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学互鉴

市场信息月报2023年第9期

发布时间:2023/09/30


市场信息月报

2023年第9期






本期要点

政策要闻方面,中国人民银行、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印发通知部署做好金融支持防汛抗洪救灾和灾后恢复重建工作,其中要求金融机构要积极与全国农业信贷担保体系合作,着力满足农田排水清淤、灾毁田块重建、林木清理等农业生产设施修复资金需求,要求融资担保机构要立足当地,提供有针对性的融资担保产品,鼓励对受灾严重客户降低担保费。财政部修订印发《普惠金融发展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创业担保贷款投放,推动财政支持普惠金融政策加力提质增效。财政部印发通知落实支持中小企业发展各项财税政策。农业农村部公布第一批178个国家现代农业全产业链标准化示范基地创建单位名单。
宏观经济与金融市场方面,8月份,各地区各部门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精准有力实施宏观调控,全力做好稳增长、稳就业、防风险工作,国民经济加快恢复,生产供给稳中有升,市场需求逐步改善,就业物价总体稳定,高质量发展取得新进展。8月份,消费市场继续恢复,供求关系持续改善,CPI环比涨幅略有扩大,同比由降转涨。受部分工业品需求改善、国际原油价格上涨等因素影响,PPI环比由降转涨,同比降幅收窄。金融市场方面,M2同比延续回落。新增社融规模大幅高于市场预期,信贷数据回暖。货币市场利率较上月整体上行,民间借贷利率较上月整体下行。6月末,全国共有小额贷款公司5688家。贷款余额8270亿元,上半年减少837亿元。
农产品方面,新季稻谷生产形势良好,地方储备持续轮出,市场供应宽松,预计短期稻谷价格仍以稳为主。市场小麦供应增加,优质小麦收购难度较大,下游面粉需求回暖,预计小麦价格或将震荡上行。新季玉米丰产预期较强,进口玉米陆续到岸,供给逐步宽松,预计国内玉米价格涨势难以持续,短期或将以稳为主。储备大豆供给充足,下游豆制品需求增加,对市场形成一定支撑,预计短期国产大豆价格平稳运行。新季棉花减产预期较强,下游纺织企业新增订单不足,预计短期国内棉花价格或将出现震荡偏强走势。食糖市场库存偏低,中秋、国庆双节备糖启动,消费需求旺盛,预计短期国内糖价或将维持上涨态势。能繁母猪存栏下降缓慢,市场供应整体充足,中秋国庆双节假期拉动下游消费,短期猪价或出现上涨,但空间有限。农业产业链龙头企业方面,温氏股份上半年亏损46.89亿元。新希望上半年亏损29.83亿元。正邦科技上半年亏损19.94亿元。傲农生物上半年亏损8.09亿元。大北农上半年亏损7.74亿元。大北农担保额度总额占净资产的101.15%。






一、政策要闻

(一)两部门印发通知部署做好金融支持防汛抗洪救灾和灾后恢复重建工作。8月30日,中国人民银行、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印发《关于做好金融支持防汛抗洪救灾和灾后恢复重建工作的通知》(银发〔2023〕170号),从加大重点领域信贷投放、提升灾后恢复重建信贷服务效率、积极发挥保险风险分散功能、多渠道拓展灾后重建资金来源、全面提升灾区金融保障功能等5个方面提出17项具体要求。通知指出,金融机构要积极与全国农业信贷担保体系合作,着力满足农田排水清淤、灾毁田块重建、林木清理等农业生产设施修复资金需求。强化农户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信贷支持,保障补植改种、恢复畜牧水产养殖过程中购买种子(苗)、化肥、农药等农用物资和作业服务等融资需求。加大高标准农田建设支持力度,助力粮食等重要农产品高产稳产。融资担保机构要立足当地,提供有针对性的融资担保产品,鼓励对受灾严重客户降低担保费。
(二)财政部修订印发《普惠金融发展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创业担保贷款投放。9月4日,财政部印发修订后的《普惠金融发展专项资金管理办法》(财金〔2023〕75号),推动财政支持普惠金融政策加力提质增效。《办法》通过提高创业担保贷款额度上限、放宽小微企业贷款申请条件,引入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为创业担保贷款提供担保增信等措施,加大财政支持创业就业力度。在提升政策精准性方面,《办法》将农村金融机构定向费用奖补范围由“所有类型贷款”缩小聚焦为“农户小额信用贷款”,确保普惠金融政策精准滴灌,并将农村商业银行、农村信用社等现行农村金融体系的主力军纳入支持范围,进一步健全农村金融服务体系。
(三)财政部印发通知落实支持中小企业发展各项财税政策。8月20日,财政部发布《关于加强财税支持政策落实促进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的通知》(财预〔2023〕76号),从落实落细减税降费政策、强化财政金融政策协同、发挥财政资金引导作用、落实政府采购、稳岗就业等扶持政策、健全工作机制和管理制度等方面提出多项具体举措,为推动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保障。通知要求发挥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作用,推动政府性融资担保体系建设,优化银担“总对总”批量担保合作模式。推进融资担保业务数据标准化、规范化,强化银担、银企信息共享,引领体系内机构向数字化、智能化转型,提升财政金融服务小微企业质效。
(四)农业农村部公布第一批178个国家现代农业全产业链标准化示范基地创建单位名单。8月23日,农业农村部办公厅印发《关于公布第一批农业高质量发展标准化示范项目(国家现代农业全产业链标准化示范基地)创建单位名单的通知》(农办质〔2023〕16号)。通知公布了第一批178个国家现代农业全产业链标准化示范基地创建单位名单,涉及粮油、蔬菜、水果、畜禽产品、水产品等5大类产品。示范基地采取“基地单位+技术单位+主管单位”联合创建的模式,从构建全产业链标准体系、建立按标生产制度、强化全程质量控制、打造绿色优质农产品精品、发挥示范带动作用等方面,推动提升全产业链标准化水平。通知要求各示范基地创建单位从构建全产业链标准体系、建立按标生产制度、强化全程质量控制、打造绿色优质农产品精品、发挥示范带动作用等方面,扎实做好示范基地创建工作。按照《乡村振兴标准化行动方案》有关部署,农业农村部将在“十四五”期间创建国家现代农业全产业链标准化示范基地300个。





二、宏观经济和金融市场动态

(一) 宏观经济
1.8月份国民经济恢复向好。8月份,各地区各部门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精准有力实施宏观调控,全力做好稳增长、稳就业、防风险工作,国民经济加快恢复,生产供给稳中有升,市场需求逐步改善,就业物价总体稳定,高质量发展取得新进展。工业生产加快。8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4.5%,比上月加快0.8个百分点;环比增长0.50%。1-8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9%。市场销售加快恢复。8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7933亿元,同比增长4.6%,比上月加快2.1个百分点;环比增长0.31%。1-8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7.0%。固定资产投资规模继续扩大。1-8月份,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3.2%,比1-7月份回落0.2个百分点。分领域看,基础设施投资同比增长6.4%,制造业投资增长5.9%,房地产开发投资下降8.8%。8月份,固定资产投资环比增长0.26%。货物进出口同比降幅收窄。8月份,货物进出口总额35887亿元,同比下降2.5%,降幅比上月收窄5.8个百分点。其中,出口下降3.2%,进口下降1.6%。1-8月份,货物进出口总额270833亿元,同比下降0.1%。其中,出口增长0.8%,进口下降1.3%。总的来看,8月份主要指标边际改善,国民经济恢复向好,积极因素累积增多。但也要看到,外部不稳定不确定因素依然较多,国内需求仍显不足,经济恢复向好基础仍需巩固。
2.8月份,消费市场继续恢复,供求关系持续改善,CPI环比涨幅略有扩大,同比由降转涨。从环比看,CPI上涨0.3%,涨幅比上月扩大0.1个百分点。其中,食品价格由上月下降1.0%转为上涨0.5%。食品中,受部分地区极端天气影响调运、养殖户压栏惜售及中央储备猪肉收储支撑市场信心等因素影响,猪肉价格由上月持平转为上涨11.4%;夏季蛋鸡产蛋率下降,加之临近开学及中秋消费需求有所增加,鸡蛋价格由上月下降0.9%转为上涨8.3%;鲜果供给充足,价格下降4.4%,降幅比上月收窄0.7个百分点。非食品价格上涨0.2%,涨幅比上月回落0.3个百分点。从同比看,CPI由上月下降0.3%转为上涨0.1%。其中,食品价格下降1.7%,降幅与上月相同。食品中,猪肉价格下降17.9%,降幅比上月收窄8.1个百分点;鲜菜、牛肉和羊肉价格分别下降3.3%、4.9%和4.6%,降幅均有扩大;薯类、鸡蛋和鲜果价格分别上涨6.5%、3.0%和1.3%。非食品价格由上月持平转为上涨0.5%。
3.8月份,受部分工业品需求改善、国际原油价格上涨等因素影响,PPI环比由降转涨,同比降幅收窄。从环比看,PPI由上月下降0.2%转为上涨0.2%。其中,生产资料价格由上月下降0.4%转为上涨0.3%;生活资料价格上涨0.1%,涨幅比上月回落0.2个百分点。从同比看,PPI下降3.0%,降幅比上月收窄1.4个百分点。其中,生产资料价格下降3.7%,降幅收窄1.8个百分点;生活资料价格下降0.2%,降幅收窄0.2个百分点。主要行业价格降幅均有所收窄。
(二) 金融市场
1.货币金融情况。M2同比延续回落。8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286.93万亿元,同比增长10.6%,增速分别比上月末和上年同期低0.1个和1.6个百分点。狭义货币(M1)余额67.96万亿元,同比增长2.2%,增速分别比上月末和上年同期低0.1个和3.9个百分点。流通中货币(M0)余额10.65万亿元,同比增长9.5%。新增社融规模大幅高于市场预期。8月份,新增社会融资规模3.12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多6316亿元。政府债发行提速,带动新增社融超市场预期。8月末社会融资规模存量为368.61万亿元,同比增长9%,环比回升0.1个百分点。信贷数据回暖。8月份,人民币贷款增加1.36万亿元,同比多增868亿元,数据明显回暖。信贷同比多增主要来自票据融资和居民短贷。
2.市场利率情况。货币市场利率方面,8月,银行间同业拆借月加权平均利率为1.71%,较上月上行23BP;银行间债券质押式回购月加权平均利率为1.76%,较上月上行22BP。3月存期同业存单发行利率2.17%,较上月上行4BP。债券市场利率方面,1年期国债到期收益率为1.94%,较上月上行13BP;10年期国债到期收益率为2.55%,较上月下行11BP。信贷市场利率方面,中国人民银行授权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中心公布,2023年9月20日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为:1年期LPR为3.45%,5年期以上LPR为4.2%,均与上月持平。民间借贷利率方面,8月末,温州地区民间融资综合利率为14.57%,较上月下行2.1个百分点。温州地区民间借贷服务中心利率、小额贷款公司放款利率、社会直接融资利率分别为10.13%、18.74%、11.59%。
3.小贷行业情况。截至2023年6月末,全国共有小额贷款公司5688家。贷款余额8270亿元,上半年减少837亿元。






三、大宗农产品供需情况

(一)主要粮食
1.新季稻谷生产形势良好,地方储备持续轮出,市场供应宽松,预计短期稻谷价格仍以稳为主。
供需方面,据全国农技推广中心预计,截至8月31日,全国水稻病虫害累计发生面积6.8亿亩次,同比增加14.7%。结合当前病虫害发生情况、寄主条件和未来天气条件综合分析,预计下阶段水稻“两迁”害虫、钻蛀性螟虫暴发成灾风险高,台风波及区域水稻细菌性病害扩散流行风险高;重大病虫害发生危害盛期将持续至9月底。气象部门数据显示,8月以来,一季稻和晚稻整体气候条件适宜,长势良好。国家粮油信息中心9月份预计,受中稻面积略有调减影响,2023年稻谷播种面积为2933万公顷,同比减少12万公顷,减幅为0.4%;单产水平在上年受旱的基础上有所恢复提高,预计2023年稻谷单产7.146吨/公顷,同比增加67公斤/公顷,增幅0.7%;稻谷产量20960万吨,同比增加110.6万吨,增幅0.5%,比上月预测增加38万吨。
市场方面,8月份,国内稻谷价格稳中有涨。8月底,主产区中晚籼稻主流收购价2780~2810元/吨,环比持平;黑龙江圆粒粳稻2800元/吨,环比上涨20元/吨,长粒粳稻3500元/吨,环比上涨100元/吨;安徽粳稻2730~2750元/吨,环比上涨70元/吨;江苏粳稻2880~2900元/吨,环比上涨50元/吨;主产区早籼稻主流收购价2760元/吨,环比上涨40元/吨。随着基层优质一季稻和晚稻余粮逐渐见底,学校开学刺激稻米市场需求增加,国内稻谷价格稳中有涨。当前国内新季稻谷生产形势良好,叠加最低收购价稻谷竞价交易持续进行,地方储备持续轮出,国内供应仍然宽松,预计后期国内稻谷价格仍以稳为主。
2.市场小麦供应增加,优质小麦收购难度较大,下游面粉需求回暖,预计小麦价格或将震荡上行。
供需方面,夏粮播种以来,主产区光热充足,前期条件总体有利于作物生长发育和产量形成,但5月下旬北方麦区出现大范围降雨,严重“烂场雨”天气造成部分地区小麦萌动发芽,夏粮单产下降明显。西南地区冬春连旱,云南、贵州等地夏粮单产有所下降。2023年夏收小麦产量13453万吨,同比下降0.9%;播种面积2305.9万公顷,同比增长0.4%;单产5834.3公斤/公顷,同比下降1.3%。国家粮油信息中心9月份预计,2023年全国小麦播种面积为2363万公顷,同比增加11.2万公顷,增幅0.5%;预计2023年小麦单产为5.778吨/公顷,同比减少78公斤/公顷,降幅1.3%;预计小麦产量为13654万吨,同比减少118万吨,降幅0.9%。
市场方面,8月30日,河北石家庄地区普通小麦(国标二等,下同)入厂价格3010元/吨,邯郸3010元/吨,衡水3020元/吨;山东德州3060元/吨,菏泽3030元/吨,济南3030元/吨;河南郑州2960元/吨,新乡3010元/吨,周口3000元/吨;江苏徐州3010元/吨;安徽宿州3010元/吨,月环比上涨200~250元/吨,同比下跌10~100元/吨。在8月份储备轮入接近尾声的情况下,小麦价格依然接连上涨,主产区小麦进厂价格重心上移至3050元/吨。小麦集中收购将进入尾声,且秋粮即将大量上市,贸易商和农户小麦销售积极性较高,市场供应量持续增加。中秋、国庆双节临近,下游面粉需求回暖推动制粉企业开机率上升,预计国内小麦价格稳中上行。
3.新季玉米丰产预期较强,进口玉米陆续到岸,供给逐步宽松,预计国内玉米价格涨势难以持续,短期或将以稳为主。
供需方面,8月,主产区天气条件总体较好,台风带来的强降水有效提高了土壤墒情,对玉米生长起到一定促进作用。9月以来,东北玉米产区大部气温接近常年,降水偏多,墒情较适宜,干旱发生面积小,有利于玉米抽雄吐丝和灌浆乳熟。国家粮油信息中心9月份预计,2023年全国玉米播种面积6.48亿亩,比上年增加195万亩,增幅0.3%;玉米单产433.6公斤/亩,每亩产量比上年增加6.5公斤,增长1%;全国玉米产量28100万吨,比上年增加380万吨,增长1.4%。
市场方面,8月国内玉米现货价格延续上涨势头,且涨幅有所扩大。8月底,东北三省一区玉米深加工企业平均收购价格2687元/吨,月环比上涨40元/吨,涨幅1.5%;华北地区2991元/吨,月环比上涨78元/吨,涨幅2.7%。8月份,随着基层粮源减少,并且前期市场普遍看空,用粮企业库存偏低,市场青黄不接对现货价格形成较强支撑。华北地区深加工企业需要依靠价格吸引东北地区粮源补充,但8月上旬多雨天气影响物流运输,到货偏少推动价格连续上涨。8月下旬,黄淮地区早熟春玉米陆续上市,补充市场供应,市场价格止涨趋稳。9月份开始,部分东北早熟玉米将陆续上市,市场供应逐渐增多。另外,进口巴西玉米陆续到货,到厂价格比当前国产玉米低400元/吨以上,都将削弱后期玉米价格上涨预期,预计国内玉米价格涨势将难以持续,短期或将以稳为主。

(二)重要农产品

1.储备大豆供给充足,下游豆制品需求增加,对市场形成一定支撑,预计短期国产大豆价格平稳运行。

供需方面,截至8月底,黑龙江、内蒙古等春作大豆已经处于结荚、鼓粒期,华北地区大豆进入结荚期。8月下旬东北地区大部温水配合较好、积温充足,气象条件总体利于大豆结荚鼓粒;但黑龙江西部和南部、吉林东部降水偏多,造成部分地区农田土壤湿度较大,局部低洼地块形成农田内涝,不利于作物生长。西北地区、华北、黄淮等地光温水条件对于玉米、大豆等作物生长发育和产量形成有利。预计2023年我国大豆产量将达到2080万吨,比上月预估下调20万吨,主要因黑龙江部分地区持续阴雨,积温不足,影响单产形成,但仍高于上年的2029万吨,再创历史最高纪录。

市场方面,8月31日,黑龙江食用大豆收购价格4980~5200元/吨,与上月底基本持平,部分地区上调20-50元/吨,当前市场库存余豆基本见底,储备大豆轮出成为主要粮源,受拍卖底价支撑,市场价格整体保持稳定,进口大豆成本上涨,对国产大豆价格形成一定支撑,预计新季大豆上市前,国产大豆价格仍将保持平稳运行。

2.新季棉花减产预期较强,下游纺织企业新增订单不足,预计短期国内棉花价格或将出现震荡偏强走势。

供需方面,据国家棉花市场监测系统8月底调查,近期全国天气状况基本正常,棉花长势良好,病虫害发生较轻,长江流域、黄河流域长势好于去年,单产有望增长,新疆棉花长势也好于前期。国家棉花市场监测系统9月预测,2023年度中国棉花期初库存调整为569万吨,同比增长7.6%;产量605万吨,同比下降10.0%,较6月份预估上调13万吨。

市场方面,8月中旬以来,国内秋冬纺织服装需求回暖、新棉抢收预期驱动棉价抬升,随着储备棉陆续轮出、滑准税进口配额下达缓解供应端压力以及下游纺织订单不及预期,国内棉价承压回落。截至8月31日,国家棉花价格B指数18150元/吨,较上月上涨220元/吨。国际棉花M指数(折1%关税人民币进口成本)17191元/吨,较上月上涨337元/吨,内外棉价差为959元/吨,环比缩小117元/吨。9月以来,国内部分地区降雨降温,业内对棉桃吐絮及新棉单产的担忧有所升温,天气因素对供给端的扰动仍将持续。国庆节过后国内将迎来新棉的规模采摘高峰,棉农对新棉收购价预期普遍较高。随着纺织服装进入生产旺季,国内外市场均出现好转迹象,但纺纱生产亏损较为普遍,对棉花采购需求造成压力,预计国内棉价在阶段性承压盘整后,或将呈现偏强震荡走势。

3.食糖市场库存偏低,中秋、国庆双节备糖启动,消费需求旺盛,预计短期国内糖价或将维持上涨态势。

供需方面,前期台风带来的降水缓解了广西、广东、云南等主产区旱情,甘蔗生长总体正常。当前,广西甘蔗整体长势良好,预计9月主产区温度接近常年,降雨量偏多,但甘蔗黑穗病、甘蔗螟虫等病虫发生较为明显,后期需密切关注天气和病虫害影响;甜菜长势总体良好,新年度甜菜糖生产或将在9月中下旬开启。据农业农村部9月预测,2023/24年度主产区甘蔗面积保持稳定,甜菜种植面积减少,糖料种植面积持平略减;土壤墒情转好,糖料单产提升,预计食糖产量1000万吨,同比增长11.6%。

市场方面,截至8月末,国内白糖现货报价涨至榨季新高水平。国内产区制糖集团报价区间为7140~7480元/吨,环比上月上涨13~400元/吨;广西白糖现货成交价区间为7049~7376元/吨,月末价格7376元/吨较上月上涨343元/吨。目前,国内食糖市场处于纯销糖期。截至8月底,本糖期全国累计销糖809万吨,同比增加20万吨;累计销糖率90%,比上年同期加快11.5个百分点。当前白糖库存处于历史低位,传统消费旺季背景下,制糖集团掌握市场主导优势,产销区价格持续倒挂,也难以抑制食糖价格上涨的趋势。下游消费端多采用随行就市的策略进行采购,集团去库存速度加快,预计短期国内糖价或将维持上涨态势。

4.能繁母猪存栏下降缓慢,市场供应整体充足,中秋国庆双节假期拉动下游消费,短期猪价或出现上涨,但空间有限。

供需方面,据农业农村部数据,8月末,全国能繁母猪存栏量为4241万头,环比下降0.7%,为4100万头正常保有量的103.4%。近期中小养殖户普遍看好后市行情,压栏惜售乃至二次育肥开始重现,加之强降雨天气影响运输、冻肉收储启动等因素影响,生猪价格止跌反弹,但仍大幅低于去年同期。行业产能持续向集团规模场集中,导致产能去化速度极为缓慢,市场在经历了7个月的亏损和产能出清后,存栏压力较前期已经有所缓和,但整体仍未摆脱供大于求的局面。

市场方面,8月猪肉集贸市场价为26.51元/公斤,环比涨13.4%,同比跌21.8%;生猪集贸市场价16.97元/公斤,环比涨18.3%,同比跌21.7%;仔猪集贸市场价32.82元/公斤,环比涨2.9%,同比跌26.4%。随着猪价上涨,部分低成本企业进入盈利区间,养殖场亏损局面有所缓和,自繁自养养殖利润均值为182.1元/头;外购仔猪育肥为-11.02元/头。综上,从供给来看,大型龙头企业产能并未明显下降,市场待出栏的标准生猪存栏量充足,加上屠宰企业冻猪肉库存较高,预计四季度市场供应充足。从需求来看,随着北方天气逐渐转凉,加之中秋国庆双节假期对消费提振,年末南方腌肉腊肉制作拉动猪肉消费需求进一步增加,将对短期猪价上涨提供一定支撑。预计四季度生猪价格或将出现季节性上涨,但上行空间有限。





四、农业产业链龙头企业动态

(一)温氏股份上半年亏损46.89亿元
8月31日,温氏股份披露2023年半年度报告。2023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412.00亿元,同比增长30.61%;归母净利润亏损46.89亿元,上年同期亏损35.24亿元;扣非净利润亏损51.28亿元,上年同期亏损38.64亿元;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28.01亿元,同比增长302.24%;报告期内,温氏股份基本每股收益为-0.7187元,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为-12.68%。
(二)新希望上半年亏损29.83亿元
8月31日,新希望披露2023年半年度报告。2023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694.53亿元,同比增长11.43%;归母净利润亏损29.83亿元,上年同期亏损41.40亿元;扣非净利润亏损29.92亿元,上年同期亏损36.80亿元;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19.82亿元,上年同期为-11.34亿元;报告期内,新希望基本每股收益为-0.67元,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为-11.56%。
(三)正邦科技上半年亏损19.94亿元
8月31日,正邦科技披露2023年半年度报告。2023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41.52亿元,同比下降58.80%;归母净利润亏损19.94亿元,上年同期亏损42.86亿元;扣非净利润亏损18.83亿元,上年同期亏损40.09亿元;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2.57亿元,上年同期为-11.98亿元;报告期内,*ST正邦基本每股收益为-0.6019元。
(四)傲农生物上半年亏损8.09亿元
8月31日,傲农生物披露2023年半年度报告。2023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100.67亿元,同比增长14.17%;归母净利润亏损8.09亿元,上年同期亏损6.77亿元;扣非净利润亏损9.04亿元,上年同期亏损7.04亿元;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3.61亿元,上年同期为-1.86亿元;报告期内,傲农生物基本每股收益为-0.93元,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为-40.31%。
(五)大北农上半年亏损7.74亿元
8月31日,大北农披露2023年半年度报告。2023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156.67亿元,同比增长16.97%;归母净利润亏损7.74亿元,上年同期亏损5.11亿元;扣非净利润亏损7.51亿元,上年同期亏损5.68亿元;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6.56亿元,上年同期为-6.48亿元;报告期内,大北农基本每股收益为-0.19元,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为-7.47%。
(六)大北农担保额度总额占净资产的101.15%
8月31日,大北农发布公告称,截至本公告披露日,公司及控股子公司的担保额度总金额为约181.07亿元(含公司及控股子公司之间互相担保额度不超过160亿元),占公司最近一期经审计净资产的168.39%。公司及控股子公司的实际担保余额约为125.52亿元,其中公司及其控股子公司对合并报表外单位实际担保余额约为16.75亿元(其中关联参股公司担保余额为约13.99亿元),占公司最近一期经审计净资产的15.57%,对合并报表内单位实际担保余额为约108.77亿元,占公司最近一期经审计净资产的101.15%。


关注我们

扫描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