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信息月报2023年第3期
市场信息月报
2023年第3期
本期要点
政策要闻方面,《求是》杂志发表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文章,强调要把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摆上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重要位置。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的工作方案》,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国家推出稳定2023年大豆生产一揽子支持政策,释放稳定大豆生产的明确信号。农业农村部印发意见加快推进农产品初加工机械化高质量发展,并提出到2025年,农产品初加工机械化率达到50%以上。银保监会印发通知引导银行业金融机构进一步加强授信管理,不断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质效。
宏观经济与金融市场方面,1-2月,我国市场预期加快好转,经济运行呈现企稳回升态势。2月,受节后消费需求回落、市场供应充足等因素影响,居民消费价格环比有所下降,同比涨幅回落。工业企业生产恢复加快,市场需求有所改善,PPI环比持平,同比继续下降。金融市场方面,M2同比再创新高,超出市场预期。新增社融规模同比大幅增长。新增信贷规模好于预期,信贷结构进一步改善。货币债券市场利率较上月整体上行,民间借贷利率整体下行。
农产品方面,稻谷最低价收购结束,政策性拍卖即将重启,预计国内稻米价格以稳为主。小麦市场供给充裕,面粉销售进入淡季,预计短期小麦价格稳中偏弱。主产区农户售粮意愿增强,市场供应持续增加,饲用需求不及预期,预计国内玉米价格弱势运行。主产区大豆余粮较多,农户惜售心理较重,下游需求好转,预计大豆价格或以震荡调整为主。国内棉花供应充足,纺织品服装下游订单不及预期,预计国内棉价将弱势震荡。糖厂生产进入尾声,终端食糖需求稳步复苏,预计国内糖价或将稳中有涨。生猪供应依旧充足,受猪肉收储和企业增加库存的影响,预计短期国内猪价或将震荡上行。
农业产业链龙头企业方面,牧原股份发布1-2月份生猪销售简报。新希望发布2月份生猪销售情况。正大股份冲刺上交所IPO。傲农生物实际担保余额高达64.49亿元。正虹科技发布2月销售简报。
一、政策要闻
(一)《求是》杂志发表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文章《加快建设农业强国 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3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强调,农业强国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根基,推进农业现代化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3月16日出版的《求是》杂志发表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文章《加快建设农业强国 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文章强调,没有农业强国就没有整个现代化强国;没有农业农村现代化,社会主义现代化就是不全面的。我们必须深刻领会党中央这一战略部署,把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摆上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重要位置。文章强调,农业强国,是拼出来、干出来、奋斗出来的。要铆足干劲,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步伐,为加快建设农业强国而努力奋斗。
(二)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的工作方案》,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3月19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的工作方案》。其中,调研内容主要包括,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和习近平总书记对本地区本部门本领域工作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的主要情况和重点问题;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中的重大问题,推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扩大国内需求、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落实“两个毫不动摇”、吸引和利用外资,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中的主要情况和重点问题;统筹发展和安全,确保粮食、能源、产业链供应链、生产、食品药品、公共卫生等安全,防范化解重大经济金融风险中的主要情况和重点问题;全面深化改革开放中的重大问题,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中的主要情况和重点问题等共12个方面。
(三)国家推出稳定2023年大豆生产一揽子支持政策。3月16日,中央农办协调推动农业农村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国家粮食和储备局等部门,统筹考虑大豆市场供需形势、比较效益和农民种植意愿等因素,出台一揽子稳定大豆生产支持政策措施,形成补贴、保险、收储协同发力的一套政策“组合拳”,释放明确信号,稳定今年大豆生产,保障种豆农民合理收益。农业农村部要求各级农业农村部门继续协调对接,增加投入、整合资金重点支持大豆生产;加快项目资金落实,做好政策宣传解读,提高农民种豆积极性,力争今年大豆油料扩种取得新的成效。
(四)农业农村部印发意见加快推进农产品初加工机械化高质量发展。3月17日,农业农村部印发《关于加快推进农产品初加工机械化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农机发〔2023〕1号)。《意见》明确了推进农产品初加工机械化的基本原则和重点任务,要求加快提升粮食油料初加工机械化水平、推进果蔬清选分级保质机械化发展、拓展特色优势农产品初加工机械化领域、提高畜禽产品初加工机械化水平、推进水产品初加工机械化发展和推进农产品初加工机械化技术与应用体系建设,不断提升农产品初加工机械化水平和质量。《意见》提出到2025年,农产品初加工机械化率达到50%以上;到2035年,农产品初加工机械化率总体达到70%以上,基本实现机械化。
(五)银保监会印发通知引导银行业金融机构进一步加强授信管理。3月6日,银保监会发布《关于进一步做好联合授信试点工作的通知》(银保监办发〔2023〕12号),引导银行业金融机构进一步加强授信管理,改善银企关系,优化信贷资源配置。《通知》在总结前期试点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新形势、新问题,就进一步完善联合授信机制提出具体要求,包括及时确定企业名单、异地机构积极加入联合授信、加强联合风险防控、压实牵头银行责任、强化履职问责、深化银企合作等,努力构建中长期银企关系,不断提升服务实体经济质效。
二、宏观经济和金融市场动态
(一) 宏观经济
1.1-2月份国民经济企稳回升。1-2月份,各地区各部门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突出做好稳增长、稳就业、稳物价工作,生产需求明显改善,就业物价总体稳定,市场预期加快好转,经济运行呈现企稳回升态势。1-2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4%,两年平均增长4.9%。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7067亿元,同比增长3.5%,两年平均增长5.1%。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5.5%,两年平均增长8.8%。货物进出口同比下降0.8%。其中,出口增长0.9%;进口下降2.9%。总的来看,1-2月份,伴随疫情防控较快平稳转段,经济循环加快畅通,生产需求明显改善,经济运行企稳回升。但外部环境更趋复杂,需求不足仍较突出,经济回升基础尚不牢固。下阶段,要按照《政府工作报告》部署,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大力提振市场信心,推动经济运行整体好转,努力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2.2月,受节后消费需求回落、市场供应充足等因素影响,居民消费价格环比有所下降,同比涨幅回落。从环比看,CPI由上月上涨0.8%转为下降0.5%。其中,食品价格由上月上涨2.8%转为下降2.0%。大部分鲜活食品价格均有所下降,猪肉和鲜菜价格分别下降11.4%和4.4%;鲜果、鸡蛋、水产品、牛羊肉和禽肉类价格降幅在0.4%-4.3%之间;粮食和食用油等食品价格基本稳定。非食品价格由上月上涨0.3%转为下降0.2%。从同比看,CPI上涨1.0%,涨幅比上月回落1.1个百分点。其中,食品价格上涨2.6%,涨幅比上月回落3.6个百分点。薯类、鲜果、鸡蛋和禽肉类价格分别上涨14.4%、8.5%、7.9%和6.4%;猪肉价格上涨3.9%;粮食和食用油价格分别上涨2.7%和6.4%;鲜菜和水产品价格分别下降3.8%和1.5%。非食品价格上涨0.6%,涨幅比上月回落0.6个百分点。
3.2月,工业企业生产恢复加快,市场需求有所改善,PPI环比持平,同比继续下降。从环比看,PPI由上月下降0.4%转为持平。其中,生产资料价格由下降0.5%转为上涨0.1%;生活资料价格下降0.3%,降幅与上月相同。从同比看,受上年同期石油等行业对比基数走高影响,PPI下降1.4%,降幅比上月扩大0.6个百分点。其中,生产资料价格下降2.0%,降幅扩大0.6个百分点;生活资料价格上涨1.1%,涨幅回落0.4个百分点。
(二) 金融市场
1.货币金融情况。M2同比再创新高,超出市场预期。2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275.52万亿元,同比增长12.9%,增速分别比上月末和上年同期高0.3个和3.7个百分点。狭义货币(M1)余额65.79万亿元,同比增长5.8%,增速比上月末低0.9个百分点,比上年同期高1.1个百分点。流通中货币(M0)余额10.76万亿元,同比增长10.6%。新增社融规模同比大幅增长。2月,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为3.16万亿元,同比多增1.95万亿元。2月末,社会融资规模存量353.97万亿元,同比增长9.9%,较1月末增加0.5个百分点。新增信贷规模好于预期,信贷结构进一步改善。2月,新增人民币贷款1.81万亿元,同比多增5928亿元。其中,居民部门贷款迎来向上拐点,企业部门中长期贷款持续多增,仍然是信贷数据的主要支撑,信贷结构持续改善。
2.市场利率情况。货币市场利率方面,2月,银行间同业拆借月加权平均利率为1.92%,较上月上行49BP;银行间债券质押式回购月加权平均利率为2.07%,较上月上行51BP。3月存期同业存单发行利率2.59%,较上月下行2BP。债券市场利率方面,1年期国债到期收益率为2.32%,较上月上行17BP;10年期国债到期收益率为2.92%,较上月上行2BP。信贷市场利率方面,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1年期报3.65%、5年期报4.30%,与上月持平。民间借贷利率方面,2月末,温州地区民间融资综合利率为14.94%,较上月下行1.39个百分点。温州地区民间借贷服务中心利率、小额贷款公司放款利率、社会直接融资利率分别为14.80%、18.48%、11.40%。
3.小贷行业情况。截至2022年12月末,全国共有小额贷款公司5958家,贷款余额9086亿元,全年减少337亿元。
三、大宗农产品供需情况
(一)主要粮食
1.稻谷最低价收购结束,政策性拍卖即将重启,预计国内稻米价格以稳为主。
供需方面,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推动南方省份发展多熟制粮食生产,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发展再生稻。合理确定稻谷最低收购价,稳定稻谷补贴,完善农资保供稳价应对机制。逐步扩大稻谷完全成本保险和种植收入保险实施范围。要加力扩种大豆油料,统筹油菜综合性扶持措施,推行稻油轮作,大力开发利用冬闲田种植油菜。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公布2023年稻谷最低收购价格。2023年生产的早籼稻、中晚籼稻和粳稻最低收购价分别为每50公斤126元、129元和131元。其中,早籼稻比去年提高0.02元/斤,中晚籼稻和粳稻保持稳定。
市场方面,2月份,国内稻谷价格大多平稳,局部小幅涨跌。2月底新季中晚籼稻主流价格2660~2800元/吨;黑龙江圆粒粳稻价格维持最低收购价水平2620元/吨,长粒粳稻3300元/吨;江苏普通粳稻收购价格2780~2800元/吨;安徽普通粳稻收购价格2620~2640元/吨,环比均持平。春节后稻谷市场补库需求短期增加,但整体需求未见明显提振。2月底粳稻最低收购价收购结束,市场观望情绪较浓,下游大米加工企业多以销定产,开机率维持低位,国内稻谷市场价格以稳为主。
2.小麦市场供给充裕,面粉销售进入淡季,预计短期小麦价格稳中偏弱。
市场方面,河北地区小麦进厂价(国标二等,下同)3130~3140元/吨,山东地区小麦进厂价3120~3130元/吨,河南地区小麦进厂价3110~3130元/吨,安徽地区小麦进厂均价3110元/吨,江苏地区小麦进厂均价3130元/吨,月环比下跌90~130元/吨。2月初小麦价格进入下行区间,已跌破部分贸易商的存粮成本,市场看跌后市情绪较高,部分贸易商现阶段陆续认亏出货。制粉企业原粮库存处于较高水平,部分企业仓满停收。2月底小麦价格下调区域有所减少,从中储粮双向购销成交价格来看,2023年小麦采购底价基本在3100元/吨以上,支撑部分持粮主体心理价格预期,市场购销博弈增加,但在本年度小麦基本退出饲用领域、粮源总体充裕的情况下,预计短期小麦价格仍然有压力。
3.主产区农户售粮意愿增强,市场供应持续增加,饲用需求不及预期,预计国内玉米价格弱势运行。
市场方面,2月份,国内玉米价格稳中有降。2月28日,东北三省一区玉米深加工企业平均收购价格2699元/吨,月环比下降25元/吨,同比上涨73元/吨,涨幅2.8%;华北产区平均收购价2851元/吨,月环比下跌21元/吨,同比上涨58元/吨,涨幅2.1%。主要原因:一是春节后农民手中地趴粮加快出售,市场供应增加。二是当前饲料及工业需求均处于季节性淡季,需求恢复不及预期。三是进口玉米在一季度集中到货,预计总量超过500万吨,销区市场采购东北玉米并不积极。2月底,东北地区地趴粮出售接近尾声,二季度需求预计将有所增加,企业存在一定补库需求,预计短期价格将止跌趋稳,后期或将有所抬升。
(二)重要农产品
1.主产区大豆余粮较多,农户惜售心理较重,下游需求好转,预计大豆价格或以震荡调整为主。
市场方面,2月28日,黑龙江食用大豆收购价格5280~5500元/吨,月环比上涨80~100元/吨,春节过后,南方用豆企业开始补充库存,黑龙江外销订单增加,而农户惜售心理较重,收购价格小幅上涨。当前国产大豆余粮较多,继续上涨动力不足,预计大豆价格或以震荡调整为主。
2.国内棉花供应充足,纺织品服装下游订单不及预期,预计国内棉价将持续弱势震荡。
3.糖厂生产进入尾声,终端食糖需求稳步复苏,预计国内糖或将价稳中有涨。
供需方面,截至2月末,北方甜菜糖厂已全部收榨,南方除云南甘蔗糖厂正处于生产旺季,其他产区陆续收榨。由于广西前期受不利天气影响,甘蔗单产降幅高于预期。甘蔗糖产量降至825万吨,食糖总产量下调至933万吨。
市场方面,2月,广西白糖现货成交价格区间为5777-5906元/吨,月末收盘价为5889元/吨,较上月末上涨109元/吨,涨跌幅1.86%。糖企现货报价步入5900元区间。截至2月末,广西制糖集团主流报价区间为5890-5950元/吨,较上月末上涨110-120元/吨;云南制糖集团报价区间为5810-5850元/吨,较上月末上调80元/吨;加工糖厂主流报价区间为5970-6120元/吨,整体报价较上月末上调100-150元/吨。进入3月,2022/23榨季全国食糖产量将逐渐落定,南方主产区大幅减产使得国内食糖供应量进一步下降,叠加国际糖价高企及进口许可证阶段性暂停,多重利多因素叠加将有效提振市场信心,预计国内糖价稳中有涨。
4.生猪供应依旧充足,受猪肉收储和企业增加库存的影响,预计短期国内猪价或将震荡上行。
供需方面,根据农业农村部数据,1月全国能繁母猪存栏4367万头,环比下滑0.5%,同比增长1.8%,相当于正常保有量的106.5%,产能大幅增加,处于黄色区域。近期由于猪价快速跌破行业平均成本线、并维持底部震荡,养殖户补栏信心不足,叠加冬季非洲猪瘟等疫病抬头,导致本月母猪存栏自2022年5月以来首次下滑。当前猪价仍有一定压力,将持续压制行业补栏积极性。目前,行业出栏均重降至120公斤、仍处偏高水平,表明大猪消化并不充分,或在未来数月陆续出栏,市场供给压力仍在。
市场方面,2月份猪肉集贸市场价为每公斤27.11元,环比跌9.0%,同比涨7.3%;生猪集贸市场价每公斤15.18元,环比跌6.9%,同比涨8.0%;仔猪集贸市场价每公斤34.06元,环比跌2.3%,同比涨34.0%。
生猪养殖亏损严重。据国家发展改革委监测,2月份猪粮比价为5.07:1,比上月下降0.61个点。2月份全国饲用玉米价格为每公斤3.02元,环比跌0.7%,同比涨5.2%;育肥猪配合饲料价格为每公斤4.01元,环比跌1.0%,同比涨8.7%。据行业监测统计,2月自繁自养养殖户出栏一头120公斤的肥猪头均亏损280元左右;外购仔猪养殖户亏损450元左右。
综上,当前生猪产能及市场供应量均处于高位,屠宰企业开工率回升,猪肉产量稳步增加,随着下游猪肉消费的逐步恢复,同时在中央预全储备收储猪肉、部分屠宰企业增加猪肉库存等多重因素共同作用下,预计短期国内猪价或将震荡上行。
四、农业产业链龙头企业动态
(一)牧原股份发布1-2月份生猪销售简报
3月15日,牧原股份发布公告称,2023年1-2月份,公司销售生猪884.4万头(其中商品猪863.0万头,仔猪17.9万头,种猪3.4万头),销售收入146.65亿元。其中向全资子公司牧原肉食品有限公司及其子公司合计销售生猪164.7万头。2023年1-2月份,公司商品猪价格相比2022年12月呈现下降走势,商品猪销售均价14.49元/公斤,比2022年12月份下降22.14%。
(二)新希望发布2月份生猪销售情况
3月15日,新希望发布公告称,公司2023年2月销售生猪173.30万头,环比变动34.23%,同比变动77.33%;收入为25.41亿元,环比变动23.89%,同比变动130.37%;商品猪销售均价14.32元/公斤,环比变动-3.83%,同比变动25.72%。生猪销售数量环比上升较大的主要原因是1月份春节假期使生产销售基数偏小,同比上升较大的主要原因是前期母猪产仔、当期育肥养殖与健康防疫等各方面生产指标的改善提升;生猪销售收入同比上升较大的主要原因是生猪销量大幅上升叠加生猪价格上涨。
(三)正大股份冲刺上交所IPO
3月3日,正大投资股份有限公司更新主板IPO招股书获上交所受理。本次拟募资150亿元,拟用于广东湛江生猪产业链项目、湖北咸宁生猪产业链项目、湖南宁乡生猪产业链项目、广西来宾生猪产业链项目、内蒙古武川生猪养殖项目、河南商丘生猪产业链项目、陕西渭南生猪养殖项目、重庆生猪产业链项目、贵州生猪产业链项目、四川种猪场建设项目、山东东营生猪产业链项目、正大石门1.8万头种猪养殖及配套育肥项目、云南玉溪生猪产业链项目、陕西咸阳生猪养殖项目、河南洛阳生猪养殖项目、辽宁阜新生猪产业链项目、湖北襄阳生猪产业链项目,另外42.37亿元用于补充流动资金。
(四)傲农生物实际担保余额高达64.49亿元
3月17日,傲农生物发布公告称,截至2023年1月31日,公司及下属全资、控股子公司实际对外担保余额约10.89亿元,占公司最近一期经审计净资产的83.58%;公司对下属全资、控股子公司实际担保余额为约64.49亿元,占公司最近一期经审计净资产的494.78%;下属全资、控股子公司为公司其他下属全资、控股子公司实际担保余额为约10.73亿元,占公司最近一期经审计净资产的82.35%;下属全资、控股子公司对母公司实际担保余额约为10.17亿元,占公司最近一期经审计净资产的77.99%。
(五)正虹科技发布2月销售简报
3月23日,正虹科技公布简报称,2023年2月,公司销售生猪1.61万头,销售收入2,274.80万元,环比变动分别减少38.43%、50.53%。同比变动分别增长125.94%、143.54%。2023年1-2月份,公司累计销售生猪4.24万头,累计销售收入6,872.75万元,同比变动分别增长89.35%、98.09%。

关注我们
扫描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