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信息月报2025年第5期
市场信息月报
2025年第5期
本期要点
政策要闻方面,中国人民银行推出一揽子货币政策措施。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发布《关于做好2025年小微企业金融服务工作的通知》。中国人民银行、财政部等七部门联合发布《加快构建科技金融体制 有力支撑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若干政策举措》。中央网信办、农业农村部等四部门联合印发《2025年数字乡村发展工作要点》。农业农村部发布《2025年中央财政强农惠农富农政策清单2》。财政部下达农业救灾资金14亿元 助力夯实全年粮食丰收基础。
宏观经济与金融市场方面,4月份,我国国民经济顶住压力稳定增长。CPI环比由降转涨,同比略有下降。PPI环比、同比均下降。金融市场方面M2同比增长,社会融资规模增量同比增加,贷款余额同比增长。货币市场利率环比、同比下行,债券市场利率环比下行,信贷市场利率环比下行(5月),民间借贷利率环比上行。
农产品方面,稻谷余粮持续消化,下游需求疲软,供需格局宽松,预计稻谷价格将维持稳中偏弱走势。小麦市场流通粮源减少,下游需求增加,供需格局偏紧,预计小麦价格短期将稳中有涨。玉米余粮基本见底,下游需求增加,供需格局偏紧,预计国内玉米价格将维持上行。新豆余粮逐渐见底,供需格局偏紧,叠加储备大豆价格支撑,预计短期国产大豆价格稳中偏强运行。棉花库存处于高位,市场供给充裕,下游需求降低,预计国内棉花价格偏弱震荡。新糖大量上市,市场供给充裕,下游需求转旺,预计短期糖价平稳运行。生猪出栏增加,下游需求疲软,市场供需格局宽松,预计短期猪价或保持低位震荡。
农业产业链龙头企业方面,牧原股份4月销售商品猪收入125.95亿元。温氏股份4月销售肉鸡收入25.43亿元、生猪收入55.45亿元。傲农股份4月生猪销量环比增加、同比减少。
一、政策要闻
(一)中国人民银行推出一揽子货币政策措施
5月7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中国人民银行介绍推出一揽子货币政策支持稳市场稳预期有关情况,主要有三大类十项政策措施。一是在数量型政策方面,5月15日起,下调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预计将释放长期流动性约1万亿元,同时阶段性将汽车金融公司和金融租赁公司存款准备金率从5%调降至0%。二是在价格型政策上,5月8日起下调政策利率0.1个百分点,降低个人住房公积金贷款利率0.25个百分点,5年期以上首套房利率降至2.6%。三是在结构型政策上,设立5000亿元“服务消费与养老再贷款”,加大对服务消费与养老的信贷支持,增加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再贷款额度、支农支小再贷款额度各3000亿元等,支持银行扩大对涉农、小微和民营企业的贷款投放。
(二)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发布《关于做好2025年小微企业金融服务工作的通知》
5月7日,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全国金融系统工作会议部署,引导金融机构做好普惠金融大文章、提升小微企业金融服务质效,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发布《关于做好2025年小微企业金融服务工作的通知》。《通知》明确了2025年小微企业金融服务“保量、提质、稳价、优结构”的总体目标。保量,即保持信贷支持力度,力争实现全国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增速不低于各项贷款增速。提质,即加强风险管理,指导提高小微企业信贷质量。稳价,即稳定信贷服务价格,指导加强贷款定价管理,合理确定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利率水平。深化金融科技手段运用,降低运营成本。规范与第三方合作,降低综合融资成本。优结构,即优化供给结构,引导加强首贷户发掘和培育,加大续贷政策落实力度,做好信用贷款、中长期贷款投放,强化小微企业法人服务。《通知》提出金融机构要结合自身特点找准经营定位,探索可持续的小微企业金融服务模式,避免无序竞争,形成差异化的良性供给格局。
(三)中国人民银行、财政部等七部门联合发布《加快构建科技金融体制 有力支撑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若干政策举措》
5月13日,中国人民银行、财政部等七部门联合发布《加快构建科技金融体制 有力支撑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若干政策举措》。《政策举措》提出,制定科技金融支持的科技型企业识别标准,建立科技型企业推荐机制,便利银行业保险业金融机构精准有效提供支持。推动金融机构加大对科技创新的支持力度,引导金融机构根据科技领域项目融资特点,进一步理顺内部贷款开展机制,按照风险可控、合规透明、财务可持续原则,合理确定贷款价格和期限、考核激励要求等,支持科技发展。《政策举措》明确,创新财政科技投入方式,用好用足现有的贷款贴息、保险补贴、风险补偿等政策,支持企业科技创新。充分发挥政府投资基金绩效评价作用,引导基金投早、投小、投长期、投硬科技。实施科技创新专项担保计划,有效发挥政府性融资担保体系作用。
(四)中央网信办、农业农村部等四部门联合印发《2025年数字乡村发展工作要点》
近日,中央网信办、农业农村部等四部门联合印发《2025年数字乡村发展工作要点》。《工作要点》明确了工作目标,到2025年底,数字乡村发展“十四五”圆满收官。数字技术在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确保不发生规模性返贫致贫中的作用更加彰显。数字技术加速推动城乡差距缩小、促进城乡融合发展。《工作要点》部署了系列重点任务,包括夯实数字乡村发展基础,进一步完善农村网络基础设施、加快农村基础设施数智化改造、有序推进涉农数据资源集成共享;有力支撑守牢“两条底线”,完善粮食安全数字化支撑保障、强化防止返贫致贫网络帮扶举措;加快推进智慧农业发展,促进智慧农业技术装备创新应用、提升农业全产业链数字化水平;壮大乡村新产业新业态,推动农村电商高质量发展、因地制宜推动农文旅融合发展、运用数字技术促进农民就业增收;深化乡村数字普惠服务,持续提升乡村教育数字化水平、持续推进乡村数字健康发展、持续深化农村数字普惠金融服务、强化农村特殊人群信息服务保障;统筹推进数字乡村建设,加强数字乡村跨部门跨层级协同联动、实施数字乡村强农惠农富农专项行动、完善数字乡村多元化投入保障机制、多措并举培育壮大数字乡村人才队伍、营造数字乡村发展良好环境。
(五)农业农村部发布《2025年中央财政强农惠农富农政策清单2》
5月22日,农业农村部在3月已公布的中央财政到人到户农业补贴政策清单基础上,汇总形成了其他“一揽子”实施的重点强农惠农富农政策清单。政策清单包括,一是在粮油生产技术推广应用方面,围绕粮油等重点作物绿色高产高效行动、粮油规模种植主体单产提升行动、大豆种子包衣补助、玉米大豆单产提升建设项目进行支持。二是在耕地建设与质量提升方面,围绕高标准农田建设、东北黑土地保护、耕地质量提升开展支持。三是在农业产业发展方面,围绕种业发展、农业产业融合发展、畜牧业发展、渔业发展开展支持。四是在新型经营主体培育方面,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质增效、乡村人才培育、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农业信贷担保服务进行支持,提出支持指导省级农担公司切实强化政策性定位,严格执行“双控”规定要求,积极为粮油种植等重点领域适度规模经营主体提供高效便捷优惠的担保服务。五是农业生态资源保护。六是农业防灾减灾。七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衔接推进乡村振兴。中央财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由各省份结合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衔接推进乡村振兴实际情况分解下达到县,衔接资金支持的项目审批权限下放到县级,由各县根据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需要和分配到县的资金情况,自主选择和审定项目并组织实施,优先支持联农带农富农产业发展,统筹支持促进防止返贫致贫监测对象、脱贫人口就业增收的其他相关领域,以及村内必要的小型公益性基础设施补短板等。
(六)财政部下达农业救灾资金14亿元 助力夯实全年粮食丰收基础
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有关工作部署,支持各地区做好农作物病虫害防控工作,财政部会同农业农村部于近日下达中央财政农业生产防灾救灾资金14亿元,支持黑龙江、江苏、安徽、河南等30个省份及北大荒农垦集团开展农作物重大病虫害防控等相关工作。中央财政重点对地方购置农药、药械等物资以及统防统治作业服务等给予适当补助,及时引导各地进一步加强监测预警,采取有效措施,开展小麦、水稻、玉米病虫以及农区蝗虫、红火蚁等防控工作,减轻重大病虫害对农业生产造成的危害,为赢得全年粮食丰产的主动权提供有力支撑。
二、宏观经济和金融市场动态
(一)宏观经济
1.4月份,我国国民经济顶住压力稳定增长。
4月份,面对外部冲击影响加大、内部困难挑战叠加的复杂局面,我国国民经济顶住压力稳定增长,延续向新向好发展态势。工业生产较快增长,装备制造业和高技术制造业增势较好。服务业平稳增长,现代服务业发展较好。市场销售稳定增长,以旧换新相关商品增长较快。固定资产投资持续扩大,制造业投资增长较快。货物进出口持续增长,贸易结构继续优化。就业形势总体稳定,城镇调查失业率下降。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7174亿元,同比增长5.1%;环比增长0.24%。按经营单位所在地分,城镇消费品零售额32376亿元,同比增长5.2%;乡村消费品零售额4798亿元,同比增长4.7%。
2.4月份,CPI环比由降转涨,同比略有下降。
从环比看,CPI由降转涨,由上月下降0.4%转为上涨0.1%,涨幅高于季节性水平0.2个百分点。食品价格环比上涨0.2%,高于季节性水平1.4个百分点。其中,受进口量减少等因素影响,牛肉价格上涨3.9%;部分地区进入海洋休渔期,海水鱼价格上涨2.6%;新果上市初期供给季节性减少,薯类和鲜果价格分别上涨4.7%和2.2%;鲜菜和猪肉价格分别下降1.8%和1.6%,降幅均小于季节性。从同比看,CPI略有下降,同比下降0.1%,主要受国际油价下行影响。能源价格同比下降4.8%,降幅比上月扩大2.2个百分点。其中汽油价格下降10.4%,影响CPI同比下降约0.38个百分点,是带动CPI同比下降的主要因素。食品价格下降0.2%,降幅比上月收窄1.2个百分点,影响CPI下降约0.03个百分点。
3.4月份,PPI环比、同比均下降。
从环比看,PPI环比下降0.4%,降幅与上月相同。生产资料价格下降0.5%,影响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总水平下降约0.37个百分点。生活资料价格下降0.2%,影响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总水平下降约0.05个百分点。其中,食品价格下降0.1%。从同比看,PPI同比下降2.7%。生产资料价格下降3.1%,影响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总水平下降约2.28个百分点。生活资料价格下降1.6%,影响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总水平下降约0.4个百分点。其中,食品价格下降1.4%。
(二)金融市场
1.货币金融情况。
M2同比增长。4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325.17万亿元,同比增长8%。狭义货币(M1)余额109.14万亿元,同比增长1.5%。流通中货币(M0)余额13.14万亿元,同比增长12%。前四个月净投放现金3193亿元。社会融资规模增量同比增加。前四个月社会融资规模增量累计为16.34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多3.61万亿元。其中,对实体经济发放的人民币贷款增加9.78万亿元,同比多增3397亿元;委托贷款增加53亿元,同比多增959亿元;信托贷款增加454亿元,同比少增1672亿元;未贴现的银行承兑汇票增加2506亿元,同比多增1494亿元;企业债券净融资7591亿元,同比少4095亿元;政府债券净融资4.85万亿元,同比多3.58万亿元;非金融企业境内股票融资1353亿元,同比多404亿元。贷款余额同比增长。4月末,人民币贷款余额265.7万亿元,同比增长7.2%。前4个月,人民币贷款增加10.06万亿元。分部门看,住户贷款增加5184亿元,其中,短期贷款减少2416亿元,中长期贷款增加7601亿元;企(事)业单位贷款增加9.27万亿元,其中,短期贷款增加3.03万亿元,中长期贷款增加5.83万亿元,票据融资增加2899亿元;非银行业金融机构贷款增加768亿元。
2.市场利率情况。
货币市场利率方面,4月份同业拆借加权平均利率为1.73%,比上月低0.12个百分点,比上年同期低0.14个百分点。质押式回购加权平均利率为1.72%,比上月低0.15个百分点,比上年同期低0.14个百分点。债券市场利率方面,4月份,1年期国债到期收益率为1.45%,比上月低0.08个百分点;10年期国债到期收益率为1.67%,比上月低0.14个百分点。信贷市场利率方面,5月份,1年期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报3.0%,5年期报3.5%,均比上月低0.1个百分点。民间借贷利率方面,4月份,温州地区民间融资综合利率为13.63%,较上月上行0.63个百分点。
三、大宗农产品供需情况
(一)主要粮食
1.稻谷余粮持续消化,下游需求疲软,供需格局宽松,预计稻谷价格将维持稳中偏弱走势。
供需方面,4月份,南方地区大部光温水条件匹配良好,利于春耕春播及幼苗生长,但桂滇等地部分地区受干旱影响春播作物长势偏差,下旬广西出现降水过程,部分地区干旱得到缓和。东北地区大部热量条件较好、墒情适宜,利于春耕春播,月底一季稻播种育秧基本完成,秧苗长势良好。截至4月末,江南早稻大部处于移栽期至返青期,华南大部处于分蘖期,海南处于抽穗至乳熟期;西南地区一季稻大部处于三叶期,东北、长江中下游处于播种育秧阶段。据国家粮油信息中心预计,2025/26年度我国稻谷种植面积为29046千公顷,同比增加0.13%,总产量20800万吨,同比增加0.2%。
市场方面,4月份,国内稻谷价格稳中趋弱。4月末,主产区中晚籼稻主流收购价2600~2750元/吨,环比下降0~80元/吨,同比下降130~220元/吨。基层余粮持续消化,最低收购价稻谷拍卖和各级储备轮出持续进行,补充市场供给。消费清淡叠加工地开工不足等因素,大米销售量同比下滑,终端走货疲软。供求宽松叠加余粮质量较差,国内稻谷市场购销清淡,价格回落,预计后期稻谷供大于求格局持续,价格维持稳中偏弱走势。
2.小麦市场流通粮源减少,下游需求增加,供需格局趋紧,预计小麦价格短期将稳中有涨。
供需方面,截至4月末,华北大部冬小麦处于孕穗抽穗期,黄淮大部、陕西中南部、甘肃南部、江淮和江汉处于抽穗开花期,新疆大部、甘肃中北部、宁夏处于拔节孕穗期,西南地区大部处于开花至乳熟期,四川南部、云南进入成熟期;发育期大部接近常年或偏早。截至5月末,西南地区大部冬小麦处于收获期。据国家粮油信息中心预计,2025/26年度我国小麦种植面积为23683公顷,同比增加0.4%;总产量14092万吨,同比增加0.6%。
市场方面,4月底,华北黄淮主产区普通小麦进厂价格2450~2490元/吨,环比上涨20~60元/吨,同比下跌110~180元/吨。由于局部地区新麦因干旱存在减产炒作,仍持有陈粮的贸易商有一定惜售情绪,看涨后市。后期,随着市场流通粮源减少,叠加小麦饲用替代优势逐步显现,端午假期带动制粉企业补库需求,预计国内小麦价格短期将稳中有涨。
3.玉米余粮基本见底,下游需求增加,供需格局偏紧,预计国内玉米价格将维持上行。
供需方面,新季玉米播种以来,东北地区气温偏低、降雨频繁,黑龙江东部、吉林东部等地部分农田土壤偏湿,春播进度较上年同期偏晚一周左右。当前,农户种植积极性保持稳定,据农业农村部预计2025/26年度我国玉米种植面积44873千公顷,较上年度增加132千公顷,增幅0.3%;总产量29616万吨,较上年度增加0.4%。
市场方面,4月底,东北三省一区玉米深加工企业平均收购价格2156元/吨,环比上涨62元/吨,同比下降103元/吨;华北地区2346元/吨,环比上涨91元/吨,同比上涨98元/吨。4月以来,由于进口玉米及其替代谷物数量大幅下降,国产玉米需求明显增加。后期,随着国内玉米逐渐消化,农民余粮基本见底,供需偏紧态势逐渐显现,预计国内玉米价格维持上行走势。
(二)重要农产品
1.新豆余粮逐渐见底,供需格局偏紧,叠加储备大豆价格支撑,预计短期国产大豆价格稳中偏强运行。
供需方面,4月份,东北地区大部热量条件较好、墒情适宜,利于春耕春播,但黑龙江西部和南部、吉林中西部、辽宁北部降水偏多1至4倍,部分地区农田持续湿涝,春耕整地和播种进度略偏晚。当前,主产区大豆种植意愿总体稳定,据农业农村部预计2025/26年度中国大豆播种面积10424千公顷,较上年度增长1%;产量保持在2000万吨以上。
市场方面,4月底,黑龙江地区大豆价格3920~3970元/吨,月环比上涨40~80元/吨,较去年9月上市初期下跌210~240元/吨,较去年同期下跌680~760元/吨。近期,基层余粮逐渐见底,市场供需格局趋紧,地方储备大豆持续供应,但供应量有限且拍卖溢价率较高,预计短期国产大豆价格保持稳中偏强运行。
2.棉花库存处于高位,市场供给充裕,下游需求降低,预计国内棉花价格偏弱震荡。
供需方面,据农业农村部预测,2025/26年度我国棉花播种面积为2878千公顷,较上年度增加1.4%。新疆棉花目标价格补贴政策稳定,棉农种植积极性较高,播种面积稳中略增;内地棉区受比较效益低、机械化推广难度大等因素影响,播种面积继续下滑。棉花播种出苗期间主产区综合气候条件适宜,预计单产为每公顷2172公斤,与上年度持平。棉花产量625万吨,较上年度增加1.4%。
市场方面,4月份,中国棉花价格指数均价为14367元/吨,同比下跌2237元/吨,环比下跌15元/吨。4月上旬,由于美国对华加征“对等关税”,市场信心受挫,国内棉价承压下跌,中国棉花价格指数下跌至4年以来的低点14144元/吨。随后,有关部门释放稳经济、稳市场等积极信号,为棉价提供支撑,促使国内棉价在中下旬进入震荡阶段。5月12日,中美双方发布经贸会谈联合声明,大幅下调加征关税,国内市场信心得到提振,部分棉纺织外贸订单恢复生产交付,推动棉花现货价格持续上涨。当前,国内棉花库存依然充足,下游消费步入淡季,预计国内棉花价格或将呈现偏弱震荡。
3.新糖大量上市,市场供给充裕,下游需求转旺,预计短期糖价平稳运行。
供需方面,截至4月底,本制糖期全国共生产食糖1110.72万吨,同比增加115.33万吨,增幅11.59%。全国累计销售食糖724.46万吨,同比增加149.81万吨,增幅26.07%;累计销糖率65.22%,同比加快7.49个百分点。由于糖料种植比较效益突出,加之国家政策和制糖企业大力支持,农民种植积极性提高,预计2025年中国糖料播种面积1440千公顷,较上年度增长3.2%。但是,广西前期干旱不利于宿根蔗出苗和新植蔗种植,一定程度上限制了食糖产量增幅,预计2025/26年度食糖产量将增加至1120万吨。
市场方面,截至4月底,本制糖期全国制糖工业企业成品白糖累计平均销售价格5998元/吨,同比回落598元/吨。4月成品白糖平均销售价格5950元/吨,同比回落615元/吨。5月19日,广西白糖现货成交价6088元/吨,制糖集团报价6120~6210元/吨,报价持稳。当前,市场交投氛围偏淡,下游贸易商及终端用户多维持刚需采购,后续随着夏季消费旺季到来,预计短期国内糖价将维持平稳运行。
4.生猪出栏增加,下游需求疲软,市场供需格局宽松,预计短期猪价或保持低位震荡。
供需方面,截至4月底,全国能繁母猪存栏量4038万头,环比减少0.03%,同比增加1.3%。据国家发展改革委数据,4月份生猪养殖头均盈利为84.9元,环比增加20.7元,同比增加32.2%。当前,生猪养殖成本相对较低,行业整体仍保持小幅盈利,部分中小养殖场户看好后市行情,增栏补栏意愿较强,预计后期生猪出栏量将持续增加。
市场方面,4月份,全国仔猪平均价格39.16元/公斤,环比增加5.15%,同比增加6.63%;生猪平均价格16.18元/公斤,环比下降1.31%,同比增加1.01%;猪肉平均价格26.07元/公斤,环比下降1.19%,同比增加3.53%。目前,生猪出栏量持续增加,前期压栏及二次育肥猪源集中释放,下游消费疲软,市场处于供过于求态势,预计短期生猪价格或保持低位震荡。
四、农业产业链龙头企业动态
(一)牧原股份4月销售商品猪收入125.95亿元。
5月8日,牧原股份发布4月份销售简报。4月,公司销售商品猪657.3万头,同比增加51.8%(其中向全资子公司牧原肉食品有限公司及其子公司合计销售商品猪185.5万头);商品猪销售均价14.66元/公斤,同比下降0.95%;商品猪销售收入125.95亿元,同比增加53.42%。商品猪销量及销售收入同比增加主要因公司生产经营规划及生产效率提升所致。
(二)温氏股份4月销售肉鸡收入25.43亿元、生猪收入55.45亿元。
5月7日,温氏股份发布4月主产品销售情况简报。4月,公司销售肉鸡1.04亿只(含毛鸡、鲜品和熟食),环比下降0.87%、同比增加10.87%,收入25.43亿元,环比增加0.91%、同比下降5.01%,毛鸡销售均价11.24元/公斤,环比增加3.21%、同比下降14.91%;公司销售生猪317.57万头(其中毛猪和鲜品共289.99万头,仔猪27.58万头),环比增加2.59%、同比增加27.9%,收入55.45亿元,环比增加1.91%、同比增加18.61%,毛猪销售均价14.92元/公斤,环比增加0.34%、同比下降1.71%。
(三)傲农股份4月生猪销量环比增加、同比减少。
5月9日,傲农股份发布4月养殖业务主要经营数据公告。4月,公司生猪销售量13.28万头,环比增加1.02%,同比减少14.42%。4月末,公司生猪存栏53.96万头,环比减少0.8%,同比增加15.06%。5月16日晚间,傲农生物发布公告称,上交所同意公司撤销退市风险警示及其他风险警示。自5月20日起,公司股票简称由“*ST傲农”变更为“傲农生物”,股票代码保持不变,股票价格日涨跌幅限制由5%变更为10%。

关注我们
扫描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