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信息月报2024年第6期
市场信息月报
2024年第6期
本期要点
政策要闻方面,《求是》杂志发表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文章《开创我国高质量发展新局面》,为各地区走出高质量发展之路提供根本遵循。习近平总书记对防汛抗旱工作作出重要指示,要求全力应对灾情,做好防汛抗旱抢险救灾各项工作,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大局稳定。财政部、应急管理部紧急预拨3.46亿元中央自然灾害救灾资金,支持地方做好防汛抗旱及地质灾害救灾工作。财政部下达4.43亿元农业生产防灾救灾资金,支持黄淮海等地抗旱保夏播,助力夯实秋粮丰产基础。农业农村部、财政部印发《2024—2026年农机购置与应用补贴实施意见》,推动农业机械化全程全面高质量发展。
宏观经济与金融市场方面,5月份,国民经济延续回升向好态势,运行总体平稳。消费市场运行总体平稳,全国CPI环比下降、同比上涨,扣除食品和能源价格的核心CPI同比继续保持温和上涨。受部分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上行及国内工业品市场供需关系改善等因素影响,全国PPI环比由降转涨,同比降幅收窄。金融市场方面,M2同比增长,社会融资规模存量同比增长,新增贷款同比少增。货币市场利率、债券市场利率环比下行,民间借贷利率较上月上行。
农产品方面,地方储备稻谷持续轮出,终端消费依旧疲软,市场供大于求,预计稻米价格稳中偏弱运行。新麦大面积上市,中储粮收储提升市场信心,预计短期小麦价格或将稳中偏强运行。玉米供给减少,市场有效需求不足,预计短期玉米价格或将出现震荡偏强走势。基层余豆逐渐见底,下游购销清淡,预计国产大豆价格或将维持平稳运行态势。棉花市场供应相对宽松,下游纺织市场进入淡季,预计国内棉花价格延续低位震荡走势。新季食糖恢复性增产,进口量大增,夏季消费旺季不旺,市场阶段性供给充足,预计国内糖价震荡偏弱运行。生猪产能调减效果显现,下游消费持续恢复,供应压力缓解,预计生猪价格或将延续稳中偏强走势。
农业产业链龙头企业方面,正邦科技重整成功,生产逐步恢复。天邦食品披露重大诉讼及累计新增诉讼、仲裁事项。傲农生物涉诉金额高达50.28亿。
一、政策要闻
(一)《求是》杂志发表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文章《开创我国高质量发展新局面》,为各地区走出高质量发展之路提供根本遵循。
6月16日,《求是》杂志发表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文章《开创我国高质量发展新局面》,为习近平总书记2017年10月至2024年3月期间有关重要论述的节录。文章指出,高质量发展是“十四五”乃至更长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主题,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战略基点;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文章要求,各地区要结合实际情况,因地制宜、扬长补短,走出适合本地区实际的高质量发展之路,把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推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统筹推进深层次改革和高水平开放、统筹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等战略任务落实到位,完善推动高质量发展的考核评价体系,为推动高质量发展打牢基础。
(二)习近平总书记对防汛抗旱工作作出重要指示,要求全力应对灾情,做好防汛抗旱抢险救灾各项工作,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大局稳定。
6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对防汛抗旱工作作出重要指示,指出近期南方多地持续出现强降雨,广东、福建等地发生洪涝和地质灾害,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北方部分地区旱情发展迅速,南涝北旱特征明显;要求要全力应对灾情,千方百计搜救失联被困人员,妥善安置受灾群众,保障正常生产生活秩序,最大限度降低灾害损失。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随着我国全面进入主汛期,防汛形势日趋严峻,各地区和有关部门要进一步强化风险意识、底线思维,压实责任、加强统筹,扎实做好防汛抗旱、抢险救灾各项工作。要加强灾害监测预警,排查风险隐患,备足装备物资,完善工作预案,有力有效应对各类突发事件,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大局稳定。
(三)财政部、应急管理部紧急预拨3.46亿元中央自然灾害救灾资金,支持地方做好防汛抗旱及地质灾害救灾工作。
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防汛抗旱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6月19日,财政部、应急管理部紧急预拨3.46亿元中央自然灾害救灾资金,支持地方做好防汛抗旱及地质灾害救灾工作。其中,预拨浙江、福建、江西、湖南、广东、广西、贵州7省(区)2.13亿元,支持防汛救灾工作,重点用于应急抢险救援和受灾群众救助;预拨河北、内蒙古、山东、河南4省(区)0.69亿元,支持抗旱救灾工作,重点用于解决城乡居民用水困难,购买、租赁应急储水、净水、供水设备,组织人员保障城乡居民生活用水;预拨福建、广东2省0.64亿元,支持地质灾害救灾工作,重点用于排危除险等应急处置、次生灾害隐患排查和应急整治等工作。财政部要求有关省(区)财政厅尽快将资金拨付灾区,及时了解掌握灾区应急救援资金安排和资金需求,采取措施全力保障,并切实加强资金监管,充分发挥资金效益。
(四)财政部下达4.43亿元农业生产防灾救灾资金,支持黄淮海等地抗旱保夏播,助力夯实秋粮丰产基础。
近期,黄淮海部分地区持续高温少雨、土地失墒,对夏播和已出苗作物生长带来不利影响。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有关工作部署,财政部会同农业农村部于近日下达农业生产防灾救灾资金4.43亿元,支持河北、山西、江苏、安徽、山东、河南、陕西等7省受灾地区做好抗旱防灾救灾等相关工作,重点用于对受灾地区开展浇水补墒、改种补种、增施肥料等农业抗旱措施给予适当补助,促进夏播面积及时落实,全力保障夏种顺利进行,助力夯实秋粮丰产基础。
(五)农业农村部、财政部印发《2024—2026年农机购置与应用补贴实施意见》,推动农业机械化全程全面高质量发展。
为规范实施农机购置与应用补贴政策,充分发挥政策效益,推动农业机械化全程全面高质量发展,有效支撑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定安全供给,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6月4日,农业农村部、财政部发布《2024—2026年农机购置与应用补贴实施意见》,明确了总体要求、实施重点、补贴对象和补贴标准、资金分配和使用、实施要求,强调要以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定安全供给为着力点,将更多先进适用机具有序纳入补贴范围,在支持重点方面着力突出稳产保供,在补贴资质方面着力突出自主创新和安全可控,在补贴标准方面着力做到有升有降,在实施创新方面着力支持先行先试,在风险防控方面着力提高监管水平,在补贴兑付方面着力提升服务效能。
二、宏观经济和金融市场动态
(一)宏观经济
1. 5月份,国民经济延续回升向好态势,运行总体平稳。
5月份,国民经济延续回升向好态势,生产稳定增长,需求持续恢复,就业物价总体稳定,国际收支平衡,转型升级持续,运行总体平稳。工业生产较快增长,装备制造业和高技术制造业增势良好;服务业持续恢复,现代服务业发展较好;市场销售增速回升,升级类商品销售增长较快;固定资产投资规模扩大,高技术产业投资增长较快;货物进出口较快增长,贸易结构继续优化。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9211亿元,同比增长3.7%,比上月加快1.4个百分点;环比增长0.51%。其中,城镇消费品零售额34111亿元,同比增长3.7%;乡村消费品零售额5100亿元,同比增长4.1%。
2. 5月份,消费市场运行总体平稳,全国CPI环比下降、同比上涨,扣除食品和能源价格的核心CPI同比继续保持温和上涨。
从环比看,CPI下降0.1%,降幅略小于近十年同期平均下降0.2%的水平。其中,食品价格由上月下降1.0%转为持平。受南方暴雨天气、蛋鸡夏季产蛋率下降和生猪产能调减等因素影响,鲜果、鸡蛋和猪肉价格分别上涨3.0%、2.7%和1.1%;由于市场供应较为充足,虾蟹类、牛肉和鲜菜价格分别下降4.3%、3.6%和2.5%。从同比看,CPI上涨0.3%,涨幅与上月相同。其中,食品价格下降2.0%,降幅比上月收窄0.7个百分点,影响CPI同比下降约0.37个百分点。猪肉、淡水鱼和鲜菜价格分别上涨4.6%、3.3%和2.3%,涨幅均有扩大;鸡蛋、鲜果和食用油价格分别下降8.5%、6.7%和5.1%,降幅均有收窄;牛肉、羊肉和禽肉类价格分别下降12.9%、7.5%和2.9%,降幅继续扩大。
3. 5月份,受部分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上行及国内工业品市场供需关系改善等因素影响,全国PPI环比由降转涨,同比降幅收窄。
从环比看,PPI由上月下降0.2%转为上涨0.2%,改变了前6个月连续下降趋势。其中,生产资料价格由上月下降0.2%转为上涨0.4%;生活资料价格下降0.1%,降幅与上月相同;农副食品加工业价格下降0.5%。受国际市场有色金属价格上行影响,国内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价格上涨3.9%。从同比看,PPI下降1.4%,降幅比上月收窄1.1个百分点。其中,生产资料价格下降1.6%,降幅收窄1.5个百分点;生活资料价格下降0.8%,降幅收窄0.1个百分点;农副食品加工业价格下降3.4%。
(二)金融市场
1. 货币金融情况。
M2同比增长。5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301.85万亿元,同比增长7%。狭义货币(M1)余额64.68万亿元,同比下降4.2%。流通中货币(M0)余额11.71万亿元,同比增长11.7%。前五个月净投放现金3618亿元。社会融资规模存量同比增长。5月末,社会融资规模存量为391.93万亿元,同比增长8.4%。其中,对实体经济发放的人民币贷款余额为245.74万亿元,同比增长8.9%;占同期社会融资规模存量的62.7%,同比高0.3个百分点。新增贷款同比少增。5月份,人民币贷款增加9500亿元,同比少增4100亿元。分部门看,住户贷款增加757亿元,其中,短期贷款增加243亿元,中长期贷款增加514亿元;企(事)业单位贷款增加7400亿元,其中,短期贷款减少1200亿元,中长期贷款增加5000亿元,票据融资增加3572亿元。
2.市场利率情况。
货币市场利率方面,5月份,银行间同业拆借加权平均利率为1.85%,比上月低0.02个百分点,比上年同期高0.35个百分点。质押式回购加权平均利率为1.82%,比上月低0.04个百分点,比上年同期高0.27个百分点。债券市场利率方面,1年期国债到期收益率为1.65%,比上月低0.07个百分点;10年期国债到期收益率为2.31%,比上月低0.03个百分点。信贷市场利率方面,1年期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报3.45%,5年期报3.95%,与上月持平。民间借贷利率方面,5月份,温州地区民间融资综合利率为15.11%,较上月上行0.21个百分点。温州地区小额贷款公司放款利率、社会直接融资利率分别为18.93%、11.97%。
三、大宗农产品供需情况
(一)主要粮食
1. 地方储备稻谷持续轮出,终端消费依旧疲软,市场供大于求,预计稻米价格稳中偏弱运行。
供需方面,农业农村部农情调度信息显示,截至5月底,全国春播已结束,预计全国春播粮食面积达9.5亿亩,比上年稳中有增。黑龙江省农业农村厅农情调度显示,截至5月26日,全省水稻插秧已超99%,春耕生产基本结束,工作重心已转入田间管理阶段。整体来看,今年春耕各种农作物均在最佳丰产时期播种,为秋粮丰收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市场方面,5月份,国内稻谷价格以稳为主。5月底,主产区中晚籼稻主流收购价2760~2880元/吨,除安徽下降60元/吨外,其他地区均环比持平。苏皖粳稻2800~2940元/吨,安徽环比下降40元/吨,江苏持平。黑龙江圆粒粳稻2740元/吨,环比上涨40元/吨;长粒粳稻3400元/吨,环比持平。5月终端大米消费依旧疲软,大米加工企业开工动力不足,采购积极性不高,走货以常规订单为主。随着气温升高,稻米存储难度加大,经销商囤货意愿下降。夏粮产区农户面临腾仓压力加快余粮出售,叠加各级地方储备稻谷持续轮出,稻米市场呈现阶段性供大于求格局。新稻上市前,市场难有利好提振,预计稻米价格仍将稳中偏弱运行。
2. 新麦大面积上市,中储粮收储提升市场信心,预计短期小麦价格或将稳中偏强运行。
供需方面,农业农村部农情调度信息显示,截至5月底,全国已收获冬小麦面积1.26亿亩,收获进度37.27%,进入收获高峰,进度比去年快约16.8个百分点。其中,四川、湖北麦收已基本结束,陕西过两成。河南已收获小麦6331万亩,进度74%;安徽已收获小麦3261万亩,进度75.57%。自5月6日起中央储备小麦暂停轮出后,5月下旬河北、山东、河南、湖北也陆续发布暂停省级储备小麦轮出销售并积极入市做好小麦收购工作的通知,有利于稳定市场预期,保证新季小麦收购顺利开展。
市场方面,5月底,华北黄淮主产区普通小麦进厂价格2480~2530元/吨,月环比下跌70~150元/吨,同比下跌260~320元/吨。5月,四川、湖北小麦率先上市,河南南部逐渐上量,收获进度同比较快。主产区陈麦报价2520~2600元/吨,新麦报价2450~2520元/吨。今年夏粮丰收已成定局,具体有以下特点:一是产量稳步增长。各地严格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小麦播种面积稳中有增;生长发育期光温水配比适宜,小麦丰产预期较强。二是品质良好。主产区收获期多晴少雨,局部地区的赤霉病防治效果好、影响小,有利于小麦品质提升。三是贸易商收购积极性较高,大多清空仓容等待收购新麦。新麦大批量上市,中储粮全面收储有力提升市场信心,预计短期小麦价格或将稳中偏强运行。
3. 玉米供给减少,市场有效需求不足,预计短期玉米价格或将出现震荡偏强走势。
供需方面,农业农村部农情调度信息显示,截至5月底,全国春播已结束,预计全国春播粮食面积达9.5亿亩,比上年稳中有增。今年各地春耕动手早、措施实,全国大部分地区天气晴好,土壤墒情适宜,作物播期集中,全国春播进度总体快于去年,为夺取全年粮食丰收赢得了主动。截至6月14日,全国夏播粮食近六成,华北南部和黄淮大部气温偏高,土壤墒情持续偏差,对夏玉米播种和出苗不利,华北和黄淮等旱区正加强水量调度,全力保障灌溉用水
市场方面,5月份,国内玉米价格稳中有涨。截至5月底,东北三省一区玉米深加工企业平均收购价格2300元/吨,环比上涨40元/吨,涨幅1.8%;同比下降275元/吨,降幅11%。华北地区2306元/吨,环比上涨57元/吨,涨幅2.5%;同比下降481元/吨,降幅17.3%。5月国内玉米价格反弹上行,主要原因有:一是随着市场余粮逐渐消耗,贸易企业存粮成本增加,挺价惜售情绪较强,推动玉米价格稳中有涨。二是价格跌至低位后,部分企业认为继续下跌幅度不大,同时受期货价格上涨提振,收购意愿有所增强。近期,国内玉米进口量下降,贸易商挺价惜售情绪较强,玉米整体供给有所减少,但下游深加工及饲料企业库存相对充足,市场有效需求不足,预计短期玉米价格上涨动力不足,或将出现震荡偏强走势。
(二)重要农产品
1. 基层余豆逐渐见底,下游购销清淡,预计国产大豆价格或将维持平稳运行态势。
供需方面,农业农村部农情调度信息显示,截至5月底,东北主产区大豆播种基本结束,播种期光温条件总体正常,出苗情况良好,大豆生产已转入田间管理环节。自1月份以来,辽宁、吉林和黑龙江相继发布2024年大豆生产者补贴政策意向,补贴力度仍然较大,农民种植意愿较高。在稳面积、增单产政策引导下,预计2024年我国大豆播种面积1049万公顷,同比略增0.2%,按照单产趋势测算,预计新季大豆产量将达到2105万吨,同比增长1.0%。
市场方面,5月底,东北地区春播工作结束,国产大豆市场余粮所剩不多,价格基本稳定。5月31日,黑龙江食用大豆收购价格4600~4700元/吨,月环比基本持平,同比下跌340~500元/吨。东北产区基层陈作大豆逐渐见底,优质豆源供应偏紧;黄淮海产区交易重心转向新季夏粮,大豆市场购销总体放缓,国产大豆供需平衡格局依旧,预计大豆价格将维持低位平稳运行态势。
2. 棉花市场供应相对宽松,下游纺织市场进入淡季,预计国内棉花价格延续低位震荡走势。
供需方面,中国棉花协会调查显示,截至5月底,全国棉花播种工作基本结束,播种进度99.7%,与去年基本持平,其中新疆播种全部完成;黄河流域播(栽)种进度97.3%,较去年慢2.5个百分点;长江流域播种进度95.6%,较去年快3.8个百分点。全国大部棉区光温条件正常,棉花长势较好,苗情整体好于去年。国家棉花市场监测系统调查结果显示,2024年中国棉花意向种植面积4049.9万亩,同比减少90.3万亩,减幅2.2%。其中,新疆棉花意向种植面积为3541.3万亩,同比减少75万亩,减幅2.1%。预计2024/25年度全国棉花产量567万吨,同比减少23万吨。皮棉总量偏高,销售进度偏慢。截至6月13日,全国累计交售籽棉折皮棉590.3万吨,同比减少81.6万吨;累计加工皮棉590.0万吨,同比减少81.9万吨;累计销售皮棉480.1万吨,同比减少153.3万吨。
市场方面,5月份,国内外棉价持续下跌,国外棉价跌幅大于国内。截至5月31日,国家棉花价格B指数16348元/吨,较上月下跌316元/吨,郑棉期货主力合约15270元/吨,较上月下跌430元/吨,国际棉花M指数(折1%关税人民币进口成本)14492元/吨,较上月下跌1005元/吨,ICE棉花期货主力合约结算价76.15美分/磅,较上月下跌2.28美分/磅;内外棉价差为1856元/吨,环比扩大689元/吨。近期,国内棉花市场供应仍相对宽松,下游纺织市场进入传统淡季,需求逐渐转弱,企业新增订单偏少,预计国内棉花价格延续低位震荡走势。
3. 新季食糖恢复性增产,进口量大增,夏季消费旺季不旺,市场阶段性供给充足,预计国内糖价震荡偏弱运行。
供需方面,5月份,广西大部蔗区水热条件有利于甘蔗生长,云南强降雨过程有利于土壤增墒、缓解前期干旱,内蒙古、新疆甜菜总体长势良好。据农业农村部最新预测,2024/25年度糖料播种面积139.6万公顷,其中甘蔗播种面积118万公顷,同比增长7.2%;甜菜播种面积21.6万公顷,同比大幅增加29.3%。新季食糖产量继续保持恢复性增长,有望增至1100万吨,同比增长10.4%。据中国糖业协会统计,截至5月底,2023/24年制糖期食糖生产已全部结束。全国共生产食糖996万吨,同比增加99万吨,增幅11.03%。其中,产甘蔗糖882.42万吨;产甜菜糖113.9万吨。全国累计销售食糖659.28万吨,同比增加34.12万吨,增幅5.46%;累计销糖率66.17%,同比放缓3.49个百分点。食糖工业库存337.04万吨,同比增加64.83万吨。
市场方面,5月份,白糖价格走势稳中偏弱。全国成品白糖平均销售价格6418元/吨,同比下跌99元/吨,环比下跌147元/吨。广西白糖现货成交价格6428元/吨,较上月末上涨30元/吨,涨幅0.47%。截至5月底,广西制糖集团报价区间为6500~6610元/吨,环比上调10~70元/吨;云南制糖集团报价区间为6290~6330元/吨,环比下调20~30元/吨;加工糖厂主流报价区间为6730~6910元/吨,环比下调30~100元/吨。制糖集团顺价销售意愿较强,夏季消费旺季将至,叠加国内食糖库存较低,现货市场表现坚挺。5月初,制糖集团多次日内上调报价,期现价格共振上行,现货成交略有放量。贸易商与终端维持谨慎心理,以按需采购为主,总体成交一般。新季食糖恢复性增产,进口量大增,夏季食糖消费旺季不旺,市场阶段性供给充足,预计国内糖价震荡偏弱运行。
4. 生猪产能调减效果显现,下游消费持续恢复,供应压力缓解,预计生猪价格或将延续稳中偏强走势。
供需方面,据农业农村部数据,5月末全国能繁母猪存栏量为3996万头,同比下降6.2%,较2022年12月末的阶段性高点减少394万头,处于产能调控绿色合理区域。前期产能调减的效果逐步显现,自去年10月以来,全国新生仔猪数量已连续8个月同比减少,对应二季度商品猪出栏量将同步减少。入夏以来,规模养殖场加快生猪出栏节奏,但部分二次育肥养殖户采购标猪积极性较高,近期市场供应压力持续缓解。
市场方面,5月猪价先稳后扬,整体呈上涨态势。全国生猪均价为15.69元/公斤,环比上涨3.86%;猪肉批发价为20.84元/公斤,环比上涨1.49%;仔猪集贸市场价为38.70元/公斤,环比上涨5.38%。生猪价格上涨叠加饲料价格下跌,行业养殖利润持续增加。据国家发展改革委监测,5月份猪粮比价为6.4:1,比上月提高0.08个点。全国饲用玉米价格为2.54元/公斤,环比下跌1.2%,同比下跌13.3%;育肥猪配合饲料价格为3.56元/公斤,环比下跌1.1%,同比下跌8.0%。据行业机构监测,5月下旬自繁自养生猪养殖利润头均58元,外购仔猪养殖利润头均200元。
综上,从生产来看,生猪产能调减基本到位,行业普遍看涨后市行情,散户二次育肥和压栏惜售情绪明显增加,冷冻肉库存量逐步回落。从消费来看,随着国内旅游进入暑期旺季,一定程度上拉动猪肉消费。猪肉市场供大于求的宽松局面有望进一步缓解,预计短期内生猪价格或将延续稳中偏强走势。
四、农业产业链龙头企业动态
(一)正邦科技重整成功,生产逐步恢复
6月7日,*aST正邦发布公告称,公司关于撤销公司股票交易退市风险警示的申请已获得深圳证券交易所审核同意。公司股票交易将于2024年6月11日停牌一天,并于2024年6月12日开市起复牌,股票简称由“*ST正邦”变更为“正邦科技”。公司表示,截至5月末,公司能繁母猪存栏约20万头,近期投苗量有所增长,生猪存栏稳步增加,力争年底能繁母猪存栏突破30万头。除了生猪养殖之外,公司也在加速恢复饲料厂正常生产,目前已经恢复11家饲料厂生产,预计2024年底将达到24家饲料厂投入正常生产。
(二)天邦食品披露重大诉讼及累计新增诉讼、仲裁事项
6月18日,天邦食品发布公告称,公司作为被告,被安徽国元天邦股权投资基金有限公司诉至法院,原告请求法院判令天邦及其子公司支付股权回购款约12.1亿元及相关律师费。截至4月30日,公司资产负债率为80.97%。目前,公司已经无法清偿到期负债,且明显缺乏清偿能力。由于公司主要资产为长期的非流动资产,资产变现难度较大,短期内难以快速变现用以清偿债务。公司表示,未来计划通过预重整及重整程序化解债务风险。
(三)傲农生物涉诉金额高达50.28亿
6月17日,傲农生物发布公告称,公司自2024年6月1日以来新增诉讼(仲裁)金额2.18亿元,其中已结案诉讼、仲裁案件金额仅为4.63万元。公告显示,自2022年11月以来,公司累计诉讼(仲裁)金额达50.28亿元,占公司最近一期经审计净资产的522.12%。由于流动资金紧张,公司及部分子公司出现部分债务未能如期偿还的情形。截至6月20日,扣除已偿还部分,傲农在银行、融资租赁公司等金融机构累计逾期债务本息合计约44.18亿元,占公司最近一期经审计净资产的458.78%。

关注我们
扫描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