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农担体系巡礼:浙江省农业信贷担保有限公司 积极运用大数据 创新农业担保业务
积极运用大数据 创新农业担保业务
浙江省农业信贷担保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浙江农担公司”)成立于2016年9月,作为全省政策性农业担保体系的省级平台和财政支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公司坚持“政策性、专注性、独立性”的基本定位,按照“政策性导向、市场化运作、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专注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供信贷担保服务。
长期以来,农业适度规模经营主体发展受制于资本不足,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突出,其核心问题是农业经营主体信用记录少,农村征信体系建设严重滞后。为更好地解决金融机构与农业经营主体信息不对称问题,公司按照业务可持续、风险可防控的要求,在大数据运用于农业担保业务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一是加强信用数据收集,夯实基础工作。信用数据收集是大数据分析的基础工程,信息数据的数量与质量是大数据担保业务的关键。公司高度重视信息收集工作,一方面加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数据收集工作。公司充分发挥股东优势与政策性定位的优势,加强与省级农口部门的协调联系,主动拜访省农业厅等并汇报农业担保工作,明确提出农业数据采集需求并得到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获得全省种养大户、示范性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3万多户(人)的基本信息、资产信息、经营信息和信用信息等。另一方面加强浙江政务数据的收集工作,浙江省率先在全国推行“四单一网”建设,浙江政务服务网建成省市县统一架构、多级联动的公共服务平台,树立了政府自身改革的浙江样板,同时也积累了海量的政务数据资源,为公司提供了大数据应用的“金山银山”。最后,加强政银担战略协作与数据合作。公司积极推进银担合作,现已与省农信联社、农行省分行、省邮储银行等5家银行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授信额度294亿元,并与蚂蚁金服初步确立了战略合作关系,共创信息合作共享机制。合作银行提供全省粮食贷款户信息达2000多户,基本全面覆盖全省粮食生产借款情况,并收集整合了农业保险数据等。
二是挖掘大数据价值,创新产品研发。公司积极推进大数据应用创新,探索建立农业经营主体大数据风控模型。首先,公司通过整合政府、社会、市场各方数据资源,收集农户的申报信息、政务信息、银行征信信息、农业保险信息等,通过开展农业经营主体信用数据分析,将信用分析结果运用于研发“浙里担·粮农贷”、“浙里担·新农贷”等系列农业担保产品。其次,公司通过挖掘大数据的价值追求精准风控,运用5C分析法着手建立大数据风控模型,从资本实力、经营能力、盈利能力、偿付能力与意愿及发展潜力五个维度,运用机器学习、回归分析等大数据分析方法,动态调整模型评价指标,不断优化评价标准,预测违约概率,为风险控制提供参考,以便快捷安全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获得信贷担保服务。目前粮农贷担保业务中,入库分析农业贷款担保服务项目2000多个,涉及信贷金额4亿元。
三是建立数据反馈机制,创造共享价值。公司着手建立数据反馈机制,将清洗后的数据或分析结果反馈给政务服务网、省级农口部门及金融机构、蚂蚁金服等战略合作单位,形成数据回流,可用作出台支农惠农政策、政务决策及金融支农的参考依据,进一步推动农业信用大数据信息共享,最终实现政银担、农业经营主体等多方的合作共赢。通过大数据分析利用反馈,还将进一步促进在农村形成守信激励、失信惩戒的氛围,有利于更加务实、精准建设农村信用体系,也有利于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促进现代农业发展。
全国农业信贷担保体系开创了农业金融领域的春天,大数据应用创新为农业信贷担保业务风险可防控、发展可持续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公司将继续拓宽数据来源和优化评价模型,逐步扩展大数据应用范围,促进农业担保业务更好发展,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做大做强,助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农业现代化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