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学互鉴

市场信息月报2025年第3期

发布时间:2025/04/01


市场信息月报

2025年第3期






本期要点

政策要闻方面两会受权发布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的指导意见》。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农业农村部发布2025年中央财政强农惠农富农政策清单。

宏观经济与金融市场方面,1-2月份国民经济起步平稳,发展态势向新向好。2月份,CPI环比、同比均由涨转降。PPI环比、同比降幅均收窄。金融市场方面,M2同比增长,社会融资规模存量同比增长,贷款余额同比增长。债券市场利率、民间借贷利率环比下行。

 农产品方面,稻谷余粮持续消化,下游消费逐步回暖,市场供给阶段性偏紧,预计稻谷价格将维持稳中有涨态势。小麦市场流通粮源较少,下游需求增加,叠加中储粮竞价采购支撑,预计小麦价格短期将保持稳中偏强走势。玉米产量增加,市场购销活跃,供需格局偏紧,预计国内玉米价格将维持上行。新豆余粮逐渐见底,市场采购活跃,供需格局偏紧,预计短期国产大豆价格将保持稳中偏强走势。新棉集中上市,市场供给充裕,下游需求旺盛,预计国内棉花价格或维持稳中偏强态势。新糖大量上市,国内产销情况较好,进口供应减少,预计短期糖价维持高位震荡。生猪出栏增加,下游需求缓慢恢复,二次育肥补栏导致市场供应量减少,预计短期猪价将止跌企稳。

农业产业链龙头企业方面,大北农2月销售生猪47.58万头收入7.26亿元。温氏股份2月销售生猪259.83万头收入46.86亿元。牧原股份2024年实现营收1379.47亿元,同比增长24.43%。






一、政策要闻

(一)两会受权发布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

       3月5日,两会受权发布政府工作报告。报告提出今年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国内生产总值增长5%左右,城镇调查失业率5.5%左右,城镇新增就业1200万人以上,居民消费价格涨幅2%左右,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增长同步,国际收支保持基本平衡,粮食产量1.4万亿斤左右,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降低3%左右,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要实施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统筹安排收入、债券等各类财政资金,确保财政政策持续用力、更加给力。实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发挥好货币政策工具的总量和结构双重功能,适时降准降息,保持流动性充裕,使社会融资规模、货币供应量增长同经济增长、价格总水平预期目标相匹配。打好政策“组合拳”,增强政策合力。报告提出今年工作任务包括大力提振消费、提高投资效益,全方位扩大国内需求,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等十个方面。在着力抓好“三农”工作,深入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方面,提出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完善强农惠农富农支持制度,千方百计推动农业增效益、农村增活力、农民增收入。持续增强粮食等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能力。稳定粮食播种面积,主攻单产和品质提升。巩固大豆扩种成果,开发挖掘油料扩产潜力。推动棉糖胶等稳产提质。扶持畜牧业、渔业稳定发展,支持发展现代设施农业,全方位开发食物资源。加大对产粮大县支持,保护种粮农民和粮食主产区积极性。毫不松懈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分类推进帮扶产业提质增效,加大就业帮扶力度,扩大以工代赈规模。扎实推进农村改革发展。创新乡村振兴投融资机制。因地制宜推动兴业、强县、富民一体发展,做好“土特产”文章,发展林下经济,促进乡村特色产业延链增效、联农带农,拓宽农民增收渠道。

(二)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的指导意见》

       3月5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的指导意见》,推动做好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五篇大文章”。《意见》提出了金融“五篇大文章”重点领域和主要着力点,包括加强对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和建设科技强国的金融支持,完善多层次、广覆盖、可持续的普惠金融体系,推动普惠小微贷款增量、扩面、提质,提升乡村振兴金融服务水平,支持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推动数字金融高质量发展,依法合规推进金融数据共享和流通,加大公共信用信息对金融领域的开放共享力度。《意见》从构建分工协作的金融机构体系、健全运行高效的组织管理体系、完善高度适配的产品服务体系、健全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养老金融体系、强化数字驱动的金融业务运营体系、建立科学有效的风险管理体系六方面指出要提升金融机构服务能力和支持强度,提到要探索拓宽生物性资产、养殖设施等抵质押资产范围,支持发展特色农产品保险。《意见》还提出要强化金融市场和基础设施服务功能、加强政策引导和配套支撑、加强组织协调和风险管控。

(三)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

3月16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按照以增收减负提升消费能力、以高质量供给创造有效需求、以优化消费环境增强消费意愿的政策思路,提出了八部分30条政策举措。《方案》提出了开展城乡居民增收促进行动、消费能力保障支持行动、服务消费提质惠民行动、大宗消费更新升级行动、消费品质提升行动、消费环境改善提升行动、限制措施清理优化行动,完善支持政策,针对性解决制约消费的突出矛盾问题。在多措并举促进农民增收方面,提出要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因地制宜发展庭院经济、林下经济、民宿经济,落实农机报废更新补贴政策,强化产业联农带农。在保障重点群体基本生活方面,提出要强化产业就业等开发式帮扶。在完善消费配套保障措施方面,提出鼓励各级工会加力实施消费帮扶,加强产销精准对接。

(四)农业农村部发布2025年中央财政强农惠农富农政策清单

3月18日,农业农村部发布2025年稳定实施的中央财政到人到户农业补贴政策清单。清单包括耕地地力保护补贴、农机购置与应用补贴、小麦“一喷三防”补助、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补助、玉米大豆生产者补贴和稻谷补贴、耕地轮作休耕补助、农业社会化服务补助、草原禁牧补助与草畜平衡奖励、农业保险保费补贴。其中,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补助,补助对象为承担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任务的种植主体,鼓励引导规模种植户承担相关任务,促进加快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本土化、熟化进程。补助资金主要用于适当弥补承担示范任务的农民或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增加的播种、施肥、打药、收获等环节成本。玉米大豆生产者补贴和稻谷补贴,为继续在东北地区实施玉米和大豆生产者补贴,在稻谷主产省实施稻谷补贴。农业保险保费补贴,为中央财政继续对种植、养殖、森林三大类16个大宗农产品提供农业保险保费补贴,包括稻谷、小麦、玉米、棉花、马铃薯、油料作物、糖料作物、天然橡胶、三大粮食作物制种、能繁母猪、育肥猪、奶牛、公益林和商品林、青稞、牦牛、藏系羊。补贴比例为:中央财政在省级财政补贴不低于 25% 的基础上,区分东部地区、中西部和东北地区,对种植业保险分别提供 35%、45% 的补贴,对养殖业保险分别提供 40%、50%的补贴。稻谷、小麦、玉米三大粮食作物完全成本保险和种植收入保险政策在全国全面实施,大豆完全成本保险和种植收入保险政策覆盖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计划单列市。此外,中央财政每年安排一定规模资金,对地方优势特色农产品保险,通过以奖代补政策给予支持。






二、宏观经济和金融市场动态

(一)  宏观经济

1.1-2月份国民经济起步平稳,发展态势向新向好。

1-2月份,我国经济运行起步平稳,发展态势向新向好。工业生产较快增长,装备制造业和高技术制造业加快。服务业增势较好,现代服务业较快增长。市场销售增长加快,以旧换新相关商品销售较好。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回升,制造业和高技术产业投资增长较快。货物进出口基本平稳,贸易结构继续优化。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3731亿元,同比增长4.0%,比上年全年加快0.5个百分点。按经营单位所在地分,城镇消费品零售额72462亿元,增长3.8%;乡村消费品零售额11269亿元,增长4.6%。

 2.2月份,CPI环比、同比均由涨转降。

从环比看,CPI环比下降0.2%,其中,食品价格下降0.5%。食品中,蛋类价格下降5.5%,影响CPI下降约0.04个百分点;鲜菜价格下降3.8%,影响CPI下降约0.08个百分点;畜肉类价格下降0.9%,影响CPI下降约0.03个百分点,其中猪肉价格下降1.9%,影响CPI下降约0.03个百分点;鲜果价格上涨1.8%,影响CPI上涨约0.04个百分点;水产品价格上涨1.2%,影响CPI上涨约0.02个百分点。从同比看,CPI同比下降0.7%受春节错月导致上年同期对比基数较高及天气利好鲜菜生长运输等因素影响,CPI同比由涨转降。其中,食品价格同比下降3.3%,影响CPI同比下降约0.6个百分点,占CPI总降幅八成多。食品中,鲜菜价格下降12.6%,影响CPI下降约0.31个百分点;水产品价格下降3.6%,影响CPI下降约0.07个百分点;蛋类价格下降2.7%,影响CPI下降约0.02个百分点;畜肉类价格下降1.8%,影响CPI下降约0.05个百分点,其中猪肉价格上涨4.1%,影响CPI上涨约0.05个百分点;鲜果价格下降1.8%,影响CPI下降约0.04个百分点;粮食价格下降1.3%,影响CPI下降约0.02个百分点。

3.2月份,PPI环比、同比降幅均收窄。

从环比看,PPI下降0.1%,降幅比上月收窄0.1个百分点。其中,生产资料价格下降0.2%,影响PPI下降约0.14个百分点;生活资料价格持平,农副产品类价格下降0.7%。从同比看,PPI下降2.2%,降幅比上月收窄0.1个百分点。其中,生产资料价格下降2.5%,影响PPI下降约1.86个百分点;生活资料价格下降1.2%,影响PPI下降约0.31个百分点。

(二)  金融市场

1.货币金融情况。

M2同比增长2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320.52万亿元,同比增长7%。狭义货币(M1)余额109.44万亿元,同比增长0.1%。流通中货币(M0)余额13.28万亿元,同比增长9.7%。前两个月净投放现金4562亿元。社会融资规模存量同比增长。2月末,社会融资规模存量为417.29万亿元,同比增长8.2%。其中,对实体经济发放的人民币贷款余额为258.36万亿元,同比增长7.1%;委托贷款余额为11.25万亿元,同比增长0.3%;信托贷款余额为4.33万亿元,同比增长7.4%;未贴现的银行承兑汇票余额为2.3万亿元,同比下降14%;企业债券余额为32.8万亿元,同比增长4%;政府债券余额为83.47万亿元,同比增长18.1%;非金融企业境内股票余额为11.78万亿元,同比增长2.5%。贷款余额同比增长。2月末,人民币贷款余额261.78万亿元,同比增长7.3%。2月份人民币贷款增加1.01万亿元。分部门看,住户贷款减少3891亿元,其中,短期贷款减少2741亿元,中长期贷款减少1150亿元;企(事)业单位贷款增加1.04万亿元,其中,短期贷款增加3300亿元,中长期贷款增加5400亿元,票据融资增加1693亿元。

2.市场利率情况。

货币市场利率方面,2月份同业拆借加权平均利率为1.95%,比上月高0.09个百分点,比上年同期高0.1个百分点。质押式回购加权平均利率为2%,比上月低0.16个百分点,比上年同期高0.11个百分点。债券市场利率方面,2月份,1年期国债到期收益率为1.37%,比上月高0.18个百分点;10年期国债到期收益率为1.68%,比上月高0.05个百分点。信贷市场利率方面,2月份,1年期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报3.1%,5年期报3.6%,与上月持平。民间借贷利率方面,2月份,温州地区民间融资综合利率为15%,较上月上行1.12个百分点。温州地区小额贷款公司放款利率、社会直接融资利率分别为20.14%、11.91%。






三、大宗农产品供需情况

(一)主要粮食

1.稻谷余粮持续消化,下游消费逐步回暖,市场供给阶段性偏紧,预计稻谷价格将维持稳中有涨态势。

供需方面,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统计显示,截至2月15日,湖北、安徽等14个主产区累计收购中晚籼稻5998.9万吨,黑龙江等7个主产区累计收购粳稻4188万吨。自启动最低收购价执行预案以来,市场化收购作用明显,黑龙江进度同比偏快。截至2月底,中晚稻共收购1.05亿吨,其中最低收购价稻谷711万吨,政策托底作用有效发挥。

市场方面,2月底,主产区新季中晚籼稻收购价2560~2660元/吨,环比上涨10~20元/吨,同比下降140~220元/吨。2月主产区中晚籼稻市场逐步回暖,受中储粮轮换补库及加工企业备货支撑,基层粮源持续消化,粳稻米价格稳中有涨。后期,随着基层余粮逐渐减少,市场供给阶段性偏紧,预计稻谷价格将维持稳中有涨态势。

2.小麦市场流通粮源较少,下游需求增加,叠加中储粮竞价采购支撑,预计小麦价格短期将保持稳中偏强走势。

供需方面,截至2月13日,北方冬小麦仍处于越冬期,河北、山西、山东东部、河南北部和东部小麦发育期较常年同期偏晚7~15天,大部土壤墒情适宜。2月上旬冬小麦长势卫星遥感监测结果显示:与上年同期相比,98.5%的冬小麦长势偏好,平均长势较上年同期偏高24%,较近3年平均偏高36%,苗情总体较好,但各省均存在不同程度的旺长现象,其中山东、河北、陕西、山西、江苏、河南等省较为明显。

市场方面,2月底,华北黄淮主产区普通小麦进厂价格2430~2480元/吨,月环比上涨30~60元/吨,同比下跌360~420元/吨。受玉米价格偏强运行影响,市场主体对后市小麦价格看涨心态增强,持粮主体不急于销售,市场流通粮源较少,面粉经销商备货意愿增强,制粉企业提价促收,叠加中储粮竞价采购支撑,预计小麦价格短期将保持稳中偏强走势。

3.玉米产量增加,市场购销活跃,供需格局偏紧,预计国内玉米价格将维持上行。

供需方面,国家统计局粮食产量数据公告显示,2024年全国玉米产量5898.3亿斤,比上年增加121.5亿斤,增幅2.1%。2月份,市场主体积极入市,玉米购销活跃,售粮进度同比偏快。截至2月底,农民售粮进度接近7成,收购量超1.9亿吨,为近年来较高水平;全国玉米淀粉加工企业开工率在70%左右,同比有所提高。

市场方面,2月底,东北三省一区玉米深加工企业平均收购价格2028元/吨,环比上涨71元/吨,同比下降221元/吨;华北地区平均收购价格2184元/吨,环比上涨103元/吨,同比下降204元/吨。2月,市场供应压力减轻,下游加工企业利润较好,开始提价采购补充库存,玉米现货价格快速回升。目前,玉米饲用添加比例明显提高,工业需求增加,后续随着农民售粮逐渐减少,预计玉米价格维持上行走势。

(二)重要农产品

1.新豆余粮逐渐见底,市场采购活跃,供需格局偏紧,预计短期国产大豆价格将保持稳中偏强走势。

供需方面,春节后国产大豆消费需求回暖,压榨利润大幅上升,各类主体收购积极,东北地区余粮所剩不多,市场供需偏紧,价格稳步走高,有利于巩固大豆扩种成果。根据大豆到港船期监测,2025年一季度,我国大豆到港量偏低,低于上年同期。2月中下旬,巴西大豆收获进度加快,大豆出口装船量大幅增加,预计4月份国内进口大豆供应偏紧局面将逐渐缓解。

市场方面,2月底,黑龙江地区大豆以质论价,价格普遍在3600~4100元,月环比上涨120~160元/吨,较去年9月上市初期下跌280~330元/吨,较去年同期下跌780~860元/吨。目前,各类主体收购积极,东北地区大豆余粮仅剩2~3成,随着基层余粮逐渐见底,市场可流通货源有限,预计短期国产大豆价格仍将保持稳中偏强走势。

2.新棉集中上市,市场供给充裕,下游需求旺盛,预计国内棉花价格或维持稳中偏强态势。

供需方面,据中国棉花协会调查结果显示,2月,新疆棉花收购加工基本结束,棉农陆续开始准备春耕;长江流域棉花交售处于收尾阶段,湖北省在2月份已完成了交售,仅安徽和江苏棉农存有少量棉花;黄河流域中河北、河南、山东仍有少量交售。截至2月28日,全国棉花交售进度为99.7%,同比加快0.3个百分点。

市场方面,2月,受益于宏观政策利好和旺季预期,国内棉价稳中有升,中国棉花价格指数价格攀升至接近15000元/吨。月末受美国对华额外加征关税等不利消息影响,中国棉花价格指数有所回落。2月中国棉花价格指数均价为14899元/吨,环比上涨178元/吨,同比下跌2208元/吨。受3月国内消费政策推动,纺织企业开机率逐步升至高位,成品出库有所加快,预计后期国内棉花价格或维持稳中偏强态势。

3.新糖大量上市,国内产销情况较好,进口供应减少,预计短期糖价维持高位震荡。

供需方面,本年度食糖生产已进入尾声,北方甜菜糖厂全部停机,南方甘蔗糖厂陆续收榨。据中国糖业协会统计,截至2月底,全国累计生产食糖971.61万吨,同比增加176.82万吨,增幅22.25%;累计销售食糖475.16万吨,同比增加97.31万吨,增幅25.75%;累计销糖率48.9%,同比加快1.36个百分点。

市场方面,截至2月底,本制糖期全国制糖工业企业成品白糖累计平均销售价格6022元/吨,同比回落617元/吨;2月成品白糖平均销售价格5998元/吨,同比回落564元/吨。3月14日,广西制糖集团报价区间为6110~6180元/吨,报价上调60~60元/吨。云南制糖集团报价区间为5910~5960元/吨,报价上涨20~40元/吨。自去年12月以来,国内进口糖、糖浆及预拌粉供应持续减少,国内市场产销情况较好,预计短期糖价维持高位震荡。

4.生猪出栏增加,下游需求缓慢恢复,二次育肥补栏导致市场供应量减少,预计短期猪价将止跌企稳。

供需方面,农业农村部数据显示,2024年底国内生猪存栏量为42743万头,季度环比增加0.1%,同比下降1.6%;全年生猪出栏70256万头,同比减少3.3%。1月底,全国能繁母猪存栏量4062万头,月环比下降0.4%,同比下降0.1%。2月份,国内生猪、猪肉价格环比下跌,仔猪价格环比上涨。据国家粮油中心行业测算,截至3月14日,自繁自养生猪头均盈利35元左右,外购仔猪头均亏损35元。猪价在成本线附近震荡,但当前行业尚未全面进入亏损,预计后期生猪出栏量将缓和增加。

市场方面,2月份,全国仔猪平均价格36.21元/公斤,环比上涨6.59%,同比上涨28.27%;生猪平均价格17.11元/公斤,环比下降2.07%,同比上涨6.54%;猪肉平均价格27.46元/公斤,环比下跌1.57%,同比上涨7.5%。春节后,下游需求端恢复速度较为缓慢,但养殖端多数已正常出栏,市场处于供过于求态势,导致生猪价格快速下滑。后续随着二次育肥补栏数量的增加,生猪供应量或有所减少,预计短期生猪价格将止跌企稳。




四、农业产业链龙头企业动态

(一)大北农2月销售生猪47.58万头收入7.26亿元

3月7日,大北农公布2月生猪销售简报。2月份生猪销售数量为47.58万头,销售收入7.26亿元,商品肥猪当月均价为14.08元/公斤。其中,控股公司生猪销售数量为28.19万头,环比下降26.59%,同比增长46.52%;销售收入4.29亿元,环比下降33.18%,同比增长59.48%;商品肥猪出栏均重124.32公斤,销售均价14.72元/公斤。参股公司生猪销售数量为19.39万头,环比下降37.63%,同比增长44.38%;销售收入2.97亿元,环比下降45.10%,同比增长37.50%;商品肥猪出栏均重114.62公斤,销售均价13.32元/公斤。生猪销售数量、收入同比增长、环比下降主要是因为国内生猪市场行情变化及产能逐步释放所致。

(二)温氏股份2月销售生猪259.83万头收入46.86亿元

3月7日,温氏股份公布2月养殖业务主要经营数据公告。2月份公司销售生猪259.83万头(其中毛猪和鲜品共251.29万头,仔猪8.54万头),环比下降10.39%,同比增长35.18%;销售收入46.86亿元,环比下降12.39%,同比增长40.38%;毛猪销售均价14.96元/公斤,环比下降5.14%,同比增长4.69%。公司生猪销量同比上升,主要是公司投苗增加所致;销售收入同比上升,主要是公司销量增加所致。温氏股份表示,虽然预计2025年猪价可能略低于2024年,但随着公司生产经营管理的持续改善,肉猪养殖成本有望继续降低,单头盈利水平未必会低于2024年。

(三)牧原股份2024年实现营收1379.47亿元,同比增长24.43%

3月19日,公司公布2024年年报,去年实现营收1379.47亿元,同比增长24.43%;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78.81亿元,同比扭亏为盈。从成本端来看,牧原股份去年年底生猪养殖完全成本已降至13元/kg左右,全年生猪养殖完全成本约14元/kg左右。2月牧原股份生猪养殖完全成本已经降到12.9元/kg。2024年,公司出栏生猪7160.2万头,与年度经营计划相符。2025年,公司预计出栏商品猪7200万头~7800万头,仔猪800万头~1200万头。今年1-2月份,公司销售商品猪1146.1万头,同比增加10.51%。其中,向全资子公司牧原肉食品有限公司及其子公司合计销售商品猪345.1万头。商品猪销售均价14.76元/公斤,同比增加6.65%。商品猪销售收入204.22亿元,同比增加24.38%。


关注我们

扫描二维码