9.2%;进口下降6.9%,贸易顺差5757亿元。1-7月份,货物进出口总额235521亿元,同比增长0.4%。其中,出口增长1.5%;进口下降1.1%。总的来看,7月份,国民经济持续恢复。但也要看到,世界政治经济形势错综复杂,国内需求仍显不足,经济恢复向好基础仍待加固。

2.7月份,居民消费需求持续恢复,CPI环比由降转涨,但受上年同期基数较高影响,同比有所回落。从环比看,CPI由上月下降0.2%转为上涨0.2%。其中,食品价格下降1.0%,降幅比上月扩大0.5个百分点。食品中,应季果蔬大量上市,鲜果和鲜菜价格分别下降5.1%和1.9%;猪肉价格持平,鸡蛋、食用油、牛羊肉和禽肉类价格下降,降幅在0.4%—1.4%之间。非食品价格由上月下降0.1%转为上涨0.5%,主要受出行类服务价格上涨带动。从同比看,CPI由上月持平转为下降0.3%。同比由平转降,主要是受上年同期对比基数较高影响。其中,食品价格由上月上涨2.3%转为下降1.7%。食品中,猪肉价格下降26.0%,降幅比上月扩大18.8个百分点;鲜菜价格由上月上涨10.8%转为下降1.5%;鸡蛋、牛羊肉和虾蟹类价格降幅在1.5%—4.8%之间,降幅均有扩大;鲜果、薯类和禽肉类价格涨幅在2.2%—8.8%之间,涨幅均有回落。非食品价格由上月下降0.6%转为持平。

3.7月份,受国内生产供应总体充足、部分行业需求改善及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传导等因素影响,PPI环比、同比降幅均收窄。从环比看,PPI下降0.2%,降幅比上月收窄0.6个百分点。其中,生产资料价格下降0.4%,降幅收窄0.7个百分点;生活资料价格由上月下降0.2%转为上涨0.3%。从同比看,PPI下降4.4%,降幅比上月收窄1.0个百分点。其中,生产资料价格下降5.5%,降幅收窄1.3个百分点;生活资料价格下降0.4%,降幅收窄0.1个百分点。

(二)  金融市场

1.货币金融情况。M2延续延续回落趋势。7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285.4万亿元,同比增长10.7%,增速分别比上月末和上年同期低0.6个和1.3个百分点。狭义货币(M1)余额67.72万亿元,同比增长2.3%,增速分别比上月末和上年同期低0.8个和4.4个百分点。流通中货币(M0)余额10.61万亿元,同比增长9.9%。新增社融规模低于预期。7月份,新增社会融资规模5282亿元,同比少增2703亿元,低于市场预期,主要是人民币贷款和股票融资同比少增所致。7月末,社会融资规模存量为365.77万亿元,同比增长8.9%,增速较上月下降0.1个百分点。新增人民币贷款重回低位。7月份,人民币贷款增加3459亿元,同比少增3498亿元,为2009年12月以来新低,远低于市场预期,主要受前期冲量因素和季节性因素影响。分部门看,新增信贷数据继续呈现企业强、居民弱的特征。企(事)业单位贷款增加2378亿元,住户贷款减少2007亿元。

2.市场利率情况。货币市场利率方面,7月,银行间同业拆借月加权平均利率为1.49%,较上月下行8BP;银行间债券质押式回购月加权平均利率为1.53%,较上月下行14BP。3月存期同业存单发行利率2.12%,较上月上行7BP。债券市场利率方面,1年期国债到期收益率为1.81%,较上月下行8BP;10年期国债到期收益率为2.66%,较上月上行2BP。信贷市场利率方面,8月21日,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为:1年期LPR为3.45%,较上月下降10个基点,5年期以上LPR为4.2%,与上月持平。民间借贷利率方面,7月末,温州地区民间融资综合利率为16.67%,较上月上行1.09个百分点。温州地区民间借贷服务中心利率、小额贷款公司放款利率、社会直接融资利率分别为14.60%、21.75%、12.55%。

3.小贷行业情况。截至2023年6月末,全国共有小额贷款公司5688家。贷款余额8270亿元,上半年减少837亿元。







三、大宗农产品供需情况

(一)主要粮食

1. 新季早稻陆续上市,市场供应宽松,高温天气影响持续,市场需求不振,预计稻米价格偏弱运行。

供需方面,农业农村部农情调度显示,截至7月23日,全国早稻收获已过八成,抢收早稻、抢插晚稻的“双抢”作业正在有序推进。早稻收获面积超7100万亩,基本保持稳定,呈增产趋势。东北地区和西南地区大部光温水匹配较好,利于水稻生长发育。受台风“杜苏芮”影响,华南东部、江南东部、淮河流域等地出现暴雨,早稻收获受阻风险高,部分早稻出现倒伏现象。国家粮油信息中心8月份预计,2023年稻谷播种面积为2934万公顷,同比减少11万公顷,减幅为0.37%;单产水平在上年受旱的基础上有所恢复提高,预计2023年稻谷单产7.131吨/公顷,同比增加51公斤/公顷,增幅0.7%;稻谷产量20922万吨,同比增加72.5万吨,增幅0.4%。

市场方面,7月份,国内中晚籼稻价格稳中有落,粳稻价格稳中有涨。7月底中晚籼稻主流价格2780~2810元/吨,环比回落40~90元/吨;黑龙江圆粒粳稻收购价格2780元/吨,环比上涨80元/吨;长粒粳稻3400元/吨,环比上涨100元/吨;江苏普通粳稻收购价格2830~2850元/吨,环比上涨120元/吨;安徽普通粳稻收购价格2660~2680元/吨,环比上涨20元/吨。中晚籼稻供应逐渐充足,米企采购热度逐渐回冷,而基层优质粳稻逐渐见底,拉动价格上涨。整体来看,国家最低价收购稻谷及各省储备轮换的粮源供应充足;下游需求疲软导致加工企业采购谨慎,加之高温天气持续,市场需求不振,预计稻米价格偏弱运行。

2.新季小麦产量略降,库存充裕,预计短期内普麦价格以稳为主,优质麦价格有望继续走强。

供需方面,国家统计局发布夏粮公告,2023年夏粮产量稳中略减,仍处于较高水平,实现了丰收。夏粮播种以来,主产区光热充足,前期条件总体有利于作物生长发育和产量形成,但5月下旬北方麦区出现大范围降雨,严重“烂场雨”天气造成部分地区小麦萌动发芽,夏粮单产下降明显。此外,西南地区冬春连旱,云南、贵州等地夏粮单产有所下降。国家粮油信息中心8月份预计,2023年全国小麦播种面积为2363万公顷,同比增加11.2万公顷,增幅0.5%;预计2023年小麦单产为5.778吨/公顷,同比减少78公斤/公顷,降幅1.3%;预计小麦产量为13654万吨,同比减少118万吨,降幅0.9%。

市场方面,7月小麦市场集中上量,面粉加工、饲料、储备等企业抢抓粮源,建立较高库存后采购积极性减弱,贸易商售粮心态也有所松动,叠加面粉消费不旺,小麦价格进入震荡整理阶段。7月底,华北黄淮主产区普通小麦入厂价格2800~2830元/吨,月环比上涨10~50元/吨。后期来看,预计小麦价格将有所上涨,原因:一是玉米小麦价格仍然倒挂,饲料企业使用小麦替代玉米积极性不减;二是7月底8月初华北地区多涝渍天气,影响小麦储存和流通,用粮企业或提高收购价格以吸引粮源;三是8月中旬学校开学前,面粉经销商备货积极性将有所增加,带动小麦价格上涨。整体来看,我国小麦库存充裕,新季产量略降对小麦市场影响较小,预计短期内普麦价格以稳为主,优质麦价格有望继续走强。

3.新季春玉米陆续上市,进口玉米迎来到岸高峰,供需偏紧局面持续缓解,预计短期玉米价格或将高位震荡。

供需方面,据全国农技推广中心预计,8月初东北、华北、西北地区大部春玉米多处于灌浆至乳熟期,黄淮海等地夏玉米多处于吐丝期至灌浆期,多种病虫害也处于盛发期。其中,玉米南方锈病在黄淮海夏玉米区见病时间早、扩散速度快、发生程度重,粘虫、棉铃虫、甜菜夜蛾等迁飞性害虫在华北、东北局部地区造成高密度集中危害;叶螨、双斑萤叶甲在北方春玉米区局部发生重。8月中、下旬,我国东北、华北等玉米主产区仍有多次过程性降雨,重大病虫害进一步扩散流行、暴发成灾的威胁仍然存在,需提高警惕。国家粮油信息中心8月份预计,2023年全国玉米播种面积6.48亿亩,比上年增加195万亩,增幅0.3%;玉米单产433.6公斤/亩,每亩产量比上年增加6.5公斤,增长1%;全国玉米产量28100万吨,比上年增加380万吨,增长1.4%。

市场方面,7月国内玉米现货价格稳中有涨。东北三省一区玉米深加工企业平均收购价格2634元/吨,月环比持平;华北地区2913元/吨,比月初上涨23元/吨。7月份,华北本地余粮数量继续下降,需要依靠价格吸引东北地区粮源补充,由于前期市场普遍看空,渠道库存偏低,贸易企业挺价意愿增强,而饲料企业存在刚性采购需求,支撑玉米现货价格上涨,但价格涨势较6月份有所放缓。一是当前华北地区玉米已经高出小麦价格100~150元/吨,小麦饲用价值凸显,小麦饲用替代增加制约玉米价格涨幅。二是期货价格下跌,部分削弱贸易商挺价心态,减弱了市场价格上涨动力。7月31日大商所玉米期货主力合约报收2712元/吨,比上旬高点下跌85元/吨。综合来看,短期供需偏紧支撑国内玉米价格偏强运行,但国际玉米价格震荡走低,巴西玉米丰收,三季度将陆续到港,将有效补充国内市场供应,预计玉米价格高位震荡。

(二)重要农产品

1.国储大豆拍卖增加,市场粮源充足,豆制品需求减少,预计短期大豆价格仍将稳中偏弱运行。

供需方面,截至7月底,黑龙江、内蒙古等春作大豆已经处于开花至结荚期。7月下旬东北地区大部水热条件好,利于大豆开花结荚;黑龙江西部和吉林西部降水偏多,部分低洼农田土壤持续过湿。华北、黄淮及西北地区东部降水量普遍有10~100毫米,大部墒情适宜,利于处于需水关键期的大豆作物旺盛生长,山西、河北北部、陕西、甘肃东部等地部分农田缺墒状况也得到缓解。受台风“杜苏芮”残余环流继续北上影响,华北、黄淮、东北地区等地将有强降雨,京津冀、黑吉辽等局部地区有大暴雨,整体天气利于大豆作物生长。预计2023年我国大豆单产将高于上年,总产量2100万吨,同比增长3.5%。

市场方面,7月31日,黑龙江食用大豆收购价格4980~5220元/吨,月环比基本持平,各级储备收购后,国产大豆余粮减少,国储陈豆拍卖成交量增加,市场粮源充足,加上美国天气炒作,进口大豆成本上升,支撑国产大豆价格,受暑期学校放假影响,豆制品需求下降,预计短期内大豆价格仍将稳中偏弱运行。

2.棉花主产区出现高温天气,对棉价形成支撑,下游内外需市场未见明显好转,预计短期棉价维持偏强震荡走势。

供需方面,7月,全国棉花大部处于花铃期,新疆棉区持续高温,棉花发育进程晚于常年;7月末,内地棉区受降雨影响,棉花倒伏、蕾铃脱落不同程度发生,但棉花整体长势好于去年。中国棉花协会调查显示,截至7月31日,27.8%的调查户反映棉花总体苗情较好,较去年低25.7个百分点。其中新疆气温偏高,降水偏少,对棉花花铃生长产生不利影响,发育期较常年推迟10~15天,伏前桃数南北疆均少于常年和去年,全疆仅有4%的调查户认为棉花苗情较好,较去年低63.8个百分点,65.7%的调查户认为苗情较差,较去年高59.1个百分点。国家棉花市场监测系统8月预测,2023年度中国棉花期初库存568万吨,较上期预测值不变,同比增长7.5%;产量592万吨,较上期预测值上调11万吨,同比下降11.9%。

市场方面,7月中旬以来,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释放扩大消费积极信号,提振市场信心。随着储备棉轮出、增发棉花进口滑准税配额政策相继公布,储备棉轮出期间纺织企业竞拍积极,国内棉价偏强震荡为主。截至8月16日,郑州商品交易所棉花期货主力合约结算价为17010元/吨,较7月中旬上涨0.21%;代表内地标准级皮棉市场价格的国家棉花价格B指数为17992元/吨,较7月中旬上涨2.15%。国内部分棉区出现高温天气,天气炒作持续升温,对棉价形成一定支撑,下游内外需市场未见明显好转,预计短期国内棉价偏强震荡。

3.国内食糖供给偏紧,进口量减少,夏季传统消费旺季不及预期,预计短期国内糖价或维持高位震荡走势。

供需方面,受前期南方地区大面积干旱影响,我国广西和云南蔗区整体苗情不及上年,三季度广西气温或将持续偏高。据农业农村部8月预测,2023/24年度主产区甘蔗面积保持稳定,甜菜种植面积减少,糖料种植面积持平略减;土壤墒情转好,糖料单产提升,预计食糖产量1000万吨,同比增长11.6%。目前,国内食糖市场处于纯销糖期。截至7月底,本糖期全国累计生产食糖897万吨,比上个制糖期减少59万吨;全国累计销糖738万吨,比上年同期增加62万吨;累计销糖率82.3%,比上年同期加快11.5个百分点。

市场方面,7月广西白糖现货成交价区间为6999~7094元/吨,月末价格7074元/吨,较上月末上涨102元/吨,涨幅1.44%。糖企现货报价稳中有涨。截至7月末,广西制糖集团报价区间为7100~7380元/吨,除个别糖企报价下调外,环比上涨20~80元/吨;云南制糖集团报价区间为6890~6920元/吨,环比上涨100元/吨;加工糖厂报价区间为7170~7620元/吨,部分环比上涨30~70元/吨。工业库存降至近年低位,产区糖企现货报价稳中有涨,相当坚挺。然而销区港口价格持续倒挂,替代品增多,终端以刚需采购、随采随用为主,现货走量较为平淡,夏季消费旺季启动并不明显。本榨季国内食糖产量下降、进口量减少,市场供应偏紧,加之在中秋、国庆消费拉动下,预计近期国内糖价或以高位震荡运行为主。

4.生猪产能稳步下降,市场供应仍然过剩,学校开学带动消费需求增加,预计短期猪价或将延续反弹走势,但空间有限。

供需方面,7月末全国能繁母猪存栏4271万头,环比下降0.6%,相当于正常保有量的104.8%,于产能调控绿色合理区域的上线,产能依旧较为充裕。中小养殖场户压栏惜售和二次育肥将为后市提供更多大肥猪,市场供应总体充足。

市场方面,7月份,活猪平均价格为14.39元/公斤,环比持平,同比下降35.09%;猪肉价格为23.43元/公斤,环比下降1.37%,同比下降30.11%;仔猪价格为32.03元/公斤,环比下降8.40%,同比下降27.18%。分省区来看,广东活猪价格最高,福建和浙江其次,云南、黑龙江和新疆的价格较低。生猪养殖扭亏为盈。7月份,育肥猪配合饲料价格为3.86元/公斤,环比上升0.47%,同比下降0.45%。截至8月12日,生猪现货交易价格持续上涨到17.1元/公斤。据行业监测统计,自繁自养标猪(120kg)盈利112元/头,外购仔猪育肥至标猪(120kg)盈利63元/头,在经历长达半年的连续亏损后,养殖端终于扭亏为盈。

综上,从供给端看,能繁母猪产能去化仍将继续,部分地区暴雨影响生猪销售。从消费端看,受气温下降、学校开学,以及中秋国庆假日影响,猪肉消费需求有望逐步增加,并带动猪价继续回升。猪肉市场供应阶段性过剩压力有望缓解,预计随着猪价持续反弹,但不具备持续大幅上涨的基础。




四、农业产业链龙头企业动态

(一)牧原股份上半年亏损27.79亿元

8月18日,牧原股份发布的2023年半年度报告显示,上半年,牧原股份实现营业收入518.69亿元,同比增长17.17%;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27.79亿元,上年同期亏损66.84亿元。牧原股份一季度和二季度的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1.98亿元和-15.81亿元。这意味着,牧原股份的亏损不仅延续到了第二季度,且亏损幅度有所扩大。公司表示,目前公司经营性现金流为净流入,资金储备能够满足公司正常经营需求。2023年上半年公司整体授信额度持续提升,贷款成本环比下降。公司采取稳健的资金管理措施,从经营活动、投资活动、融资活动等方面,结合生猪价格、原粮价格等市场因素,规划资金收支,确保现金流安全稳定,保证公司高质量稳定发展。

(二)新希望7月生猪销售收入同比下降4.98%

8月8日,新希望发布最新生猪销售情况简报,7月生猪销售收入为20.59亿元,同比下降4.98%;公司2023年7月销售生猪138.06万头,环比变动9.38%,同比变动46.51%;收入为20.59亿元,环比变动5.37%,同比变动-4.98%;商品猪销售均价14.09元/公斤,环比变动-0.98%,同比变动-33.19%。公司表示,生猪销售量同比上升较大的主要原因是公司生猪产能逐步释放,商品猪销售均价同比下降较大的主要原因是行业周期波动,去年同期猪价上涨较快、基数较高,而今年以来行业产能相对供过于求、本月猪价较低。

(三)正虹科技上半年亏损4918.59万元

8月22日,正虹科技公布2023年半年度报告,报告期营业收入6.10亿元,同比增长22.62%;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4918.59万元;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为-4731.70万元;基本每股收益为-0.1845元。对于亏损原因,正虹科技表示,由于生猪市场行情持续低迷、公司淘汰部分低效能母猪,导致生猪养殖业务亏损。

(四)禾丰股份上半年亏损2536.34万元

8月16日,禾丰股份披露2023年半年度报告。2023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167.08亿元,同比增长21.19%;归母净利润亏损2536.34万元,上年同期盈利4665.02万元;扣非净利润亏损9183.11万元,上年同期盈利4847.73万元;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2.51亿元,上年同期为-2.36亿元;报告期内,禾丰股份基本每股收益为-0.03元,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为-0.35%。

(五)正邦科技重整草案初步落地

8月4日,正邦科技发布多条公告,涉及重整计划(草案)、重整计划(草案)之经营方案等多条公告,涉及公司本次重整计划和未来三年的经营规划。根据重整草案,正邦科技通过资本公积转增股本57亿股股票后,重整投资人合计认购31.5亿股股票,提供资金43.40亿元,用于支付重整费用、共益债务、清偿各类债务以及补充上市公司流动性等;其余25.5亿股用于以股抵债。重整投资人将以现金方式,清偿*ST正邦的员工债权。《重整投资协议》显示,双胞胎(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为本次重整的投资主体,以1.1元/股认购14亿股转增股票,耗资15.4亿元。其余16家重整投资人以1.6元/股价格受让17.5亿股。

(六)东方金诚再次调低“正邦转债”信用评级

8月4日,东方金诚发布评级报告称,将“正邦转债”信用评级由CCC调低至CC。“正邦转债”剩余期限为2.8630Y,发行主体为江西正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主体评级为CC,评级展望维持负面。


关注我们

扫描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