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信息月报2024年第12期
市场信息月报
2024年第12期
本期要点
政策要闻方面,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在京召开,习近平总书记对做好“三农”工作作出重要指示。财政部等四部门联合发布《中小企业数字化赋能专项行动方案(2025—2027年)》的通知。全国财政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研究布置2025年重点任务。
宏观经济与金融市场方面,11月份,国民经济稳步回升。CPI环比下降,同比小幅上涨。PPI环比由降转涨,同比降幅收窄。金融市场方面,M2同比增长,社会融资规模存量同比增长,新增贷款同比少增。货币市场利率环比、同比均下行,债券市场利率、民间借贷利率均环比下行。
农产品方面,稻谷产量增加,市场供应充足,终端大米消费稳定,预计稻谷价格将以稳为主。小麦产量增加,市场供给充足,面粉消费旺季不旺,预计短期小麦价格将以弱势震荡为主。玉米产量增加,市场供给充裕,需求同比增加,预计国内玉米价格将止跌趋稳。新豆集中上市,市场供应充足,下游购销活跃,预计国产大豆价格止跌企稳。新季棉花产量预增,市场供给充裕,需求持续走弱,预计国内棉花价格或维持低位震荡态势。新糖大量上市,市场供给充裕,下游需求回升,预计食糖价格平稳运行。生猪产能持续回升,市场供应增加,猪肉消费进入传统旺季,预计短期猪价将温和上涨。
农业产业链龙头企业方面,牧原股份11月生猪销量同比大增,预计全年出栏约7000万头。天邦股份11月商品猪累计销量及收入均同比下降。傲农生物发布重整计划,充实资金实力、改善资产结构。
一、政策要闻
(一)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
12月11日至12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总结2024年经济工作,分析当前经济形势,部署2025年经济工作。会议概括了做好经济工作的规律性认识,即“一个根本保证”和“五个必须统筹”。会议指出,明年要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为实现“十五五”良好开局打牢基础,要保持经济稳定增长,保持就业、物价总体稳定,保持国际收支基本平衡,促进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增长同步。要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守正创新、先立后破,系统集成、协同配合,充实完善政策工具箱,提高宏观调控的前瞻性、针对性、有效性。要实施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提高政策整体效能。会议确定,明年要抓好统筹推进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促进城乡融合发展的重点任务。要严守耕地红线,严格耕地占补平衡管理。抓好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和竞争力。保护种粮农民和粮食主产区积极性,健全粮食价格形成机制。因地制宜推动兴业、强县、富民一体发展,千方百计拓宽农民增收渠道。落实好产业、就业等帮扶政策,确保不发生规模性返贫致贫,保障困难群众基本生活。
(二)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在京召开,习近平总书记对做好“三农”工作作出重要指示
中央农村工作会议17日至18日在北京召开,习近平总书记对做好“三农”工作作出重要指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2024年,我国粮食生产迈上新台阶,农民收入稳步增长,农村社会和谐稳定,为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基础支撑。做好2025年“三农”工作,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坚持城乡融合发展,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完善强农惠农富农支持制度,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要严守耕地红线,高质量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强化农业科技和装备支撑,确保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要积极发展乡村富民产业,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壮大县域经济,拓宽农民增收渠道,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致贫底线。要深入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扎实推进乡村建设,繁荣乡村文化,推进移风易俗,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要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提升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效能。
(三)财政部等四部门联合发布《中小企业数字化赋能专项行动方案(2025—2027年)》的通知
12月12日,工业和信息化部 财政部 中国人民银行 金融监管总局发布《中小企业数字化赋能专项行动方案(2025—2027年)》的通知,体系化推进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通知提出,要深入开展“一链一策一批”中小微企业融资促进行动,按照市场化原则满足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融资需求。支持有条件的地方针对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项目提供贴息支持,分行业常态化组织投融资对接活动。鼓励金融机构推出支持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的专门信贷产品,鼓励融资担保公司提供增信支持,深入实施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再贷款政策、设备更新贷款财政贴息政策,加大对中小企业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项目,特别是数字化转型的金融支持力度。
(四)全国财政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研究布置2025年重点任务
12月23至24日,全国财政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总结2024年财政工作,研究布置2025年重点任务。会议指出,2025年要实施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持续用力、更加给力,打好政策“组合拳”。一是提高财政赤字率,加大支出强度、加快支出进度。二是安排更大规模政府债券,为稳增长、调结构提供更多支撑。三是大力优化支出结构、强化精准投放,更加注重惠民生、促消费、增后劲。四是持续用力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风险,促进财政平稳运行、可持续发展。五是进一步增加对地方转移支付,增强地方财力,兜牢基层“三保”底线。要重点做好六方面工作。一是支持扩大国内需求。二是支持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三是支持保障和改善民生。四是支持城乡区域融合发展。五是支持生态文明建设。六是支持高水平对外开放。
二、宏观经济和金融市场动态
(一)宏观经济
1.11月份,国民经济稳步回升。
11月份,宏观政策组合效应继续显现,工业服务业较快增长,就业物价总体稳定,社会预期有效提振,新质生产力稳步发展,国民经济延续回升态势。全年粮食再获丰收,产量迈上新台阶;工业增长加快,装备制造业和高技术制造业较快增长;服务业较快增长,现代服务业发展较好;市场销售继续增加,以旧换新相关商品销售较好;固定资产投资平稳增长,制造业和高技术产业投资增长较快;货物进出口保持增长,贸易结构继续优化。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3763亿元,同比增长3.0%;环比增长0.16%。按经营单位所在地分,城镇消费品零售额37596亿元,同比增长2.9%;乡村消费品零售额6167亿元,同比增长3.2%。
2.11月份,CPI环比下降,同比小幅上涨。
从环比看,CPI下降0.6%,降幅比上月扩大0.3个百分点,主要是受食品价格超季节性下降影响。其中,食品价格下降2.7%,降幅超近十年同期平均水平2.5个百分点。11月份,全国平均气温为1961年以来历史同期最高,冷空气过程偏少,利于农产品生产储运,食品中鲜活食品价格大多超季节性下降,其中鲜菜、猪肉、鲜果和水产品价格分别下降13.2%、3.4%、3.0%和1.3%,合计影响CPI环比下降约0.46个百分点,占CPI总降幅约八成。从同比看,CPI上涨0.2%,涨幅比上月回落0.1个百分点,主要受食品价格涨幅回落带动。其中,食品价格上涨1.0%,涨幅比上月回落1.9个百分点。食品中,猪肉和鲜菜价格分别上涨13.7%和10.0%,涨幅均有回落;鲜果价格由上月上涨4.7%转为下降0.3%;牛肉、羊肉、食用油、禽肉类和粮食价格降幅在1.1%—13.5%之间。
3.11月份,PPI环比由降转涨,同比降幅收窄。
从环比看,PPI环比由上月下降0.1%转为上涨0.1%。其中,生产资料价格上涨0.1%,涨幅与上月相同;生活资料价格由下降0.4%转为持平,农副食品加工业价格下降0.4%。从同比看,PPI同比下降2.5%,降幅比上月收窄0.4个百分点。其中,生产资料价格下降2.9%,降幅比上月收窄0.4个百分点;生活资料价格下降1.4%,降幅收窄0.2个百分点。
(二)金融市场
1.货币金融情况。
M2同比增长。11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311.96万亿元,同比增长7.1%。狭义货币(M1)余额65.09万亿元,同比下降3.7%。流通中货币(M0)余额12.42万亿元,同比增长12.7%。前十一个月净投放现金1.07万亿元。社会融资规模存量同比增长。11月末,社会融资规模存量为405.6万亿元,同比增长7.8%。其中,对实体经济发放的人民币贷款余额为251.69万亿元,同比增长7.4%;委托贷款余额为11.21万亿元,同比下降0.5%;信托贷款余额为4.29万亿元,同比增长10.8%;未贴现的银行承兑汇票余额为2.29万亿元,同比下降14.4%;企业债券余额为32.28万亿元,同比增长2.5%;政府债券余额为79.33万亿元,同比增长15.2%;非金融企业境内股票余额为11.67万亿元,同比增长2.6%。新增贷款同比少增。11月份,人民币贷款增加5800亿元,同比少增5100亿元。分部门看,住户贷款增加2700亿元,其中,短期贷款减少370亿元,中长期贷款增加3000亿元;企(事)业单位贷款增加2500亿元,其中,短期贷款减少100亿元,中长期贷款增加2100亿元,票据融资增加1223亿元。
2.市场利率情况。
货币市场利率方面,11月份同业拆借加权平均利率为1.55%,分别比上月和上年同期低0.04个和0.34个百分点。质押式回购加权平均利率为1.59%,分别比上月和上年同期低0.06个和0.39个百分点。债券市场利率方面,11月份,1年期国债到期收益率为1.38%,比上月低0.04个百分点;10年期国债到期收益率为2.09%,比上月低0.06个百分点。信贷市场利率方面,11月份,1年期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报3.1%,5年期报3.6%,与上月持平。民间借贷利率方面,11月份,温州地区民间融资综合利率为14.13%,较上月下行0.79个百分点。温州地区小额贷款公司放款利率、社会直接融资利率分别为17.73%、11.22%。
三、大宗农产品供需情况
(一)主要粮食
1.稻谷产量增加,市场供应充足,终端大米消费稳定,预计稻谷价格将以稳为主。
供需方面,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4年全国稻谷播种面积4.35亿亩,比上年增加86.8万亩,增长0.2%,在连续三年下降后,实现恢复性增长;稻谷单产477.0公斤/亩,比上年增加1.2公斤,增长0.3%;稻谷产量4150.7亿斤,比上年增加18.6亿斤,增长0.5%。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发布,截至11月底,南方地区中晚籼稻收购进度在四至五成,东北地区粳稻在两成左右,全国累计收购秋粮超1亿吨,收购进度快于上年同期。
市场方面,11月国内新季稻谷大量上市,价格同比回落,部分地区环比提升。11月底,主产区新季圆粒早籼稻收购价2760~2880元/吨,多数地区稳定,局部地区环比上涨10元/吨,同比回落10~60元/吨;新季中晚籼稻收购价2580~2620元/吨,环比上涨0~20元/吨,同比回落210~280元/吨。新米陆续上市,市场供应充足,终端大米消费稳定,节日备货提振力度不强,走货量增幅有限,当前最低收购价政策底部支撑作用明显,预计国内稻米价格以稳为主。
2.小麦产量增加,市场供给充足,面粉消费旺季不旺,预计短期小麦价格将以弱势震荡为主。
供需方面,国家统计局公告显示,2024年全国小麦播种面积3.54亿亩,比上年减少59.8万亩,下降0.2%,基本保持稳定;小麦单产396公斤/亩,比上年增加10.6公斤,增长2.7%;小麦产量2802亿斤,比上年增加70.2亿斤,增长2.6%。各地小麦陆续上市后,中储粮集团继续在主产区启动中央储备小麦轮入收购,截至11月底已启动450多家库点入市收购;同时有关部门积极引导其他经营主体入市收购,推动小麦价格在合理区间运行,有效提振小麦市场信心。
市场方面,11月底,华北黄淮主产区普通小麦进厂价格2420~2480元/吨,环比下跌10~40元/吨,同比下跌510~560元/吨。当前,贸易商利润空间较小,部分甚至出现亏损。多数持粮主体认为后期小麦价格没有太多上涨空间,开始加快出售手中余粮,叠加下游面粉需求旺季不旺,制粉企业提价采购积极性不强,预计短期小麦价格将以弱势震荡为主。
3.玉米产量增加,市场供给充裕,需求有所增加,预计国内玉米价格将止跌趋稳。
供需方面,国家统计局粮食产量数据公告显示,2024年全国玉米播种面积6.71亿亩,比上年增加782.7万亩,增幅1.2%;单位面积产量439.4公斤/亩,比上年增加4.0公斤,增幅0.9%;总产量5898.3亿斤,比上年增加121.5亿斤,增幅2.1%。11月份,全国玉米进入传统售粮高峰。截至11月底,华北、东北玉米收购进度在二到三成,全国累计收购秋粮1.2亿吨,收购进度快于上年同期。
市场方面,11月底,东北三省一区玉米深加工企业平均收购价格1983元/吨,环比下降52元/吨,同比下降487元/吨;华北地区2106元/吨,环比下降56元/吨,同比下降573元/吨。12月上旬,中储粮集团继续增加玉米储备收购规模,提振多元主体信心,预计春节后可售粮源将有所减少,供应压力减轻。由于玉米在饲用领域具有较高性价比,市场需求将持续增加,预计国内玉米价格将止跌趋稳。
(二)重要农产品
1.新豆集中上市,市场供应充足,下游购销活跃,预计国产大豆价格止跌企稳。
供需方面,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4年我国大豆播种面积1.55亿亩,比上年减少223.2万亩,降幅1.4%;大豆单产133.3公斤/亩,比上年增加0.7公斤/亩,增长0.5%;大豆产量413亿斤,比上年减少3.9亿斤,下降0.9%。11月,全国大豆收获完毕并集中上市,主产区大豆货源充足,高蛋白大豆质优价廉,购销较为活跃,销售进度较往年加快,预计2024/25年度我国国产大豆榨油消费量为220万吨,食用及工业消费量为1590万吨。
市场方面,11月底,黑龙江地区大豆以质论价,价格普遍在3580~4100元/吨,较9月中旬开秤价下跌300~400元/吨,较去年同期下跌1000~1100元/吨。东北地区新季大豆集中收获上市,供大于求格局延续,价格低开低走,带动下游采购意愿增强,油厂开工率有所提升,加之中储粮在东北地区陆续开库收购,带动多元主体入市收购,预计国产大豆价格止跌企稳。
2.新季棉花产量预增,市场供给充裕,需求持续走弱,预计国内棉花价格或维持低位震荡态势。
供需方面,11月,全国新棉采摘已结束,根据实际采摘收购情况,中国棉花协会将2024年全国植棉面积调整为4364.5万亩,同比增长4.5%,其中新疆3922.4万亩,同比增长5.3%;预计全国棉花总产量约为643.6万吨,同比增长9.5%,其中新疆棉花产量约为610.4万吨,同比增长10.8%,占全国总产量的94.8%。截至11月30日,交售进度为96.9%,同比快5.2个百分点。
市场方面,11月份,中国棉花价格指数月均价为15328元/吨,环比下跌1.35%,同比下跌8.94%。国内棉花加工持续进行,新棉上市量不断增加,市场供给较为充裕。下游棉纺织市场维持弱势运行,新增订单逐渐减少,企业成品库存增加,对明年1季度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形势担忧,采购原料依然以随用随买为主,生产成本以及国内宏观经济企稳对棉花价格形成支撑,预计国内棉花价格或维持低位震荡态势。
3.新糖大量上市,市场供给充裕,下游需求回升,预计食糖价格平稳运行。
供需方面,11月以来,广西以晴好天气为主,利于糖分积累和甘蔗砍运;云南多雨寡照,或对糖分积累和压榨进度产生不利影响。截至11月底,全国共95家糖厂开机生产,累计产糖137万吨,同比增加48万吨;累计销量61万吨,同比增加29万吨。全国食糖产销进度快于上年同期。预计2024/25年度国内食糖产量或超过1100万吨,较上年度至少增加104万吨。
市场方面,11月份,国内产区制糖集团报价区间为6110~6240元/吨,较新糖上市之初下调40~110元/吨。广西白糖现货成交价区间为5847~6036元/吨,月末价格6036元/吨。11月以来,云南、广西等甘蔗主产区陆续开榨,我国进入食糖生产高峰期,新糖供给增量提速,市场供应总体充裕。随着元旦、春节来临,经销商补货采购陆续启动,有利于市场需求回升,预计国内糖价短期将持续平稳运行。
4.生猪产能持续回升,市场供应增加,猪肉消费进入传统旺季,预计短期猪价将温和上涨。
供需方面,据农业农村部数据,11月份能繁母猪存栏4080万头,环比增长0.17%,同比下降1.88%。生猪产能持续回升,能繁母猪存栏量为3900万头正常保有量的104.6%,已接近105%的产能调控绿色合理区域上线。由于近期生猪价格持续下跌,养殖端压栏情绪松动,出栏积极性提升,市场生猪供应有所增加,供需格局较为宽松。
市场方面,11月份,猪肉集贸市场价为28.69元,环比跌3.9%,同比涨14.9%;生猪集贸市场价每公斤17.33元,环比跌5.0%,同比涨14.7%;仔猪集贸市场价每公斤34.42元,环比跌5.4%,同比涨42.0%。当前,生猪养殖利润相对可观,未来生猪产能有望继续平稳回升。随着天气进一步转凉,猪肉消费将进入传统旺季,加之冬季腌腊和元旦春节等节日消费拉动,年末猪肉消费需求将明显增长,预计生猪价格将止跌回升、温和上涨。
四、农业产业链龙头企业动态
(一)牧原股份11月生猪销量同比大增,预计全年出栏约7000万头
12月6日,牧原股份发布11月份生猪销售简报。11月,公司销售生猪638.3万头(其中商品猪590.6万头,仔猪45.9万头,种猪1.8万头),环比下降1.77%,同比增长20.55%;销售收入120.68亿元。其中,向全资子公司牧原肉食品有限公司及其子公司合计销售生猪133.5万头。1~11月,公司累计销售生猪6302.5万头,同比增加10.2%,按照今年出栏6600~7200万头的计划,12月公司需要完成297.5~897.5万头的生猪出栏量,预计全年出栏任务完成量约7000万头。
(二)天邦股份11月商品猪累计销量及收入均同比下降
12月7日,天邦股份发布11月份商品猪销售简报。11月,公司销售商品猪46.30万头(其中仔猪销售18.20万头),环比下降4.42%;销售收入68,387.84万元,环比下降6.16%;销售均价18.10元/公斤,环比下降2.09%,(商品育肥猪均价为16.67元/公斤)。2024年1~11月销售商品猪544.91万头(其中仔猪销售187.99万头),同比下降13.16%;销售收入795,493.38万元,同比下降9.64%;销售均价17.94元/公斤(商品肥猪均价为16.66元/公斤),同比上升18.48%。
(三)傲农生物发布重整计划,充实资金实力、改善资产结构
12月10日,傲农生物发布重整计划经营方案,提出将通过重整程序引入能为公司提供产业上下游协同和流动性支持的综合实力领先的重整投资人,通过合法途径对公司旗下存在持续亏损、效率低下、非核心区域等情况的资产,进行转让或拍卖,充实公司资金实力,改善资产结构,提升经营效率和盈利能力。公司计划加快处置低效无效猪场,退出北方市场,深耕福建、江西等市场,由“自繁自养”重资产模式向重资产与“公司+农户”轻资产模式相结合转变。同时,根据市场情况,动态调整仔猪和育肥猪比例,提高抗风险能力。

关注我们
扫描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