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学互鉴

市场信息月报2024年第11期

发布时间:2024/12/06


市场信息月报

2024年第11期






本期要点

政策要闻方面,国家发展改革委、农业农村部、国家林草局联合印发《关于推动饲草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农业农村部印发《关于进一步强化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工作的通知》。财政部表示有充足的政策工具和资源保障全国财政收支平衡。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财政部门提前下达2批2025年度以工代赈中央专项投资90.5亿元。财政部核定2024年中央财政应承担农业保险保费补贴金额总计547.48亿元并全部下达。中国人民银行开发建设的全国中小微企业资金流信用信息共享平台上线试运行。

宏观经济与金融市场方面,10月份,国民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稳中有升。CPI环比下降,同比涨幅略有回落。PPI环比降幅明显收窄,同比降幅微扩。金融市场方面,M2同比增长,社会融资规模存量同比增长,新增贷款同比少增。货币市场利率环比、同比均下行,债券市场利率、民间借贷利率均环比上行。

农产品方面,中晚稻大量上市,市场供应充足,各级储备采购支撑需求,预计稻谷价格将以稳为主。小麦政策性收储持续发力,市场供给充足,面粉消费旺季不旺,预计短期小麦价格将以稳为主。玉米丰产保持预期,市场供给充裕,需求同比增加,预计国内玉米价格将维持稳定态势。新豆集中上市,市场供应充足,下游购销活跃,预计国产大豆价格止跌企稳。新季棉花产量预增,市场供给充裕,需求季节性走弱,预计国内棉花价格或维持低位震荡态势。新糖大量上市,市场供给充裕,下游销售放缓,预计食糖价格平稳弱势运行。生猪产能持续回升,市场供应同比略减,猪肉消费进入传统旺季,预计短期猪价将温和上涨。

农业产业链龙头企业方面,正虹科技生猪销量及收入较上年同期均大幅下滑。正邦科技生猪累计销量及收入均同比下降。傲农股份在重整期间继续营业并自行管理财产和营业事务。





一、政策要闻

(一)国家发展改革委、农业农村部、国家林草局联合印发《关于推动饲草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

10月30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农业农村部、国家林草局联合印发《关于推动饲草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提出5方面措施。一是调整优化农业生产结构,支持各地合理利用耕地、草原以及农闲田、撂荒地、果园隙地、林地等土地资源发展饲草生产。二是大力推进“以种适地”,积极发展盐碱地种草,稳步扩大苜蓿、饲用燕麦、青贮玉米等优质饲草品种种植面积。三是加强饲草生产基础建设,提高饲草综合生产能力,鼓励有条件的地方探索开展饲草种植保险,支持、引导优质饲草生产。四是提升饲草种业水平,加快选育并推广一批高产高蛋白、抗逆耐盐碱的饲草新品种,强化饲草产业科技支撑。五是推动饲草全产业链发展,积极探索推进大型饲草机械抵押贷款,培育一批经营水平高、带动能力强的新型经营主体,构建质量效益和竞争力明显提升的现代饲草产业体系。《意见》要求,各地发展改革、农业农村、林草等部门加强衔接配合,形成工作合力。逐步建立饲草产销信息发布机制。强化政策资金支持,鼓励各地结合实际出台更具针对性支持政策。

(二)农业农村部印发《关于进一步强化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工作的通知》

11月1日,农业农村部印发《关于进一步强化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工作的通知》,从严格落实无害化处理责任、健全无害化处理体系、加强无害化处理监督管理、落实无害化处理补助政策、严控无害化处理产物流向五方面部署具体举措,进一步强化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工作。《通知》提出各省级农业农村部门要结合畜禽养殖、发病死亡等实际情况,完善优化集中无害化处理场所建设规划,合理布局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场,科学设置集中暂存点,稳步提高集中无害化处理覆盖率;指导生产经营主体不断完善硬件设施和管理制度,切实阻断动物疫病传播风险;积极协调财政部门,按照“谁处理补给谁”的原则,统筹用好中央和地方资金,及时对承担养殖环节病死猪无害化处理任务的实施者给予补助。

(三)财政部表示有充足的政策工具和资源保障全国财政收支平衡

11月8日,在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财政部介绍,从2024年开始,连续五年每年从新增地方政府专项债券中安排8000亿元,专门用于化债,累计可置换隐性债务4万亿元。再加上这次全国人大常委会批准的6万亿元债务限额,直接增加地方化债资源10万亿元。同时也明确,2029年及以后到期的棚户区改造隐性债务2万亿元,仍按原合同偿还。财政部表示,政策协同发力后,2028年之前,地方需要消化的隐性债务总额从14.3万亿元大幅下降至2.3万亿元,化债压力大大减轻。

(四)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财政部门提前下达2批2025年度以工代赈中央专项投资90.5亿元

近日,为充分发挥以工代赈政策作用,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财政部门提前下达了2批2025年度以工代赈中央专项投资共90.5亿元,支持地方实施以工代赈项目2000余个。为保障群众真正从中获益,国家发展改革委将推动地方做好项目前期工作,确保投资计划下达后,项目可以迅速开工建设,群众能够尽快拿到劳务报酬;同时,重点向脱贫县、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受暴雨洪涝灾害影响较重的地区倾斜,优先组织脱贫人口、防返贫监测对象、返乡农民工、受灾群众等困难群体参与工程项目建设,依托项目建设积极开展劳动技能培训、公益性管护岗位开发,要把资金用在“刀刃上”,让困难群众不仅获得劳务报酬,还能通过参与以工代赈项目,提升劳动技能。

(五)财政部核定2024年中央财政应承担农业保险保费补贴金额总计547.48亿元并全部下达

11月22日,财政部印发通知,核定2024年中央财政应承担农业保险保费补贴金额总计547.48亿元,前期已下达476.05亿元,此次下达71.43亿元。通知提出,各省级财政部门要采取切实有效措施,进一步规范保费补贴管理,优化资金拨付方式;要会同有关方面,指导保险公司进一步提升承保、理赔、保费补贴审核等工作质效,依法合规展业,切实提升农户政策获得感和满意度。同时,做好应急救灾和受灾农户金融保险服务,特别是近期遭受台风灾害影响的地区,要充分发挥农业保险防灾减损和灾后风险补偿作用,最大限度减少灾害对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的影响。

(六)中国人民银行开发建设的全国中小微企业资金流信用信息共享平台上线试运行

10月25日,全国中小微企业资金流信用信息共享平台上线试运行。目前,已有31家金融机构参与试运行服务,包括全国性商业银行和部分地方法人银行。资金流信息平台由中国人民银行开发建设,主要服务于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等经营主体,能够全生命周期动态反映中小微企业的经营状况、收支状况、偿债能力、履约行为。中小微企业通过自身的数据账户,可以开展委托提供、授权使用活动,驱动自身资金流信用信息流转;可以在数据账户内调取查看自己的资金流信用信息;可以开展异议处理、咨询服务等。资金流信息平台采取了多种措施保障信息安全。一是严格的身份验证,确保企业主体和接入机构身份可靠、可追溯。二是信息不使用不出域,无授权不调用,平台不储存资金流信用信息。三是践行最小必要原则共享信息,企业自主选择开放某一个或多个账户的资金流信用信息共享。四是加强软硬件设施建设,保障系统安全稳定运行。





二、宏观经济和金融市场动态

(一)宏观经济

1.10月份,国民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稳中有升。

10月份,一系列存量政策和增量政策协同发力、持续显效,消费、服务业、进出口等主要经济指标明显回升,就业物价总体稳定,社会预期持续改善,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积极因素累积增多,国民经济运行稳中有进、稳中有升。工业生产增势稳定,装备制造业和高技术制造业较快增长;服务业明显加快,现代服务业发展较好;市场销售较快回升,以旧换新相关商品销售加快;固定资产投资稳定增长,高技术产业投资增长较快;货物进出口较快增长,贸易结构继续优化。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5396亿元,同比增长4.8%,比上月加快1.6个百分点;环比增长0.41%。按经营单位所在地分,城镇消费品零售额39255亿元,同比增长4.7%;乡村消费品零售额6141亿元,同比增长4.9%。

2.10月份,CPI环比下降,同比涨幅略有回落。

从环比看,CPI下降0.3%,上月为持平。其中,食品价格由上月上涨0.8%转为下降1.2%,低于近十年同期平均水平,是影响CPI环比下降的主要因素。食品中,天气晴好利于鲜活食品生产储运,叠加前期受极端天气等影响价格上涨较多,猪肉、鲜菜、水产品和鲜果本月价格分别下降3.7%、3.0%、2.0%和1.0%,合计影响CPI环比下降约0.20个百分点,占CPI总降幅七成左右。从同比看,CPI上涨0.3%,涨幅比上月回落0.1个百分点。其中,食品价格上涨2.9%,涨幅比上月回落0.4个百分点。食品中,鲜菜、猪肉和鲜果价格分别上涨21.6%、14.2%和4.7%,涨幅均有回落;牛肉、羊肉、食用油和鸡蛋价格降幅在2.7%—13.4%之间。

3.10月份,PPI环比降幅明显收窄,同比降幅微扩。

从环比看,PPI下降0.1%,降幅比上月收窄0.5个百分点,连续两个月收窄。其中,生产资料价格由上月下降0.8%转为上涨0.1%;生活资料价格下降0.4%,降幅扩大0.3个百分点,农副食品加工业价格下降0.6%。从同比看,PPI下降2.9%,降幅比上月扩大0.1个百分点。其中,生产资料价格下降3.3%,降幅与上月相同;生活资料价格下降1.6%,降幅扩大0.3个百分点,农副食品加工业下降5.0%,扩大0.1个百分点。

(二)金融市场

1.货币金融情况。

M2同比增长。10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309.71万亿元,同比增长7.5%。狭义货币(M1)余额63.34万亿元,同比下降6.1%。流通中货币(M0)余额12.24万亿元,同比增长12.8%。前十个月净投放现金9003亿元。社会融资规模存量同比增长。10月末,社会融资规模存量为403.45万亿元,同比增长7.8%。其中,对实体经济发放的人民币贷款余额占同期社会融资规模存量的62.3%,同比持平;委托贷款余额占比2.8%,同比低0.2个百分点;信托贷款余额占比1.1%,同比高0.1个百分点;未贴现的银行承兑汇票余额占比0.5%,同比低0.2个百分点;企业债券余额占比8%,同比低0.4个百分点;政府债券余额占比19.3%,同比高1.2个百分点;非金融企业境内股票余额占比2.9%,同比低0.1个百分点。新增贷款同比少增。10月份,人民币贷款增加5000亿元,同比少增2384亿元。分部门看,住户贷款增加1600亿元,其中,短期贷款增加490亿元,中长期贷款增加1100亿元;企(事)业单位贷款增加1300亿元,其中,短期贷款减少1900亿元,中长期贷款增加1700亿元,票据融资增加1694亿元。

2.市场利率情况。

货币市场利率方面,10月份同业拆借加权平均利率为1.59%,分别比上月和上年同期低0.19个和0.33个百分点。质押式回购加权平均利率为1.65%,分别比上月和上年同期低0.18个和0.41个百分点。债券市场利率方面,10月份,1年期国债到期收益率为1.42%,比上月高0.02个百分点;10年期国债到期收益率为2.15%,比上月高0.05个百分点。信贷市场利率方面,11月份,1年期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报3.1%,5年期报3.6%,与上月持平。民间借贷利率方面,10月份,温州地区民间融资综合利率为14.92%,较上月上行1.04个百分点。温州地区小额贷款公司放款利率、社会直接融资利率分别为18.81%、12.32%。






三、大宗农产品供需情况

(一)主要粮食

1.中晚稻大量上市,市场供应充足,各级储备采购支撑需求,预计稻谷价格将以稳为主。

供需方面,10月份,东北大部地区光温适宜,以晴好天气为主,利于水稻收获晾晒。前期江南、华南地区大部多晴好天气,利于一季稻收获、晚稻抽穗扬花及灌浆乳熟;后期受冷空气影响,部分地区多雨寡照,对成熟晚稻收晒不利。截至10月底,全国秋收接近尾声,吉林收获进度九成以上,江苏收获进度四成以上,安徽收获进度近九成。主产区各类粮食企业累计收购中晚稻超2300万吨。

市场方面,10月主产区中晚稻大量上市,价格较上年有所回落。10月底,主产区新季圆粒早籼稻收购价2760~2860元/吨,环比上涨0~20元/吨,同比回落30~60元/吨;新季中晚籼稻价格2590~2600元/吨,较国庆节前上涨10~20元/吨,同比回落230~300元/吨。新米陆续上市拉动市场需求,叠加天气转凉、大米储存难度降低,批发市场走货量有所提升,最低收购价政策底部支撑作用明显,预计国内稻米价格将以稳为主。

2.小麦政策性收储持续发力,市场供给充足,面粉消费旺季不旺,预计短期小麦价格将以稳为主。

供需方面,国家统计局夏粮公告显示,2024年夏收小麦播种面积23091千公顷,比上年增加31.7千公顷,增长0.1%;产量13822万吨,比上年增加365.8万吨,增长2.7%。各地小麦陆续上市后,中储粮集团继续在主产区启动中央储备小麦轮入收购, 截至10月底已启动450多家库点在市收购;同时有关部门积极引导其他经营主体入市收购,推动小麦价格在合理区间运行,有效提振小麦市场信心。

市场方面,10月底,华北黄淮主产区普通小麦进厂价格2440~2500元/吨,环比上涨30~60元/吨,同比下跌540~600元/吨。随着秋粮大量上市,贸易商陆续收购秋粮,由于农户忙于秋收秋种无暇售粮,市场流通粮源减少,面粉企业提价促收。然而,受到面粉销售旺季不旺影响,制粉企业开机率同比偏低10个百分点,限制小麦价格涨幅,预计短期小麦价格将以稳为主。

3.玉米丰产保持预期,市场供给充裕,需求同比增加,预计国内玉米价格将维持稳定态势。

供需方面,10月份,全国玉米进入集中收获期。截至10月24日,全国秋粮收获已过八成。分地区看,东北粮食主产区秋收接近尾声;内蒙古秋粮收获目前已超1亿亩;河南秋粮收获超7000万亩,黄淮海粮食主产区秋收基本结束。当前生猪养殖利润较好,玉米饲用消费量同比增加;玉米深加工产能继续扩张,工业消费量稳中有增。国家粮油信息中心11月份预计,2024年全国玉米产量为2.92亿吨,同比增加316万吨。2024/25年度玉米饲料消费19900万吨,同比增加1300万吨,玉米工业消费7900万吨,同比增加100万吨。

市场方面,10月底,东北三省一区玉米深加工企业平均收购价格2005元/吨,环比下跌83元/吨,同比下降408元/吨;华北地区2183元/吨,环比上涨130元/吨,同比下降518元/吨。11月上旬,东北直收粒玉米接近尾声,并且气温下降后利于玉米存储,预计价格将止跌趋稳;华北玉米价格连续上涨后部分贸易企业开始积极出货,并且随着东北和华北玉米价差拉大,部分东北玉米开始发往华北补充供应,预计价格将小幅回落。整体上来看,预计国内玉米价格将维持稳定态势。

(二)重要农产品

1.新豆集中上市,市场供应充足,下游购销活跃,预计国产大豆价格止跌企稳。

供需方面,10月底,全国秋粮收获工作进入收尾阶段,黑龙江大豆基本收获完毕。大豆油料扩种成果巩固,国内大豆面积仍保持在1.5亿亩以上,预计产量稳定在2000万吨以上。新豆集中上市,市场供应充足。贸易商入市收购,市场氛围较前期有所活跃,购销进度加快。由于豆油性价比优势明显及生猪养殖利润较好,利好豆油需求和豆粕消费,预计2024/25年度我国豆油食用消费量为1640万吨,同比增长1.2%;豆粕消费量为7500万吨,同比增长1.8%。

市场方面,10月底,黑龙江地区大豆以质论价,价格普遍在3500~4100元/吨,较9月中旬开秤价下跌300~400元/吨,较去年同期下跌1100~1200元/吨。东北地区新季大豆集中收获上市,供大于求格局延续,价格低开低走,低价大豆带动下游采购意愿增强,油厂开工率有所提升,加之中储粮在东北地区陆续开库收购,带动多元主体入市收购,预计国产大豆价格止跌企稳。

2.新季棉花产量预增,市场供给充裕,需求季节性走弱,预计国内棉花价格或维持低位震荡态势。

供需方面,10月以来,我国棉花主产区晴好天气利于棉花吐絮和采摘晾晒。11月中旬,全国新棉采摘基本结束,新疆收购接近尾声,截至11月15日,全国棉花采摘进度为99.4%,同比快0.4个百分点;交售进度91.6%,同比快2.1个百分点。根据实际采摘收购情况,中国棉花协会预计2024年全国植棉面积为4312.3万亩,同比增长3.3%,其中新疆3870.3万亩,同比增长3.9%;全国棉花总产量约为635.5万吨,同比增长8.1%,其中新疆棉花产量约为602.3万吨,同比增长9.3%,占全国总产量的94.8%。

市场方面,10月份,中国棉花价格指数月均价为15538元/吨,环比上涨3.8%,同比下跌13.7%。前期由于下游纺织市场处于传统旺季,需求略有回升,企业补库需求略有增加,对国内棉花现货价格形成一定支撑。后续随着新棉逐渐上市,市场供给较为充裕,棉纺织市场需求季节性走弱,传统淡季特征明显,成品库存增加,企业原料采购积极性下降,预计国内棉花价格或维持低位震荡态势。

3.新糖大量上市,市场供给充裕,下游销售放缓,预计食糖价格平稳弱势运行。

供需方面,10月下旬以来,我国大部蔗区气温偏高、降雨偏少,广西大部和云南局部蔗区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干旱,对缺乏灌溉条件的蔗区产量提高不利;但大部蔗区气温日较差较大,利于蔗糖分转化积累。截至10月底,本制糖期已产食糖39.21万吨,同比增加1.73万吨;销售食糖11.62万吨,同比增加0.11万吨,累计产销量均为近五年同期次高位水平。据广西糖业协会估算,预计2024/25年制糖期全国食糖产量约为1105万吨,同比增加约109万吨。

市场方面,10月份,国内产区制糖集团报价区间为6260~6370元/吨,环比下调140~170元/吨;广西白糖现货成交价区间为5887~6421元/吨,月末价格5909元/吨。11月下旬,随着云南、广西等甘蔗主产区陆续启动压榨,我国进入食糖生产高峰期,新糖供给增量提速,但由于前期预售糖数量较多,下游终端持谨慎观望态度,以随采随用为主,预计国内糖价平稳弱势运行。

4.生猪产能持续回升,市场供应同比略减,猪肉消费进入传统旺季,预计短期猪价将温和上涨。

供需方面,据农业农村部数据,10月份能繁母猪存栏4073万头,环比增长0.3%,同比下降3.2%。生猪产能持续回升,能繁母猪存栏量为3900万头正常保有量的104.4%,已接近105%的产能调控绿色合理区域上线。10月份全国生猪出栏同比下降1.6%,环比增长2%,连续2个月环比增长;新生仔猪数量环比下降0.1%,其中规模猪场环比下降1.2%;5月龄以上中大猪存栏量同比下降3.2%,预示着未来2~3个月的生猪上市量将较上年同期有所减少。

市场方面,10月份,猪肉集贸市场价为29.85元/公斤,环比跌5.0%,同比涨14.7%;生猪集贸市场价为18.25元/公斤,环比跌7.4%,同比涨14.8%;仔猪集贸市场价为36.37元/公斤,环比跌12.3%,同比涨32.1%。随着天气进一步转凉,猪肉消费将进入传统旺季,加之冬季腌腊和元旦等节日消费拉动,年末猪肉消费需求将明显增长,预计生猪价格将止跌回升、温和上涨。



四、农业产业链龙头企业动态

(一)正虹科技生猪销量及收入较上年同期均大幅下滑

11月7日,正虹科技发布10月生猪销售简报。由于生猪出栏量减少,公司10月销售生猪0.88万头,环比减少2.3%,同比减少47.94%;销售收入915.28万元,环比减少26.06%,同比减少53.31%。1~10月,公司累计销售生猪6.91万头,累计销售收入1.2亿元,同比变动分别减少64.15%、58.51%。

(二)正邦科技生猪累计销量及收入均同比下降

11月7日,正邦科技发布10月生猪销售简报。由于经营策略调整,公司10月销售生猪54.36万头(其中仔猪28.12万头,商品猪26.24万头),环比上升42.75%,同比上升13.44%;销售收入7.38亿元,环比上升44.08%,同比上升155.08%。商品猪(扣除仔猪后)销售均价17.70元/公斤,较上月下降4.93%;均重137.58公斤/头,较上月上升2.89%。1~10月,公司累计销售生猪302.04万头,同比下降34.58%;累计销售收入38.32亿元,同比下降6.73%。

(三)法院准许傲农股份在重整期间继续营业并管理相关事务

11月9日,傲农股份发布《关于法院准许公司在重整期间继续营业并自行管理财产和营业事务的公告》。法院认为,公司内部管理机构较为健全且仍正常运转。经指定管理人上海市锦天城律师事务所核实,公司不存在隐匿、转移财产及其他损害债权人利益的行为。由傲农股份在重整期间继续经营并自行管理财产和营业事务,有利于维持公司的稳定,实现财产的有效管理和保值增值,保障债权人的合法权益。



关注我们

扫描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